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隔两年,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于2021年5月1日在武英殿对观众重新开放。故宫陶瓷馆走过了近七十年的历程,从慈宁宫到承乾宫、永和宫,再从乾清宫西庑到文华殿,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在武英殿大放异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英殿,始建于明初,前殿武英殿,后殿敬思殿与前殿形制略似,两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为凝道殿和焕章殿。明代皇帝曾于此斋居及召见大臣。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攻入紫禁城,曾在武英殿举行即位仪式。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以此作为理政之所。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而后,又于武英殿纂辑、刊校书籍,所刊行图书称为“殿版”。民国初年,紫禁城外朝部分被辟为古物陈列所,将武英殿用作文物展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陶瓷馆从文华殿移至武英殿,在展示空间、内容主题设计、展品数量以及展示形式与古建筑融合等方面,均进行创新,力求给观众以全新的观感体验,切身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从质朴的陶器到原始瓷、青瓷、黑瓷、白瓷,以及色彩丰富的颜色釉瓷,再到颇具匠心的釉下彩、釉上彩瓷等,中国陶瓷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层出不穷的品种,都在世界工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宫博物院作为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的中国最大遗址性综合类博物馆,拥有186万多件文物藏品,其中有陶瓷类文物37万余件,且绝大部分传承自清代宫廷,经过几代专家潜心研究、鉴定,具有很高的可靠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瓷馆改陈,除了仍是重点展示的“五大名窑”和明清两代御窑瓷器外,本次展出陶瓷文物年代长至民国,展品总数量增加至1000余件,力求尽可能全面地展示中国陶瓷悠久的发展历程和所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充分体现故宫博物院收藏古陶瓷的丰富内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古陶瓷之美主要体现在造型、釉质和装饰三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古陶瓷之造型美。中国古陶瓷素以造型丰富、式样优美而著称于世。由于陶土和瓷土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与金属材料、石质材料、木质材料等相比,陶瓷材料不但取材容易、价格低廉,而且在塑造形体方面更便于操作,因而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更易于普及。但由于时代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不同,致使各时代的陶瓷造型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如唐代瓷器造型之圆润饱满、宋代瓷器造型之秀丽典雅、元代瓷器造型之雄浑朴拙、明代永乐宣德瓷器造型之端庄稳重、明代成化瓷器造型之隽秀典雅、明代嘉靖万历瓷器造型之复杂多变、清代康熙瓷器造型之刚劲挺拔、清代雍正瓷器造型之文雅精细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古陶瓷之釉色美。颜色釉陶瓷是中国陶瓷中的一大门类,如果从夏代开始出现的高温青釉算起,中国颜色釉陶瓷的烧造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历代陶工的不断探索下,新的釉色品种层出不穷,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可谓盛况空前,其烧造技术炉火纯青,釉色品种已达数十种,将中国陶瓷百花园装点得绚丽多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瓷颜色釉之所以能产生色彩,主要是由于釉层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散射所造成。众所周知,太阳光是一种包含各种波长的复色光,而人的肉眼所能见到的只是波长介于0.77 ~ 0.393 微米的光,即可见光谱上所显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光。不同的物质对各种波长光的散射和吸收程度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颜色。人的肉眼所见到的就是物质散射出来的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单色釉的纯净美。均匀、纯净是人们对单色釉瓷器 的基本要求。单色釉瓷器通体浑然一 色,纯洁莹亮,能够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人们在欣赏单色釉瓷器时,不禁会惊叹人间妙手巧夺天工、偶得天然神韵 之绝技。不同颜色的单色釉瓷器能给 人的视觉带来不同的美感,如祭红釉之深沉、郎窑红釉之明艳、豇豆红釉之妩媚、祭蓝釉之静穆、粉青釉之淡 雅、蛋黄釉之庄肃、茄皮紫釉之高贵、 紫金釉之沉稳、娇黄釉之尊贵、甜白釉之洁净、黑釉之静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窑变花釉的幻化美。颜色釉瓷器在烧成过程中出现各种变幻莫测的现象,被称作“窑变”, 顾名思义是窑内变化所得。窑变花釉能够给人带来抽象朦胧之美感,有的清虚淡远、有的扑朔迷离,俗话说“窑变无双”,那种隐隐约约难以言转的奥妙和幽玄,能给人带来无穷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缺陷给人带来的奇妙美。窑火能赋予颜色釉美丽的色泽,也会使釉面留下缺憾。但鉴赏者若能站在审美的高度观察某种工艺缺陷, 则会产生不可名状的惊喜。如釉面开片本是因陶瓷胎釉膨胀 系数不同而造成的一种工艺缺陷,但窑工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缺陷,通过调整胎、釉配方和控制烧成后期的冷却速 度,使釉面产生纵横交错、疏密有致的 裂纹,平静的釉面遂产生一种韵律美。再如豇豆红釉瓷器在烧成时常会 泛出星星点点的绿斑,这本来是一种工艺缺陷,但正是这种偶然出现的不 确定性缺陷,反倒使平凡的釉色产生妙趣横生的多样性,令人回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古陶瓷之纹饰美。如果将陶瓷的造型比作人的骨架,把釉比作人穿的衣服,那么,纹饰就好比衣服上的花纹。中国传统陶瓷非常讲究装饰,不但装饰手法多样,而且装饰纹样亦很丰富,图案布局更是新颖别致。在装饰技法方面,或刻、划、印、剔、镂、雕、彩绘等单独使用,或综合各种技法共同装饰一件器物。各种技法均有代表性的窑口。 如北宋耀州窑以刻花技法独领风 骚,其刻花青瓷刀锋犀利、线条洒脱、 图案清晰,宛如浅浮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宋越窑划花青瓷,图案线条纤柔流场,细如发丝。 宋、金时期定窑印花瓷器,构图严谨,图案工整。北宋当阳峪窑剔花白瓷,地色深褐,图案洁白,颜色对比强烈。清代乾隆御窑转心瓶上的镂空装 饰,构思巧妙,透过外瓶上的镂空可以窥见内瓶上的图案花纹。唐代三彩陶俑,雕塑技法精湛, 物像栩栩如生。唐代长沙窑、宋金元时代磁州窑以及元明清时代的景德镇窑彩绘瓷, 或在釉下彩绘,或在釉上彩绘,或釉下彩绘与釉上彩绘相结合,将中国陶瓷百花园装点得异彩纷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记:陶瓷馆是故宫的常设展览,2016至2018三年间十数次在文华殿陶瓷馆留恋,聆听志愿者老师们的精彩讲解。时隔三年,在当年赏书画的武英殿又逢那些一眼千年的精美陶瓷,颇多感慨,不论身价,不考年代,单纯用镜头记录它们的容颜之美,近百张陶瓷美照基本按照时间先后呈现。感谢故宫展陈的用心,提升了明亮度,得以在不允许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手持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参考陶瓷馆展厅介绍和网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英紫拍摄于2021年5月初。</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