吟啸行的美篇

吟啸行

<p class="ql-block">相约鄂渝(一)</p><p class="ql-block"> “鄂”是中国湖北省的简称,古同“萼”,花朵盛开之意。2021年5月,在这个蕴含“幸运、快乐”花语的月份,我们一行十九人,相约于湖北宜昌,开启了为期九天的鄂渝行。5月12日上午6:47,我们搭乘当日D2212动车,经过约八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到了“萼”之地——荆楚这片寓意鲜花盛开的地方。我们从中国的“水电之都”湖北宜昌市的滨江公园起步。</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长江葛州坝水电站</p> <p class="ql-block">宜昌长江江畔的滨江公园和“天然塔”景色</p> <p class="ql-block">团队成员分别在火车嘉兴南站和上海虹桥站留影</p> <p class="ql-block">  当天,天空下着濛濛细雨,宜昌市的江畔景色笼照在一片烟雨朦胧之中,宜昌“天然塔”的对面,五座连绵起伏,似神龙舞动的山脉,蜿蜒于长江的对岸,莽莽苍苍的神龙山脉,浩瀚如海的宽阔江水,在“天然塔”这一被宜昌百姓称为“七级降龙鞭”的威镇下,山水相连,风平浪静,它似乎印证了“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这一当地千古流传的谚语。因此“宜昌”在古时又称“夷陵”,至清朝才改名为“宜昌”,寓“国运宜于昌盛”之意。清朝的改名,本是寄希望于昌盛的命运能够降临此地,只是这一宏愿的实现,不可能在一个封建社会完成,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风雨磨难,甚至历经了一段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终于在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真正地屹立于了东方民族之林,走上了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路。</p> <p class="ql-block">葛洲坝船闸广场和雨雾中远望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万里长江,带着急切的心情,向着“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葛州坝走去。仅管当天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了,但我们十九人的团队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把时间留给“葛洲坝”,留给这幅有着宏伟史诗般巨制的蓝图,也是留给永远镌刻在我们这代人心灵深处的这份记忆。</p><p class="ql-block"> 葛洲坝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88年12月全部竣工。坝型为闸坝,最大坝高47米,总库容15.8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当我们来到这个水上巨人的身边,目睹着雨雾茫茫中2500多米长的坝的身影,内心还是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毕竟它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创时期。导游说,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很多土方工程,离不开当地数万老百姓的手抬肩扛。因此可以说,葛洲坝是中国人民依靠不畏艰难险阻的斗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聪敏才智和愚公移山的精神才完成的一项功垂千秋的伟大壮举。</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葛洲坝工程用发电、改善航道等的综合效益,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造福了中国人民。电站以500千伏和220千伏输电线路并入了华中电网,并通过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向距离1000公里的上海输电120万千瓦。同时葛州坝的库区回水达110~180公里,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它对三峡工程因调洪下泄不均匀流量起到了反调节作用。</p><p class="ql-block"> 彼时,站在坝岸,我们欣慰地看到,当年周恩来总理向全国人民提出的“我们修建三峡大坝,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洪水的威胁,实现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宏伟理想,使它永远造福于人民”的愿望已经实现。</p> <p class="ql-block">一艘三千吨的长江游轮缓缓驶出葛州坝三号船闸</p> <p class="ql-block">  此时一艘三千吨的长江游轮正缓缓地从葛州坝三号闸门的位置驶出,驶向长江的下游。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画面,因为导游说,一天之中这样的机会就只有上下午各一次,而我们有幸看到了,五月真的是幸运之月,但愿接下来的行程,这样的幸运能时刻陪伴着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