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滇东边界行

天地舆图

<p class="ql-block">滇桂边陲,地处中国广西、云南两省(区)与越南北部国境的交界点。北回归线从这里穿过,形成了独特的气候与植被。而在地质构造上,这里为越北地块与华南次大陆的耦合点(属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地貌则由滇东南六诏山余脉往东之延伸;珠江水系(西江干流)上源剥隘河-驮娘江等河道也自滇东六诏山脉而发源,并向东蜿淌入桂,构筑了生态水系群。正值初夏,利用假期,从巴渝岭谷出发,越大娄山脉,上云贵高原,一路南行来到桂西峰丛密林,探寻滇桂及中越边界一带的自然风貌,感受边关人文精彩。</p><p class="ql-block">此次行程的路线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此行第一站,来到位于广西西北部的百色市,这里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点。珠江水系(西江干流)上源郁江支流—剥隘河在市区与澄碧河汇流后始称“右江”,百色进而也作为了右江一带的区域中心城市。</p><p class="ql-block">百色市区江滨公园,澄碧河与剥隘河的汇流处。两河相汇后,遂称“右江”继往东流,这里使得右江一分为二,以江滨公园为界,综合三段上游干支水系称谓,衍生出“三江口”的专名空间。类似宜宾合江门(长江上游金沙江与长江专名干流以及支流大渡河的交汇处)</p><p class="ql-block">江滨公园的广场石碑上,还矗刻着一块百色与周边城市的区位关系图。</p> <p class="ql-block">右江(剥隘河)上游方向,百色中心老城区就位于河道西侧,植被点缀着人行道路,一座绿意盎然的生态型城市。</p> <p class="ql-block">百色老城里的“解放路步行街”,整体彰显岭南“骑楼”建筑风貌。这条骑楼步行街没有受到太多景区商业氛围的影响,街道两侧以服务于市民生活的药店、电器行、餐饮铺、小商店等交易场所为主。机动车辆只允许摩托通行。</p> <p class="ql-block">粤东会馆(红七军指挥部)、灵洲会馆等历史老建筑都集中在了这条街上。街区南侧可直通位于三江口岸畔的“大码头”(红军码头)。</p> <p class="ql-block">这条骑楼街区在某处题词上也突出了“民国风”。</p> <p class="ql-block">粤东会馆由旅居百色、行途右江的广东商人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720年)。建筑坐东朝西,以前、中、后三大殿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厢房和廊庑,占地面积约23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60平方米。粤东会馆布局完整,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古朴幽典,融古建、书法、雕刻、绘画艺术于一体。其天井、厅堂、阁楼、月门、甬道、青砖,无不展现着岭南建筑之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粤东会馆正面。屋顶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正脊上侧镌雕历史人物典故,堪琢古建筑之精美!</p> <p class="ql-block">粤东会馆内的百色古城廓模型沙盘。城垣围墙环绕,便于防守。城外(东)自清代中期以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码头而兴盛的顺城聚落作为了城市主体功能区,得到集中式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粤东会馆的内部正厅。</p> <p class="ql-block">粤东会馆内部正厅的殿堂。1929年底,百色起义时的红七军指挥部即设在会馆内,由此而成为“革命文物”。依托其会馆本身旧貌,又增添了许多与百色起义、右江根据地创建所相关的图片、文字、物品类介绍,正厅殿堂则用蜡像生动还原了百色起义发动时的领导者决策过程。这座在历史环境下修造的商贸建筑“演升”为了革命事件纪念场所。</p> <p class="ql-block">位于解放路步行街与中山一路交叉口的“灵洲会馆”。大门关闭,没有进入参观,只能在外边拍摄看看。</p><p class="ql-block">灵洲会馆紧靠粤东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91年),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76年)重修,系广东新会商人捐资兴建,用作广东新会商人往来百色歇脚住宿、汇聚议事之所。