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决战的序曲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948年4月,转战陕北的党中央经晋绥和晋察冀解放区来到西柏坡后,全国的战争形势急剧向前发展。西柏坡成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span></p> <p class="ql-block"> 城南庄会议后,周恩来协助毛泽东指挥我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发动强大进攻。</p><p class="ql-block"> 豫东战役展开后,周恩来多次致电其他战场负责人,配合粟裕部夺取战争的胜利。6月30日,他致电许世友等,率部火速南移,围攻附近的滕县,阻敌西援。7月1日,他致电聂荣臻,告以粟裕部正在围歼敌5个旅,同时要分割敌东西来援之敌4个师和1快速纵队,形势严峻,故应速令冀鲁豫两个旅到陇海路南配合作战。7月4日,又电刘伯成、陈毅、邓小平说:“粟裕部正仕围歼敌25师及第3快速纵队等部,你们应阻止敌之另两兵团北援,保证粟裕南面安全;同时命令陈赓谢富治部向敌之一北援兵团作攻势战斗。”</p><p class="ql-block"> 7月11日,周恩来在为中央起草的贺电中说:“这一辉煌胜利,正给蒋介石‘肃清中原’的呓语以迎头痛击,同时也使我军更有利地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度。”</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中,周恩来与毛泽东在西柏坡。长与统帅同谋划,运筹帷幄决胜求。</p> <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是大决战前又一个重要战役,中央军委制定了“攻济打援”的方针。</p><p class="ql-block"> 战斗打响后,周恩来电令后勤部门:山炮炮弹全部存山东,对炸药、迫击炮弹应尽一切可能增加生产,以利济南战役的补充。在敌调邱清泉兵团增援济南后,又电令粟裕等,应迅速集结打援兵团,全力于济南之南的邹、滕县地区,准备歼灭邱兵团。在敌36军吴化文部起义后,又电令粟裕等集结该部休整准备改编。</p><p class="ql-block"> 9月20日,周恩来在为中央起草的电文致贺道:“庆祝你们的伟大胜利,你们的勇猛果敢敏捷的行动,证明人民解放军的攻坚能力已大大提高;你们争取吴化文将军的起义,动摇了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内部,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p><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是我军以攻坚战解放大城市的开始,也预示着蒋介石依托大城市的“重点防御”总崩溃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在西柏坡。中央进驻西柏坡,最忙碌人乃周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周恩来曾称济南战役是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的序幕。实际上,豫东战役、济南战役都是即将展开的大决战的总演习。</span></p> 参与决战的战略决策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在西柏坡。送走多少不眠夜,日继抹点万金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解放战争是一部威武雄壮的战争史诗。从1948年秋季开始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把这部战争史诗的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场面推向了高潮。这是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也是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阶段。毛泽东是指挥三大战役的最高统帅,周恩来仍以代总参谋长身份任第一助手。许多重大决策是他们两人之间首先酝酿的,许多指挥文电也是由他们两人起草改定和签发的。大决战的胜利,是党中央集体领导的结晶,首先是毛泽东、周恩来天作之合的结晶。</span></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与毛泽东在西柏坡。三大战役捷爆传,决胜尽在运筹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组织实施辽沈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提出从1946年7月起,用5年时间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关于第三年军事作战计划与军队建设的发言。他指出:争取5年胜利,在作战方法上,首先“把战争继读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全国作战的“重心在中原”,“北线,重点在北宁路”,“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会战”;其次,“今后仍力争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使攻坚与野战互相结合”;再次,争取各战场的战役上的协同与配合;第四,“军事组织逐渐走向正规化、集中化”;最后,后勤供应统一计划与相互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会议决定,部队将实行统一编制和正规化,由周恩来准备文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会后,中央书记处几乎天天开会,讨论“打大仗”。从9月上旬开始,辽沈战役就已打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大决战展开后,周恩来空前忙碌。他当时的军事秘书回忆说:周恩来有个小作战室,他经常来此了解战争局势的变化。他对敌我双方的战争态势、部队特点、兵力部署、战斗力强弱、指挥员的简历及性格等,都一清二楚。有什么情况,他即与毛泽东一起研究作出决策,然后由他具体组织实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党中央密切关注辽沈战役战局的演变,毛泽东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周恩来显示出敏锐的观察力。</span>中央决定以首先攻取锦州为突破口,林彪获悉蒋介石派增援部队后,对此决定发生动摇。10月2日,周恩来为中央军委起草致林彪、罗荣桓电示:你们应靠自己的力量对付可能增加的北援之敌,“关键则是迅速攻克锦州,望努力争取十天内打下该城”。接此电后,林彪才坚定了决心,于10月15日攻下锦州。</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长春守军郑洞国在接到周恩来促其起义的信后,于10月19日率部投城。长春解放后,沈阳敌军有可能夺海路逃走。10月20日,周恩来为中央起草电文告诫林罗:“必须估计到沈阳敌人在受锦、长两处惨重失败的打击下,有选择依现态势西逃或转向营口由海路撤退的两种可能。”但林彪对这种可能未予重视,致使少数国民党军经营口从海路逃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至此,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结束,共歼敌47万多。