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古诗1+X教学探索

沐心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上午,铁路小学语文组开始了本学期第四次学校语文教研活动。本次教研由李忠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古诗——《芙蓉楼送辛渐》。</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古诗教学有章有法</b></p> <p class="ql-block">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人物品质”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知作者”。李老师以一系列的诗人导入,引出诗人。通过对《出塞》的背诵加深对诗人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接着“解诗题”。让同学借助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p> <p class="ql-block">初读古诗,让同学们读好生字,读顺诗句,接着出示名家范读,体会诗句中的节奏,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诵,由易到难,层层递进。</p> <p class="ql-block">再读古诗,通过寻找离别景,重点抓住“寒”和“孤”这两个字的理解,让学生去感悟离别之情。通过对“夜”和“入”的分析,让同学们去体会作者在诗中渲染的气氛。悟诗明志,通过“一片冰心在玉壶”引出冰心和玉壶两种意象。李老师引用其他诗中出现的“玉壶冰”以及作者的一个人生经历,构建支架让同学们理解冰心和玉壶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最后出示了两首送别诗,通过让学生去体会几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这几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百思得其解</b></p> <p class="ql-block">课后,铁小语文备课组对李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积蓄力量再前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通过铁小语文组各位老师的交流与讨论,结合这堂课的教学,在群文阅读教学方面有这两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一、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nbsp;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哪怕交流也是极其有限的交流。正如许老师说的一节课上三首,太多了怕搞不定,上一首又感觉太少了。而“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在交互中产生新的视界融合的过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文本对话”、“&nbsp;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nbsp;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课堂是什么?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倾向于告诉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组织学生一起围绕着文本进行建构。&nbsp;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群文阅读的课堂中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仅仅是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快乐地阅读、快乐地交流、快乐地分享。二、群文阅读”带给老师什么?&nbsp;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那么“群文阅读”课堂又带给老师些什么呢?给老师一个“思考的课堂”,从“一篇”到“一群”它意味着“教”的改变和方法的突破,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一节课读一群文章”的课堂里,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要学会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句话,要学会有所放弃,所谓“舍得”,即有所舍才能有所得。为此,如何利用“群文”教学提高我们的课堂效果成了我们又一个思考。给老师一个“挑战的课堂”,&nbsp;如何让“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最大化实现?它考验着教师的视野、眼光、智慧和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这对于长期以单篇教学为主的老师们而言,何不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呢?我们总是因循守旧,不敢于去突破创新,觉得完整平安的上完了一节公开课就万事大吉了,想要一节丰富多彩的课堂更加需要我们去改变和突破。</span></p>

学生

群文

课堂

老师

交流

阅读教学

教学

古诗

阅读

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