为三进五间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硬山顶,穿斗式梁架。脊檐、梁柱多饰以石雕、瓷塑等,具有典型的岭南古代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860平方米,保存完好。灵洲会馆的存在,是当时百色城经济繁荣的证明,更是对百色城三省交界中心城市,右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离开解放路步行街,徒步走过中山桥,上跨右江(剥隘河)支流澄碧河,往南拍摄“三江口”方向的城市风貌,建成区置身于这片山青水秀的环境中。</p> <p class="ql-block">沿着台阶登步至澄碧河东岸的后龙山,高23.9米的“百色起义纪念碑”就矗设在山顶。山顶也可眺望百色市中心老城。</p> <p class="ql-block">后龙山下是城东大道与中山一路(中山桥)的交叉街口。路口红旗上为某前领导人对百色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从后龙山经“世纪铜鼓楼、红军铁索桥”可徒步至迎龙山,这里有百色起义纪念馆与扶贫攻坚展示馆。在起义纪念馆的平台上,远眺百色城市天际线。</p> <p class="ql-block">百色起义纪念馆内的“红七军小长征”路线示意图。</p><p class="ql-block">1930年11月-1931年7月间,红七军从广西西北部右江流域出发,途经桂、黔、湘、粤、赣5省,越五岭逶迤,经千里转战,历时大半年,到达江西南部赣江流域的中央苏区。被中革军委授予“千里来龙”之荣称! ​​​</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起义纪念馆内了解历史的话,那么脱贫展示馆里则多了不少地理元素。特别是一些涉及交通建设、产业发展、农村变化等方面的内容。如这条“弄福公路”位于百色市凌云县境内,为了打破大山的守望,当地人历经艰难险阻,建造了这段全长30公里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图中左侧那段“之”字型盘山展线,在高落差的陡崖处全用水泥柱子依次支撑,以架空稳固,共有12个高架回转弯,并从海拔300米盘旋至1200米。险路在桂西喀斯特峰丛中蜒绕,连接着大山里闭塞乡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便捷通达。</p> <p class="ql-block">迎龙山下,城东大道与站前大道交叉口的“南昆铁路建设纪念碑”。目前纪念碑所在的公园正在进行改造,无法进入参观,只能在附近平台上眺望。</p><p class="ql-block">1997年3月18日,南昆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百色市隆重举行,同年12月正式开通运营,百色由此进入铁路时代。2015年底随着云桂铁路(南宁-百色段)开通,百色又拥有了高铁过境(普高同站)。</p> <p class="ql-block">在从市区拉域大桥离开百色之前,眺望右江下游方向。江畔码头,船靠泊津,隐约呈现出右江航运繁盛时,百色“通衢滇黔,衔连桂越”的转口景象。</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对百色市区的探寻后,乘车沿G69高速南下靖西,来到位于靖西市区南侧约9公里的旧州镇游览。旧州为唐代所置“归淳羁縻州”的治所而故名。宋末江西广丰县义士张天宗起兵抗元失败,率众西退至此落居屯垦,建立“顺安峒”,以“开阡陌、辟田园、建房舍”,实行“亭田制”,并设乡塾延师教授子弟,更与当地山民融合生息,遂被众推为“峒官”,渐成地方土司领域。张氏传位五代,共历133年。元代改“归顺羁縻州”;明代改“归顺土州”;清代中叶改土归流,称“归顺州”,治所由旧州北迁今址。清末升直隶州;民国元年废州置归顺府,民国二年以地处广西之西,取“安定西陲”之意而更名为“靖西县”。</p><p class="ql-block">谭其骧版《中国历史地图集·明代卷》中对靖西旧域“归顺州”的沿革信息标注。</p> <p class="ql-block">旧州镇地处喀斯特峰丛槽谷间,山岩秀丽,水润倒影,素称“小桂林”。目前古镇街区经过一番修复打造后,已成为了“圈地式”景点。</p> <p class="ql-block">旧州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便是这座文昌阁。</p><p class="ql-block">旧州文昌阁由清代乾隆年间募集地方人士捐款建造,供奉文昌帝君,为考学求祈福。阁楼修筑了三层,宽与进深均为3.6米。阁门朝西北,西临旧州东街尾,青砖木架结构,四边形,四角攒尖顶,阁楼脊顶正中间置葫芦形宝刹。在岭南喀斯特峰丛环境中,旧州文昌阁点缀其人文营造精髓。