</span></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的周恩来和朱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组织实施淮海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0月11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指出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针对敌军重兵密集,便于机动的特点,要求以一半以上兵力担任牵制、阻击,从东、北两面威逼徐州,使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不敢全力东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1月初,中央军委根据辽沈战役胜利和中原战局变化情况,采纳华东、中原野战军的建议,决定扩大原定淮海战役的规模和目标,使以原来消灭刘峙集团一部为战役目标的“小淮海”变成为以在徐州附近消灭刘峙集团主力为战役目标的“大淮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1月16日,中央决定周恩来负责全面组织“大淮海战役”的实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1月22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告捷,周恩来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文致中原局、华东局说:“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开展中。我应作最坏估计,准备在徐埠地区作战3个月到5个月,歼灭蒋匪江北机动兵力40个至50个师,以利尔后突破长江防线,向江南进军,彻底摧毁蒋匪的中心统治。”电文要求中原、华东、华北各中央局立即动手筹集和保证中原和华东野战部队转入豫皖苏地区作战部队的粮食。次日,周恩来又电粟裕等:中央军委同意关于淮海战役的兵员补充计划。在动员地方基干团、县区武装及新兵工作中,望注意进行公开的政治动员,加强地方上的优待抗属、烈属和动员逃兵归队及部队中的巩固工作,加强进行肃清和瓦解地方匪特的武装,以巩固华东后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2月3日,在徐州解放后,周恩来又电告粟裕等:你们关于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总结甚好,望本着这一报告的精神,“继续指导追歼徐州逃敌的当前战役,期获全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淮海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生俘杜聿明后宣告结束。这个战役历时66天,共歼敌55.5万人,是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大决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淮海战役决战的日子里,周恩来比过去更为忙碌,有时一连两个昼夜后仍不知疲倦地继续工作。他的身边人员回忆说:“中央会议经常开到快要天亮,会开完了,这回周副主席可该去睡了,但却没有,又走进了他的办公室,打开桌上小碟里放着的那盒万金油,用食指沾了一点,抹在两鬓和前额,搓了几下,又继续工作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为争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周恩来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组织实施平津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党中央获悉“蒋介石、傅作义密商在10月下旬派快部偷袭石家庄,直抄西柏坡中共中央首脑机关”的情报后,经商议,由周恩来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聂荣臻等,要求派出一主力纵队火速开到保定以南阻击,令另一纵队不惜疲劳、日夜兼程赶到望都地区协同作战。周恩来与聂荣臻通过军用电话经常保持密切联系。当得知傅作义部派二个师南下增援后,周恩来立即电令聂荣臻等,南下之敌军是我歼之良机,应集中我部各个歼灭;并对各部任务作了具体部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傅作义发现我军已有战备后,只得收兵回窜。这样偷袭石家庄的冒险计划宣告失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辽沈战役后……为使傅作义部不迅速南逃或西窜,去加强蒋介石的长江防线,党中央决定釆取稳住华北敌军就地歼灭的方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48年11月9日,周恩来致电华北、东北军政领导人:为了滞留傅军于平津张保(定)地区,停止执行攻打归绥计划。11月12日,周恩来电告有关野战部队领导人:对傅作义部,重在抑留原地不使西退,也不使得由海上南撤。5天后,党中央又有了新的考虑。11月17日,周恩来电告林、罗等人: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依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无法完成,要求东北野战军提前向关内开动。19日,周恩来电告华北有关部队配合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行动。这一系列指示,对于滞留傅军主力于华北起了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党中央在釆取措施滞留傅部的同时又派员与傅作义进纱秘密和谈,争取傅部起义。周恩来一开始就参与了谈判事宜,协助毛泽东作出决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49年2月22日,周恩来对前来西柏坡的傅作义说:“傅将军以人民利益为重,和平解决北平问题,避免了战争将带来的重大损失。你是有功将领,欢迎你同我们合作。”这不仅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也展了大决战取得胜利后的和平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大决战》中有一幕,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在一起讨论战事,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一时主意拿不定,犯难如何大决战,“恩来来了有办法”,朱总由衷道期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人,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奠定了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开展三大战役的日子里,周恩来是最忙的中央领导人,仅为中央起草电文就达86篇。处理其他事务更是难以胜数。说三大战役的胜利,凝聚了周恩来的心血毫不过分。</span></p> <p class="ql-block"> 长与统帅同谋划,运筹帷幄决胜求,送走多少不眠夜,日继抹点万金油。</p><p class="ql-block"> 中央进驻西柏坡,最忙碌人乃周公,三大战役捷爆传,决胜尽在运筹中。</p><p class="ql-block"> 一时主意拿不定,犯难如何大决战,“恩来来了有办法”,朱总由衷道期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