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韩愈

云锦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span></p> <p class="ql-block">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出生于公元768年,正处于唐朝中期,经过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755-763),大唐的统治千疮百孔,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韩家虽世代为官,但也受到战乱影响,三岁丧父的韩愈生活困苦,由兄长韩会抚养,十二岁时,兄长也因病去世,于是他跟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他的早熟,让韩愈读书愈发刻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耿介,率真的韩愈明知道科考崇尚华美的骈文,然仍坚持古风写文,因此屡次碰壁……787年,他取得贡试资格,但落第。787年-789年间(贞元三年至五年),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了,直到792年,他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才终于考中进士。但进士及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职,韩愈考了三次也没考上,咋办呢?只能找节度使给人家当幕僚了。796年,韩愈受节度使的推荐,先做了三年小官后,又出任协律郎,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依然想通过考试证明自己。800年春,他前往长安,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通过补选(铨选),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写了《师说》,来鼓励因为科场黑暗而放松学习的学子们,希望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803 年,韩愈升职为监察御史,当时关中地区大旱,灾民流离失所,而京兆尹封锁消息,谎称关中地区丰收,百姓富足,刚正不阿的他,看到乱象便上奏举报,得罪了权贵,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805 年他被赦免, 806 年授权知国子博士, 810 年,又被降职,授河南县令。担任河南县令时,魏、郓 、幽、镇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暗中蓄养士兵,并窝藏逃犯,韩愈自然是要揭发他们,威胁了一番,四藩镇的留守官员被迫停手,所以韩愈也就没举报。接下来的几年,他的官职依然是起起落落,自认才学高深的他心里是十分难受,于是他写了《进学解 jiě 》来自喻,抒发愤懑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817年,宰相裴度聘请韩愈担任行军司马,随征淮西,主要协理军务。平定淮西之后,因功授职刑部侍郎,也得到了皇帝唐宪宗的赏识。佛教自传入中国,经过了与本土文化几百年的磨合,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盛极一时……819年,唐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凤翔扶风县(今属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有一座佛塔,塔内藏释迦牟尼指骨一节,称为舍利,每三十年开一次塔,会把舍利取出,让人瞻仰。据传开塔则岁丰人泰,唐宪宗迎佛骨是要让佛骨在宫中供奉三日。唐宪宗的做法,很快引起了全国性的狂热礼佛风潮。韩愈自然是看不下去,为了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他直接上奏一本“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唐宪宗看了奏折,相当愤怒,想要用极刑来处死他。好在宗室、大臣们都为他求情,最终被贬为潮州刺史,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就写于潮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接着他上奏为自己辩白,唐宪宗气也消了,想到他对自己也是一片忠心,适逢大赦天下,就让他去做袁州刺史,因为政绩卓越,冬季就回到了长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821年韩愈转任兵部侍郎,正好赶上镇州(今河北正定)兵变,王廷凑 杀害节度使 田弘正,自立为新节度使,这事儿呢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叫意图造反,往小了说叫不服管先斩后奏。朝廷先是派兵未果,于是, 822 年 2 月,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劝扶。这任命消息一出,大家都很担心,毕竟这位王节度使可是杀人上位的,绝对不是省油的灯,韩愈则认为,不畏死去执行君命,是他作为臣下应尽的义务,于是毅然前往。结局确实也不错,王廷凑最终归顺中央。 9 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此时他心情大好,约 823 年春,写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823年6月,韩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824年8月因病告假,12月25日,于家中去世,享年57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利笔驱造化,文章关古今,韩愈是中唐文坛大佬,他的诗歌创作有李杜风格,一方面想象奇特,浪漫飘逸,另一方面,“语不惊人死不休”,在造语练字方面精雕细琢,天马行空,他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确是实至名归。当时主流社会盛行的是骈体文,一种戴着镣铐跳舞式的写作,只追求形式上的奢靡,用词华美,声律对仗,但内容和思想华而不实。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文以载道,他主张学习古文,强调内容和形式统一,文风要古朴,同时还要有独创性,文章要反映现实。然世风如此。但他是一个玩命坚持的人,最终推动了大唐文风的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政治,教育,史学,文学等方面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韩愈的作品(文学创作)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古代文人,往往精通某一种文体,就可以扬名天下,既使著名的大文豪也不例外,如,柳宗元,苏轼擅长游记,王安石精通议论文等,唯独韩愈可以集各家之所长,精于各种文体,</p><p class="ql-block">  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杂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传记、抒情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p><p class="ql-block">韩愈也是诗歌名家,卓绝千古,著作有《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等,他的史学《顺宗实录》也毫不逊色………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p><p class="ql-block">韩愈唐之名士,天下望以为相,而竟不用,谈者至今眦为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