</p> <p class="ql-block">三层阁楼中,第一层高7米,西北面开一卷拱门,原有清代嘉庆年间知归顺州宋庆和攥书匾额已毁;第二层与第三层分别高3.5米与4.3米。四壁分别还有椭圆形窗,阁内还点饰着花木鸟兽彩画。文昌阁亦是旧州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旧州镇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峰丛间的田园洼地里耕种有水稻、玉米、豆薯、甘蔗类农经作物。世居在右江流域的壮族人根据自身民族语言,把水稻田称做“那”,由此衍生出了以稻作栽培、依稻屯驻、祭祀稻神为一系列的“那文化”展示。还在这个区域形成了许多“那”字地名,如那坡县等。</p> <p class="ql-block">从旧州古镇返回靖西市区后,又到城内简单转了转。在市人民会堂前,看到了一尊铜牛雕像,原来是为纪念靖西撤县设市而立,也算作为与行政区划调整相关的一处实物见证。2015年9月,根据民函【2015】247号的批复内容,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由百色市所代管(同年12月正式挂牌)。靖西经济情况其实很一般,设市应该是为依托边贸口岸基础,打造泛亚南向通道上的陆路节点。</p> <p class="ql-block">航拍视觉下的靖西市区。靖西城居处在峰丛环绕的溶蚀盆地中,以“绣球大道、壮锦大道、凤凰路”支撑起路网主框架。其中绣球为壮族人的吉祥物,也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靖西所产绣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为馈赠装饰之精品,因而这里也被称作“绣球之乡”。</p> <p class="ql-block">离开靖西,继续南下,到达了G69高速的终点站—龙邦口岸。之后将开启我们此行的一段国境公路行游之旅。</p><p class="ql-block">龙邦收费站,G69高速公路从塞上江南银川出发,经陇东台塬、关中盆地、秦巴山区、峡江岭谷、云贵高原、桂西峰丛,终抵于此。</p> <p class="ql-block">龙邦口岸所在的基层政区属“靖西市龙邦镇护龙村”,是一座扼守国境边关的行政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村委会直面口岸边检大楼。</span>“护龙”意为“守护龙邦”。</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龙邦口岸越南一侧新落成的边检大楼,近距离的塔吊原是中国一侧的边检大楼,但最近已被拆迁,计划在原址修建一座新楼,与越方相对遥望。</p> <p class="ql-block">越南边检大楼与背后的孤矗峰丛。越南一侧与中国广西龙邦口岸相对应的是“高平省茶岭县雄国口岸”。</p> <p class="ql-block">铁围栏外侧(越境)的“中越”两国第740号界碑。内侧(中境)的水泥小路是巡逻道。</p> <p class="ql-block">站在护龙村的平台上近距离眺望越南境内的人文聚落与自然峰丛。龙邦口岸与越南高平省茶岭县相邻,再继续往南就是高平省会高平市。</p> <p class="ql-block">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口岸暂时处于关闭状态,没有看到车水马龙、边民互市的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龙邦街为靖西市龙邦镇驻地,距离口岸约2公里。龙邦状语意称“桄榔树的山弄”,因地处中越边境,清代即在此设立戍防关隘,并开展边贸互市交易,为竹木、金银花、木菠萝、山楂等山货物资集散地。场圩南侧还有金鸡炮台等历史古迹。</p> <p class="ql-block">从龙邦街出发,先经界邦村,这里是龙邦口岸的大宗货物出入境通道,并建有物流园区。过界邦村后,正式踏上了中越沿边公路最后170公里的西段(龙邦-弄合)旅程。</p> <p class="ql-block">中越沿边公路主要是指中国广西与越南北部国境线相邻的车行道路,2002年底全线贯通。原为广西325省道,现升级为了219国道。起于东兴市东兴镇竹山村,折向西北行,蜿蜒穿越在喀斯特地貌的崇山峻岭中,至那坡县百都乡弄合村滇桂界结束,全长725公里。沿途地貌单元丰富,时常会出现“峰丛洼地、丘岭缓坝、山脊崖线”等景观形态。广西几处著名旅游地—友谊关、德天跨国瀑布等,都分布在此公路沿线。另在靖西与那坡所交界一带山区间,还有较大的高落差起伏。</p> <p class="ql-block">中越沿边公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均属低纬度与低海拔区域,具有“植被茂密,水润充足,日照辐射较大”等自然特点。特别是在500米以下的丘陵河谷地区,分布着深厚肥沃且带酸性的赤红壤,适宜香蕉、菠萝、甘蔗、芒果、荔枝、槟榔等热带农经作物耕种。