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讲述人:郑振乾,1929年3月出生于一个贫困的菜农家庭。1950年7月于江山县立中学(现为江山中学)高中毕业,曾在江山县委组织部、衢州、建德地委组织部任干事秘书。195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建德地委撤销,调金华地委党校工作,任副研究员。1990年2月退休后,笔耕不辍,出版《故里的艾青》等10余本著作。</p> <p class="ql-block"> <b>一封署名为陈望道的来信</b></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五月的一个早晨,盛开的石榴花艳红似火,党校校园里绿树葱茏,处处散发着草木的清香,这天,对我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从传达室的信箱里取出一封刚收到的信件,寄信地址写着上海复旦大学,我的心猛地一阵激动,迫不及待地打开,再一看寄信人,署名陈望道,真让人喜出望外!三天前,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远在上海素未谋面的陈望道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仅隔数天,陈望道就亲笔给我写了回信。陈望道给我的信是这样写的:</p><p class="ql-block"> “振乾同志:承索拙译《共产党宣言》,知由于同志们热爱马列主义,热爱共产党之忱,感到无限亲切。但因经过一个白色恐怖时期,到了全国解放时期,中央虽即派人到全国收集旧本,已只能收到七八本了。这七八本,想来就是各革命历史馆陈列的本子,你们要看,可以到那里去看。至于学习,我劝你们读新著,新著有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篇序,比旧本完备得多”。 </p><p class="ql-block"> 陈望道还在信后附言,说了翻译《共产党宣言》后自己的遭遇:</p><p class="ql-block"> “你们要知道我的遭遇,遭遇就是反动派在那白色恐怖时期,常把《共产党宣言》当作我的头衔。无论说什么动不动说:“《共产党宣言》译者陈………要你怕,要你不敢动。不过我这人是不大知道怕的。我做过上海大学教务长,上海大学就是培养革命干部的大学,有许多干部现在还健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陈望道寄给郑振乾的亲笔信原件</p> <p class="ql-block"> 陈望道的回信,虽语言不多,却让人感受到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真理执着的炽热追求,字里行间,充满着、闪耀着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高尚的品格。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重温这封信,我仍然感到无比温暖,格外振奋,心中充满力量!</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在党校工作的陈望道侄女陈赛兰</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 收到陈望道的回信,我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同事陈赛兰,她是“五.七”干校的打字兼档案收发员。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陈赛兰跟我讲述了她的亲大伯陈望道的一些往事,这令我感到很亲切。陈赛兰得知大伯陈望道给我写了回信时,她特别高兴地说:“我的大伯亲笔回信是很少的,实在难得!一般都由大伯的秘书回信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陈赛兰打字时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陈赛兰出身于书香门第。大伯陈望道,二伯陈伸道曾在慈溪农业技校任教,父亲陈致道排行第三,曾任义乌大成中学校长,义乌中学副校长。陈赛兰于1926年出生,1946年1月,金华师范从宣平迁到佛堂镇,自幼好学的陈赛兰进入金华师范学习,在这里,她认识了义乌同乡王风等一批地下共产党员。 </p> <p class="ql-block">百岁党员王风在讲述陈赛兰入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的金华师范从宣平迁到佛堂镇教学时,是没有一名中共党员的“白区”,中共组织秘密指派王风去“开辟金师,赤化金师”。王风原名王初章(百岁党员、中国剪纸艺术家)生于1922年,抗日时参加革命,1944年,王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王风的主要任务是以教书为掩护,在金师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在王风的努力下很快发展了一批地下党员,其中包括陈惠及,萧丁,鲍亚民,陈赛兰等。为了参加地下党的工作,陈赛兰一度改名为申梅。</p> <p class="ql-block">陈望道将自己和毛主席的合影寄给陈赛兰保存</p> <p class="ql-block"> 或许陈赛兰从小听闻过伯父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事迹,对共产党充满了向往。在金师读书时她经常约一位女同学前去拜访王风同志。她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我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以及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发展史,也读高尔基、赵树理、藏克家等人的作品。这些进步书藉使我对旧社会憎恨,对新社会的希望有了启蒙,促使我走上了革命队伍。1948年,我在王风的影响带领下参加了共产党地下组织。在陈惠及、萧丁、鲍亚民等同志的教育培养下使我认识了革命的意义。鲍亚民是一个积极支援我向封建斗争的战友。”1949年陈赛兰又跟随王风等人参加金萧支队路北政府民运队的工作。人生几经波折后,1962年,陈赛兰来到中共金华地委干校工作(金华市委党校前身)。</p><p class="ql-block"> 王风在回忆陈赛兰时说:“她当时读的是师范的普师,属于高中学历”。在党校,陈赛兰为人低调,工作勤恳认真,一直从事打字和档案收发工作。周围许多同事都不知道她曾有一段闪闪发光的青春故事。她总是默默无闻地把工作做好,曾经的同事们对她的评价是一个很实在很实在的人。</p> <p class="ql-block"><b> 壮起胆子给陈望道写信</b></p> <p class="ql-block"> 1973年5月,中共浙江省金华地委在湖海塘“五七”干校举办一期兼职理论辅导员读书会,主要学习《共产党宣言》。我一直就非常敬仰《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油然而生想给心目中的偶像写信的想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赛兰,她很支持,把大伯陈望道的通讯住址告诉给我。1973年5月8日下午,我壮起胆子给仰慕已久的陈望道写信。</p><p class="ql-block"> 陈望道同志:陈赛兰同志是我们“五七”干校的打字员,在交谈中,我们知道你是她的大伯。最近我们浙江省金华地委举办了第一期兼职理论辅导员读书会,主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是1920年4月由上海第一次出版的。据说这个全译本就是由您老人家亲自翻译的。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对你十分崇敬。现特来信向您问好,同时我们殷切地要求,将你那时翻译出版的原本寄数份给我们,则不胜感谢!因为我们这里找不到你翻译的那个原本。另外,还盼您能将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时的遭遇斗争情况告诉我们,以增强我们后辈更加自觉认真学习马列原著的信心和决心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以为信会石沉大海,万万没想到,时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已83岁高龄的陈望道很快给素不相识的我写了回信。 “父亲一定是收到信后就立即提笔回信了。”陈望道之子陈振新说:“父亲平日言语不多,更不愿意和人谈起自己的遭遇。但他对这些年轻人有问必答,只因他们同样热爱马列主义。他想用那些话去激励他们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p> <p class="ql-block">郑振乾(中)和陈望道之子陈振兴(左一)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近半个世纪过去,我已92岁高龄。我一直将陈望道的亲笔信视作珍宝,它总能使我感到格外振奋,信的字里行间都闪耀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行,激励我不忘初心、追求真理。 2020年8月21日,我将这封珍贵的信函捐赠给复旦大学档案馆,这段镌骨铭心的记忆将被复旦大学保存并展出于《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从泛黄的信纸上和质朴的话语中,能真切地感受到陈望道为了伟大的真理和信仰,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