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受朋友之邀来到浙江江山旅行,首选廿八都,我和先生游览后,对这个大山里的古镇赞不绝口。朋友得知我俩偏爱人文景观,便又推荐了大陈村。在与大陈见面前,很难想象在江山市,竟然还藏着一座古建筑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大陈村位于江山市区西北10公里处,这个被近代著名史学家余绍宋誉为“十里环山皆松树,天下应无第二园”的地方,旧以经商办学扬名;近年,又以弘扬传统文化与中国村歌发源地闻名遐迩。2014 年度荣获CCTV颁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我们驱车到达大陈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弘的汪氏宗祠,恍若琼楼玉宇降落山村野处,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原以为大陈村以陈姓为主,其实不然,大陈村是徽州汪氏后裔聚居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村中居民80%姓汪。</span>在明朝永乐初,中华汪氏74世孙普贤公徙此繁衍成族,后裔苦心经营,创建了一个以徽派古建筑为特色的古村落。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汪氏宗祠前有很大一片广场,广场的一侧是文化礼堂。</p> <p class="ql-block"> 汪氏宗祠,始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重建于同治二年(1863)。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宗祠大门楼三重檐造型,檐下以层层斗拱支撑。大门上方、额匾之下的区域精雕细刻,装饰极为精美。门前设石台阶三级,门两边为青石柱。</p> <p class="ql-block"> 与额匾底部水平的位置上,两侧各对称分布了三只牛腿。最外侧的两只雕刻狮子戏球和狮子戏子;中间的两只一雕福星,一雕寿星,意为“福寿双全”;最内侧的两只为仰头相对的麒麟。</p> <p class="ql-block"> 牛腿之间的花板、横梁,柱与柱之间的挂落上无一留空,遍刻麒麟、大象、蝙蝠、凤、鹿等吉祥物,又有山水、人物、花卉、水果等寓意吉祥如意的内容,均雕工精湛、细致入微,艺术水平很高。</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迎面是一幅黄底黑字的大陈汪氏迁徙流布图。</p> <p class="ql-block"> 宗祠建筑座西朝东,三进二天井结构。因依山而建,自大门往内的各堂渐次升高。室外地面与别处不同,不用鹅卵石铺地而用石灰岩条石铺就,别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 宗祠内部同样用材讲究,装饰华美。中堂有康乾盛世之风,梁柱粗硕,雕刻的彩画琳琅满目、富丽堂皇。明间的抬梁浑圆粗大,整体风格气势雄伟,在江山同时期的宗祠建筑中仅此一例,体现了汪氏家族雄厚的财力。</p> <p class="ql-block"> 牛腿上的仙鹤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两个偏堂分别挂着“文魁”和“武魁”的牌匾。感觉应该是光宗耀祖的那种味道。</p> <p class="ql-block"> 敬爱堂对面是宗祠的戏台,现在用于族人的婚嫁喜事。</p> <p class="ql-block"> 戏台顶部有八角藻井,周围饰以斗拱与彩画。因岁月侵蚀,彩画已斑驳不清,拱上的描彩还能看出一些轮廓。戏台屋檐下同样以精致牛腿与花板雕刻为装饰。</p> <p class="ql-block"> 置于戏台边的花轿。</p> <p class="ql-block"> 敬爱堂两侧照厅同样建筑华丽。</p> <p class="ql-block"> 其内部板壁上全部绘满了彩画,都是彰显其先祖从善积德的一个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 宗祠最后一进是思本堂,顾名思义,这是汪氏祭祀祖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依然是工艺精湛,牛腿雀替镏金错彩。</p> <p class="ql-block"> 在以宗族为纽带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宗祠不仅是族人祭祀祖宗的场所,往往充当学校的功能。不过财力丰沛的宗族通常会在宗祠旁另建文昌阁,作为族中子弟求学之处。大陈汪氏同样在规模宏大的宗祠北面建了文昌阁。可惜大门紧闭,不能窥其一面。</p> <p class="ql-block"> 汪氏宗祠不远处是中国幸福乡村馆。近年来,大陈村着力打造“文化大陈、幸福乡村”,以文化繁荣大陈村。</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陈村,林木繁茂葱郁,古村落与山野、田园相互交融。2019年12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价认定大陈村为“国家森林乡村”。</p> <p class="ql-block"> 在大陈村口有两块考试灵石,一块像风帆,一块像鳌头,自然天成。六百多年来,大陈村文风兴盛,人才辈出,都说与这两块石头有很大关系。</p> <p class="ql-block"> 据称全国各地好多考生临考前都会慕名前来触摸这两块灵石,考后都一帆风顺、独占鳌头。我想这应该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吧。</p> <p class="ql-block"> 在路边看到“一味书屋”这样的雅斋,顿感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大陈汪氏名贤馆,这里展示了从大陈村走出去的达官贤人,这也是大陈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自古徽商崇文重教,大陈汪氏曾以“家弦户诵”、子弟“锐志书籍,蜚声艺苑”名噪一时。