</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较长的公路陡坡,此处紧邻越南边界线。汽车广播里还可以听到越南的电台节目。</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脊上的白色带状线条,就是中越边界的围栏墙,白线外侧的群峰,已属越南境内。如今正值疫情防控期间,边界围栏墙更起到了大作用。公路紧邻边界一带的检查也非常严格。</p> <p class="ql-block">一处山坳坡丘中的村庄聚落,附近多为玉米种植。</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一座低缓的山脊垭口上,这里便是靖西与那坡的县际交界处。左侧山坡上貌似种植的茶叶。</p> <p class="ql-block">群峰山峦环峙,再配上茂密绿色植被,沿边公路的景观魅力就在于此,因而号称“陆地上的千里漓江”。</p> <p class="ql-block">过靖西、那坡县际边界线不久,顺山脊一路而下来到了位于河谷中的平孟镇。平孟是那坡的国际边贸口岸(2016年才开通),这里与越南河广县相邻,距那坡县城76公里,日照较强,非常炎热。</p> <p class="ql-block">居处在河谷峰峦下的中越边境城镇—平孟街。清末广西边防督办苏元春就在这里设立了“平孟对讯分署”,并于场镇周边地势较高的弄平、天池等山头上架设炮台,以戍卫边防。现留存弄平炮台遗址一座。</p> <p class="ql-block">平孟口岸的边检大楼,目前口岸暂时处于关闭状态。越南方面在南边所对应的则是“朔江口岸”。</p> <p class="ql-block">平孟河从口岸流出国境。这条河发源于平孟镇北侧的谷丘屯,属左江的上游源头。其流径也很有意思:从平孟街进入越南后,称为“平江”,途经了越北重镇高平市,后于龙州县水口关再次流入中国,终至龙州县城与平而河共同汇注为“左江”,是珠江流域跨越中越国境的一条大水系。</p> <p class="ql-block">平孟口岸的验货场,于2019年投入使用。远处还依稀可见越南境内的彩绘住房。边民互市也在验货场旁边进行,目前都暂时停止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平孟,继续西行,进入那坡县南部百南河、百都河一带的坡谷漫滩。沿边公路在这个区域距离中越边境线就相对较远了,四周山势依旧绵亘起伏,环境中也呈显出较高的热量与湿度。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岸畔的阶台上,使农产作业的积温条件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那坡县南部山体,属云贵高原六诏山往东延伸之余脉。以三叠纪与泥盘纪的砂岩、页岩及泥岩质土山所构成,并间杂石山。山峰海拔约700-1600米,山麓前侧坡度陡峭,仅在平缓的坡台上分布着村庄与农田。整体环境闭塞,位置遥远偏僻。正因为如此秘境,才会吸引各地游客自驾前来探寻体验峰林河谷之美。</p> <p class="ql-block">在经过了那坡县南部峡貌景观—“老虎跳”后,又开始攀登一段山脊,上至脊顶,就到了云南与广西的省际交界处—百都乡弄合村歪邓桥,这里也是全长725公里广西沿边公路的终点(图中右侧崖壁上还刻有相关字体标识)。</p> <p class="ql-block">经过大半天的舟车劳顿,在此小歇休整,探寻一下周边风貌。这里南边不远处就是越南国境线,也算是两国四省(区)四县的交界点了。</p><p class="ql-block">两国:中国、越南</p><p class="ql-block">四省(区):中国广西/云南,越南河江/高平</p><p class="ql-block">四县:中国那坡/富宁,越南苗旺/保乐</p><p class="ql-block">此外按照中国的区划体系,还要加上百色、文山两个地级行政区。</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终于看到了由官方所矗立的两省(区)正式界桩。此次边境行程,国际界桩看了好几个,而国内省际界桩仅看到了两个(另一个是在八渡南盘江码头)。界桩广西一侧,那坡县民政局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第5、6条中涉及边界标识(即界桩)的条款截取了下来,贴刻在崖壁上,作为其法律依据而公示。</p> <p class="ql-block">桂滇省际处还有一条小河溪从山上流淌而至,侵蚀着这段崖壁,并形成了一段小瀑布,甘霖奔涌茂林间。</p> <p class="ql-block">瀑布流水穿过歪邓桥,汇集成一座池潭。居住在附近的人们也到此野炊玩乐,于山水间享受着假日里的闲暇时光。</p> <p class="ql-block">广西沿边公路在歪邓桥结束了,但219国道则将向广袤的中国西部继续延伸。而我们也从这里进入云南,开始了对文山州的探寻之旅。</p> <p class="ql-block">219国道进入云南境内后,几乎是穿行在山脊顶端,并再次靠近中越国境线。我们很快来到了云南境内的边贸口岸—富宁县田蓬镇。</p><p class="ql-block">田蓬镇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西南部约70公里,场集坐落在中越边境的大山盆坝中,国道G219线穿镇而过。地名源自中越山民早年在此搭棚暂居屯垦,得名田棚,后衍称为“蓬”。清设田蓬哨,后废哨设汛。曾一度游离于境外,清末勘界回归,民国置镇。1996年批准设立对外口岸(1998年正式开关)。</p> <p class="ql-block">田蓬属山地湿热气候区,年均降水量较大(约1200毫米),宜林面积广阔,附近种产有玉米、水稻、油茶、核桃等农经作物。田蓬因处在国境口岸上,虽为乡镇,而前缀专名亦冠称为“中国”(未加带县级),自上宣示主权归属,而下以聚落概念标识我方城镇指向。</p><p class="ql-block">目前田蓬口岸也处于暂时关闭状态,并利用关停间隙在进行升级改造。</p> <p class="ql-block">在田蓬镇稍做短暂停留后,西行至南利河,进入麻栗坡县境内。南利河属红河流域盘龙江(泸江)水系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城南侧姑娘山,上源约有3公里地下暗河,出伏露天后自滇东南高原丘台蜿流至中越边界的崇山峻岭中,再由富宁县田蓬镇流入越南境(越境称为儒桂河),终在越南宣光市汇注泸江。南利河在中国境内全长约185千米,流域面积约3716平方公里。河流沿线目前已开发梯级(小寨)电站。其中富宁与麻栗坡两县交界处为“南利”专名始称。轻舟船舶在河道岸畔开展作业化管理。虽然进入了麻栗坡县境内,但麻栗坡县域东西方向纵长,南利河桥头到麻栗坡县城还有100多公里,而且在全程都走国道的情况,还需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到达。</p> <p class="ql-block">经过在夜间连续赶路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麻栗坡县城。当日行程劳累,很快便入睡,待次日一早再游览拍摄县城。麻栗坡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属文山州辖县,并与越南河江省相邻。“因附近出产麻栗树,以街市聚落建于山坡而得名”。这个地方非常偏远闭塞,但在四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中,这里出镜率非常高。许多人也是通过这场战争而知道了这个地名,并熟悉了这个地方,甚至很多人一生的情结也耕植于此。位于县城北边的烈士陵园,即是对此深刻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麻栗坡县城位于山峰环绕的谷坝里,街区空间狭窄,城市功能集中。老城东面的“大王岩岩画”为云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产,并“代表着一种巨大原始创造力”,刻画了礼仪、祭祀、崇拜等几大内容,风格独特,具有考古类艺术价值参考。县城中心的休闲广场,也冠称为“大王岩”。</p> <p class="ql-block">离开麻栗坡县城,我们没有立即北返,而是继续南下,前往此行最后一座边境口岸—天保进行探寻。从麻栗坡到天保38公里,全程下坡,目前修建了快速路通达。这条路也是246国道(遂宁-麻栗坡)最南端的组成部分。天保位于六诏山余脉—老山脚下,属麻栗坡县辖镇。这里又称“船头”,相传清末法军沿泸江-明江(盘龙江下游)北上,在经过天保附近一个叫做“猫猫跳”的小地名时,行载之船遇激流险滩,无法前进,便在此掉头南返。之后人们遂将法军船只掉头南返的地方称做“船头”。“天保”得名,则是因这里也成为了抵御入侵的“天然保护屏障”,而典故延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与天保口岸对应的是越南河江省清水河口岸,出境后到河江市区仅20多公里,比到麻栗坡县城还要近。</p> <p class="ql-block">盘龙河在天保口岸流入越南境,那边先称为“明江”,纳接锦江后又称为“泸江”,后于富寿省越池市汇注红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盘龙河上游,中国方向。盘龙河古名“壶水”,发源于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流经文山州大部分区域,也被誉为了文山州的一条母亲河。</p><p class="ql-block">天保镇处于低海拔河谷中,气候环境湿热,虽然日照不强,但显得非常闷。街区行道树上还栽植着芒果。</p> <p class="ql-block">天保口岸的边检站。