</p> <p class="ql-block"> 但大陈最值得称道的是崇学重教,萃文中学就是最显著的书香标志。萃文是上世纪40年代乡贤汪汉滔集族产创办,沿袭助学与奖学制度,并聘请名师执教,以教育质量见长,名扬浙西南。</p> <p class="ql-block"> 萃文中学是民国时期的建筑,结构类似广州的黄埔军校。在那个年代的衢州,这间民办中学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一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缩影和佳话。</p> <p class="ql-block"> 一挂古钟悬于梁上,叮当的上课钟声似乎就在耳边响起。如今这里已成为村里的文创中心,人们可以在这里喝茶、看书、品史、进行文化创作等。</p> <p class="ql-block"> 整座村庄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以清代建筑为主,至今还遗存了完整的清代至民国时期古民宅、古祠堂、古戏台等古迹111处,其中汪氏宗祠为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走在大陈的青石小道,脚下的青石早被匆匆的脚步磨得溜光,每一步踩下去,都觉得自己踩在百年岁月上。</p> <p class="ql-block"> 间或看见一些盛开的蔷薇,在这黑白世界里显得格外美丽,仿佛在这古老的世界里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路过一户人家,老旧的木门紧闭着,院墙露出斑驳的青砖,在风吹雨蚀中愈发醇厚。</p> <p class="ql-block"> 一串串红似火的辣椒挂在外墙,保留着真切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只有当屋子里有了“人气儿”,补足了生活的色彩,这些建筑才是完整的。</p> <p class="ql-block"> 望着眼前一堆干树枝,耳边仿佛传来土灶里柴火的噼啪声,袅袅升起的炊烟斜斜挂在天边,岁月千回百转,如果有一个地方能留住时光,那一定是大陈吧。</p> <p class="ql-block"> 此处为始祖汪普贤故居遗址。明永乐年间(1403~1424),源自徽州婺源的常山人汪普贤“爱其山环如城,水潆如带,林木葱郁,土厚泉甘,遂挈家而居”;及至清代,大陈已是“烟居数百家,云连鳞次皆其一姓”的汪氏聚居村落。</p> <p class="ql-block"> 村内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大陈纪念馆。馆内展示了红军先遣队和挺进师的光辉历史,陈列了一幅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战斗场景。</p> <p class="ql-block"> 朱德总司令曾赋诗《经闽西感怀》:不听仙人指,寻求武夷巅。越过仙霞岭,早登天台山。赣闽成一片,直到杭州湾。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写的正是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青石铺砌的村巷,逦迤曲折,干净整洁。</p> <p class="ql-block"> 高高翘起的飞檐,赋予了原本呆板的风火墙动态的美感,墙头高低起伏,有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 高大的风火墙静静地矗立着,风火墙也是财力的重要象征,常见人家的飞檐以三叠、四叠为主,大户人家则以飞檐五叠为傲,被称为 “五岳朝天”。</p> <p class="ql-block"> 黛青的老墙留下的痕迹宛如年轮,见证着时光在大陈的脚步,向后人讲述着大陈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黑白色调的古村里,抚摸着那些染尘的雕花,眼前一扇又一扇的木门,仿佛是连接了过去的通路。</p> <p class="ql-block"> 大陈书香绵延不绝,仿佛又传来了朗朗的书声。</p> <p class="ql-block"> 大陈比较典型的古民居有汪乃恕旧宅、汪汉滔旧宅和汪燧旧宅。可惜由于年久失修,都没有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汪乃恕旧宅。衢州首富汪乃恕(1865-1913),萃文会创始人汪膏之子,秉承了父亲对公益善事的热心,对萃文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汪氏后人求学进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p> <p class="ql-block"> 汪汉滔旧宅位于村落南端,是一处园林式住宅。</p><p class="ql-block"> 汪汉滔既是萃文会的受益者,也是进一步推动萃文会发展的人物。他幼年失怙,依托萃文会对族中学子的支持赴上海求学,后加入同盟会,参加过北伐革命。1942年辞职归里后,他在萃文会基础上创办了大陈萃文中学,自任董事长兼校长。</p> <p class="ql-block"> 漫步大陈,就像是在拾取记忆的碎片,每一栋古宅,每一户人家,都藏着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古村,珍贵也难得。</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培正、陈琍</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Huawei P30 Pro,</p><p class="ql-block"> iPhone Xs Max</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陈琍</p><p class="ql-block">史料部分参考网络资料编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