目前中国一侧口岸关闭,越南一侧却看到有大货车仍在工作。</p> <p class="ql-block">天保口岸的文化墙。右侧图片是海拔1484.48米的老山主峰。我们来天保之前,咨询了麻栗坡县人武部的值班人员,老山战场遗址因疫情关闭后还未开放,我们也只有通过文化墙上的图文信息来进行了解。</p> <p class="ql-block">结束对天保口岸的探寻后,我们开始北返。并从海拔仅107米的盘龙河谷地(天保口岸处,也是文山州海拔最低点)一路向上攀升,经麻栗坡县城、西畴县兴街镇,遂由河谷地带进入到了云贵高原东端,跨越其地貌单元。中午来到海拔约1260米的云南省文山州府—文山市,在此做午餐休整,接下来的目的地是前往文山州丘北县,体验那里新开通的一条有轨电车。2010年文山撤县设市,目前城市框架拓展得非常大,街道两侧高楼林立,一座边陲大城正在崛兴!</p> <p class="ql-block">位于文山市区东侧,东山公园顶端的“文笔塔”。此塔分为新旧两版,旧塔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为平水患而修筑。塔高七层,约19.33米,曾有“雁塔秋风”,古称“文山八景”。塔身此后历经风雨剥蚀,渐渐坍塌,民国时期被全部拆除。1998年又按照旧塔原样复建,矗屹于东山之上。</p> <p class="ql-block">与东山文笔塔相对应的盘龙公园,位于文山中心城区。老曲桥+旧亭台,作为了文山人曾经休闲游乐的青葱回忆。目前盘龙公园正在进行整体改建,按照规划将打造成一座生态湿地公园,以“文山印象,凤舞盘龙”为核心主题。</p> <p class="ql-block">在文山城北,高速公路收费口的山脊上拍摄的市区局部。这个角度主要是看城北行政区,而老城及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南。2016年底昆明-南宁的云桂快速铁路开通运营,这条铁路经过文山州北域的丘北、广南,以及东边的富宁,设有富宁、广南县、珠琳、普者黑四座车站。但却没有经过市区,市区城市规模较大,又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暂时不通铁路,稍带有些遗憾。好在规划中的蒙自-文山铁路,已开始了前期工作,期待能早日开工建设,以完善滇桂路网。</p> <p class="ql-block">从文山市区出发向北,经砚山县,到达了丘北县城南侧约10公里的普者黑火车站。丘北有轨电车的起点就位于这里。当年云桂铁路途经丘北县的站点名称,即以普者黑这座景区专名而设定。</p><p class="ql-block">丘北有轨电车,南起普者黑火车站,北至普者黑景区游客中心,并在人民医院分岔支线到达县城椒莲广场,线路全长13.9公里(含支线),沿途设有车站11座。其中正线称“4号线”,支线称“5号线”。2021年4月初已开始载客试运行,对我们来说正好赶上趟了。</p><p class="ql-block">普者黑火车站广场旁,一列正待始发的有轨电车。</p> <p class="ql-block">丘北有轨电车一共有4列编组,采用高架与路面两种模式,半独立路权(途经部分路段时需等待红绿灯),最高运行时速70KM/h,车辆供电方式为超级电容储能。</p><p class="ql-block">人民医院“换乘”站,一列从火车站方向始来的有轨电车。</p> <p class="ql-block">在人民医院换乘支线(5号线)前往椒莲广场,中途经停行政中心。有轨电车穿行于县城的主干道—迎宾路,丘北也成为了全国首座开通有轨电车的县级城市。</p> <p class="ql-block">椒莲广场位于县城中心,是连接锦屏老城与行政新区之间的重要节点场所。县城支线通达到这里后,还可与城内其他公交方式开展换乘。</p> <p class="ql-block">从椒莲广场回到人民医院后又换乘了前往游客中心的车,游客中心是正线(4号线)的终点站。目前看来,这条有轨电车主要服务于火车站与景区之间的游客通达,并属于示范项目。</p><p class="ql-block">普者黑位于丘北县城北侧,是一座以岩溶峰丛、湖泊湿地、田园村舍等为主题内容的游览景区,再加上近几年某些影视剧与综艺节目来此拍摄过外景,使得该景区在国内旅游圈还是小有名气。也作为了文山州重点宣传与打造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黄昏夕照天际,正线与支线的换乘交叉口,一列从椒莲广场始往火车站方向的车,在此与高架下的“丘北”石碑相互映衬。</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对丘北有轨电车的体验后,我们乘着夜色出发,走老公路,越六诏山,过清水河,到达广南县城。次日对广南老城进行了简单探访。</p><p class="ql-block">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跨连滇桂,由文山州所辖。先秦时期,为西南夷·句町国(与夜郎国齐名)之地;西汉置句町县,属牂柯郡;从蜀汉到唐代,先后被“兴古郡-宁州-盘州-南汉国”等建置及政权所辖;宋为邕州特磨道驻治;元设广南西路宣慰司;明改广南府,清置附廓宝宁县,府县同城;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但留称府名,宝宁即改定广南。1999年广南被列入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广南老城北街的“侬氏土司衙署”,建于元代。该土司世袭27代,从元初到民国,历经约600余年。目前衙署遗址为广南一小教学区,只能在门口拍摄打点了。</p> <p class="ql-block">衙署南侧的老街巷,建筑大都是钢筋水泥的2-3层楼房,偶尔夹杂有一点砖混木结构瓦房。老城里除衙署外,还有文庙、玉皇阁、护国寺、皇姑庙等古建筑,其历史遗存较为丰富。</p> <p class="ql-block">位于广南老城核心的莲湖公园。初为清代嘉庆年间所修筑的“承恩塘”,主要用于积蓄水源,并供城内居民饮用以及灌溉城外良田。民国中叶(1936年)以承恩塘为基础开始修建公园,相继建设了“连廊堤坝、亭台楼阁”等构筑设施,然后又在池塘里载种上了荷莲,全景赏析“莲湖”画卷。</p> <p class="ql-block">夏日荷塘含苞待放,且有文人作诗赞誉:“莲湖倒影增亭秀,湖水澄清映月华”!</p> <p class="ql-block">广南于明初洪武年间“建排栅为城,周四里,设西、南二门”。清代雍正年间砌筑砖城,辟开东/南/西/北方位四正门与小南门(便民取水出入)。清代乾隆年间增置宝宁县后,形成了“府县同治”的城廓格局,延续百余年。七十年代广南城门全部拆除,部分墙体也混杂于老城居民区或作为道路路基。而以莲池公园为中心,路网街巷环绕周边,使老城整理肌理仍尚存彰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本广南地方志丛书中的城廓地图。</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广南县,我们沿着246国道北行,并经过了号称“世外桃源”的坝美景区,这里也是继普者黑之后,文山州所重点宣传与打造的第二个自然类风光景点,仍以岩溶洞穴、峰丛峡谷、湿地湖泊、田园村舍为其特色。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并非坝美,而是将前往广西西北部的“西林、隆林、田林”三个县,于返程途中做短暂停留。</p><p class="ql-block">云南广南县与广西西林县交界处的“安俑垭口”,属六诏山北缘余脉,246国道呈缓坡穿垭途经。</p> <p class="ql-block">安俑垭口到西林县城的距离。进入广西后,地貌又从滇东高原盆坝过渡到了桂西峰丛山林。</p> <p class="ql-block">西林古属“句町(国)县”地;宋代至明代期间,先后设立有“上林山峒-上林长官司”等建置;清代中叶改土归流后,定称“西林县”至今。西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县域东西长,南北窄;又以马蚌镇号称“广西西极”,并贴南盘江支流—清水江毗靠云南罗平。县城八达镇地处驮娘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郁江北源)西岸的一块谷坝中。</p><p class="ql-block">西林县城(老城)鸟瞰。</p> <p class="ql-block">246国道途经西林县城时,正好盘绕着城外的山脊,而与城区形成高落差,部分路段就是天然的“瞰城观景台”。位于老城北侧的行政中心区,现已入驻了部分县属机关事业单位。</p> <p class="ql-block">老城西侧所拓建的新城(图右),仍处在如火如荼的开发阶段。新城布局有教育、医疗、文化等功能场所,同时也作为机关单位的规划迁驻地,通过开发地产楼盘,拉大了城市框架。</p> <p class="ql-block">246国道从西林县到隆林县76公里,沿途为中低山区,道路盘绕,尘土较多。隆林县为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座“各族”自治县(另一座是广西桂林所辖的龙胜县),“各族”即本地各民族人口比例相当,需实行联合民族自治政策所设立。</p><p class="ql-block">隆林县城坡度较大,这条“民族路”主干道,当做了环城路在使用。既然作为“各族”自治县,地名中的“民族”元素在这里则必不可少。</p> <p class="ql-block">隆林古属“句町(国)县”地;宋代至明代期间,先后设立了“安隆峒、安隆长官司(治今田林县旧州镇)”等建置;清代中叶改土归流后,置西隆州(治今县),并升直隶州,领西林县;民国元年改西隆州为隆林县,属百色行署专区。1953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县境内主要为苗/彝/仡佬/壮四个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隆林县政府大门,来到这里的必卯点。县政府位于县城西侧一处高台上,附近为老城内繁华的商业街区。</span></p> <p class="ql-block">隆林县迎宾(一)路,作为主干道贯行县城核心区域。珠江流域上源·南盘江支流—新州河穿城而过,另有一些小水系也在此纳入,使老城被河道所分割,多由桥梁而连接城内人车通达。</p> <p class="ql-block">离开隆林县城,我们前往此行最后一个探寻地—西林县旧州镇八渡码头与南昆铁路(八渡)南盘江大桥。</p><p class="ql-block">G78汕昆高速公路虽然也途经隆林县境内,但因地势峻峭,峰丛阻隔,隆林高速路出入口设在了县城东面约30公里的平班镇,在此下道后,还要走较长一段省道才能到达。从隆林县平班镇上高速后折转向东,在田林县旧州镇下道后,直行便到达位于南盘江边的旧州八渡码头。在此可乘坐车渡,前往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p> <p class="ql-block">南盘江北岸的贵州省册亨县八渡镇,岸畔标语上直接以省名垂直称其乡镇,未冠称县级。而“八渡”在此作为专名,贵州一侧为建制聚落与码头,广西一侧仅为码头。</p> <p class="ql-block">八渡码头每天有车渡和人渡两种方式往返两岸通行,车渡定有时刻,人渡则比较灵活,到了一定人数就会开船。</p><p class="ql-block">此时人行渡船已从北岸始来,南岸还停靠着一些渔民小船,现在虽为禁渔期,但她们却没有闲着,在等待一些空隙。</p> <p class="ql-block">南盘江上游(西向)与刚靠南岸的人行渡船。此刻虽然太阳当空烈照,但天上也积满了云层,夏日岭南的对流雨即将落下。</p> <p class="ql-block">南盘江下游(东向),远处就是南昆铁路跨越南盘江的八渡大桥,一会将近距离前往探寻。</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人行渡船到达了南岸的贵州省册亨县八渡镇。广西、贵州两省区分别都在八渡码头拥有一艘车行渡船。今天是广西的渡船在工作,贵州的渡船在休息。</p> <p class="ql-block">八渡码头的航运及陆路里程指向牌。左侧(上游)的板坝码头,连接着隆林县平班镇与册亨县巧马镇;右侧(下游)应该是册亨县的百口乡百乐村码头,不知此牌是否标注有误。北侧龙滩,就是指的红水河龙滩水电枢纽工程。南盘江与北盘江在贵州省望谟县蔗香镇融汇,同称“红水河”后向东南续涌,并成为珠江流域的上游正源。</p> <p class="ql-block">南昆铁路还在八渡设有一座火车小站。1997年3月18日,南昆铁路在八渡车站顺利接驳,完成了全线铺轨任务,同年12月正式开通运营。“八渡”即来自状语“渡口”之意,贵州一侧的八渡场镇很小,仅一条约300米的街道,几分钟就能全部走完。</p><p class="ql-block">航拍视觉下的南昆铁路八渡火车站(右侧山脊上),航拍人:李璜</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八渡镇又乘坐渡船返回至南岸,此刻对流雨已经下了起来,在北岸码头短暂避雨停歇后,遂前往八渡南盘江大桥,做近距离的探寻。</p><p class="ql-block">南昆铁路八渡南盘江特大桥,地处黔桂两省区交界点,跨越贵州册亨与广西田林,大桥全长530.18米,是一座由部分预应力混凝土V形支撑连续梁桥(国内铁路桥梁中率先采用此技术),1997年大桥建成后随南昆铁路同步投入使用。并荣获了设计、建设、科技等方面的多项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精品工程,矗跨于南盘江畔!</p><p class="ql-block">远眺视觉中的八渡南盘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近距离视觉下的八渡南盘江大桥,大桥西侧为南盘江支流—旧州河的融汇口。我们在此所寻找的最佳拍摄点是一处与大桥基本高度相平行的山腰间。这时恰好有一列客运火车通过大桥,便快速拍摄了下来。现代铁路交通,高铁动车占据着客运主导,而这类老线,主要承担货运功能,原本运行在此线的普速客运也大量减少(主要在夜间通行),能够在大白天拍到客运列车通过此桥,实属难得。另外根据时刻表停站再推算列车通过时间判断,这趟列车应该是昆明—深圳东的K1206次。</p><p class="ql-block">结束对八渡码头与南盘江铁路大桥的行摄后,我们从田林旧州镇上高速,途经巧马、册亨、望谟、紫云、安顺、普定、织金,当天入住黔西。次日早晨再出发,全高速顺利返回,本次“桂西滇东边界行”旅程全部结束。此行通过对岭南西侧较为深度的走访,感受了自然与气候上的低纬度形态,以及国境线、山区间的各类人文民族风情,在短暂的假期内,让研学之旅,收获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