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往无前》团史史料集有感 樊增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英雄的186团,永远的186团!</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编前语:团史史料集《一往无前》问世,186团(守备二团)几乎所有的战友群都转发了该消息,战友们在微信群中询问、通过其它联系方式打听,在什么地方、通过什么渠道可以看到《一往无前》团史史料集。原《人民军队》报樊增民社长先睹为快,他写的读后感,代表了我们186团(守备二团)官兵的心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span></p> <p class="ql-block">原《人民军队》报樊增民社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我们的回忆,说着那过去,我们心中的过去,有一种美丽,那就是向前、向前、向前!”拜读由我团老首长、老战友,中国著名军旅作家晓音策划、俱旭辉审编、全军英模代表王皇义和原守备二团干事张学贤主编、李见云校对的186团(守二团)《一往无前》团史史料集,竟不由改编起香港艺人张德兰在央视春晚演唱的《春光美》歌曲的歌词,还不停地哼唱了一遍又一遍。 </span></p> <p class="ql-block">团史史料集《一往无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我自豪,在我人生最美年华穿上最美军装,成为当年驻守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宁夏中卫县186团七连一兵。从1978年底入伍到1984年7月提为排长调入62师政治部,我在186团满打满算不足6年,但在我心中却留下的是一辈子的记忆,且无第二能比。因为这里是我军旅生涯的根,这里给予了我人生新的希望和生命!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惭愧,我虽说是186团一兵,却对186团知之甚少。在看到《一往无前》团史史料集之前,我正在陕西洛南县老家补建“樊氏家谱”。说实话,我对团队的了解在许多方面就如同对家族“爷爷的爷爷埋在哪里,奶奶的奶奶生在哪里”一样一点都不清楚。随着这部团史史料集的问世,一页页、一篇篇慢慢地叙说着那过去,我才真正进入到186团的世界,进入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span></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战士报道员樊增民同志介绍经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这美丽就在于书本身。前些年,自从看到老首长王政委编著的《186团史略》,我就心怀敬意和兴奋,庆幸我们终于有了一部记录自己团队的史册了。然而,王政委却不能满足,在之后的不同场合,他总会时不时就要谈及编写一部史料详实的186团团史宏伟设想,我虽对能否编写出来未持什么怀疑态度,但我的确觉得单靠自身力量,不成立个什么组织,不找几个专业人才,没有几个186团(守二团)出去的将军级别的老首长们的支持赞助,要搞出高质量的团史恐怕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今天,当我手捧这部沉甸甸的《一往无前》团史史料集后,我的顾虑打消了。我曾在原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和《人民军队》报社工作时,每年都要组织编写不少著书,但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不敢与此相比。接到这部书,我一下子就被封面封底《一往无前》的书名、《我们是英雄的部队》的团歌与两幅气势磅礴官兵冲锋征战的照片,交织成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深深地吸引着,它好似时刻都在召唤: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当我细细地翻看着书中的全部内容,不由一次次发出赞叹,无论是“瞬间之光”一幅幅历史珍贵照片的遴选编排、主体三个部分的设置,还是每个部分具体内容的安排、文章长短的取舍,包括其中的历史沿革、编制序列表、大事记、驻地变迁、团主要领导成员名录这些看似简单实属琐碎复杂的版块,都可谓精品。尤其是一些文章的编者按、每个部分概括的引言和王政委“写在前面的话”,堪称经典,看着给人以鼓舞、激励和振奋。为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往无前》团史史料集不是专业人士所编但胜似专业人士之作,这样的鸿篇巨著无疑倾注了编者的大量心血和汗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老首长王政委长期患有眼疾,右眼视力比较模糊,只能用左眼劳动。我每次见到他时,他总是一双半闭半睁的眼睛,有时还无意识地擦擦眼,闭几秒钟,过几个小时就要点一次眼药水,文稿上还放着放大镜。看到这个情景,我不由得心酸。为了书稿文字的严谨性,王政委家的李嫂子身旁总有字典相伴,对内容都要一字一句的仔细斟酌。为了保存这些珍贵史料,老两口竟是这样的操劳。我曾多次相劝王政委,70多的人了,怎么还这样呢?他总是说:“再不抢救,就永远消失了”。我知道他的脾气,劝说是没有用的。劝说时,他也总会笑着说:“这也是延缓痴呆的最好办法。”可以说,在编撰团史史料集的过程中,每位编者都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在此,真诚地为他们点赞!向他们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一往无前》主编……政委王皇义和从我团走出去的最年轻将军郭小平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这美丽就在于“一往无前”中。我特别赞赏王政委“写在前面的话”中的一段话:“186团(守二团)以八路军一个连起家,发展成新四军、解放军的一支英雄劲旅,她到底有哪些特色?我们以为至少有六个字:‘向前,创新,第一’”。看着团史史料集真实记录着团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天天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 看着团队从诞生之初“亢营”的形成,首歼鬼子兵到日后参加的巢匪平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部分官兵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历次作战中;看着团队在披山岛战斗、黄礁山反击战斗中,开创的我军历史上陆海军联合作战先河和创造我军历史上守备作战的范例;看着团队为做好战场准备,勘察腾格里沙漠,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看着四连演唱组兵演兵为兵服务,受到周恩来总理和朱德等多位元帅的按见;看着并亲历见证了团政治处被兰州军区授予荣誉称号的全过程……我终于明白了这部团史史料集为什么定名为《一往无前》,也只有“一往无前”才是团队真正的美丽,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军队不打仗,人民养你干什么?打仗不能胜,国家要你干什么”的使命担当,同时也是我们这支英雄劲旅在炮火中成长,英雄气概压倒一切敌人,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高度定位与真实写照! </span></p> <p class="ql-block">英雄的186团(守备二团)永远一往无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这美丽就在于身边的星最亮上。在没有看到《一往无前》团史史料集之前,我真的不敢相信我们的团队是一部人才辈出的画卷,有将军、企业家、专家、外交家、作家、艺术家,还有在不同岗位、平凡工作中做出不平凡成就的战友们。正因为有了身边这些数不清、说不完的这星那星,我们的团队才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对于先辈中的那颗颗闪亮的星,我们将永远铭记,深感敬意。看着进入团史史料集一个个后来者、一颗颗熟悉的星,更是倍感亲切,有着一种无形的甜蜜和力量。他们似乎把我又带回到了30多年前驻守在宁夏中卫县永康和迎水桥的186团:这不,团政治处被军区授予荣誉称号的前前后后、指导周华兴和田刚在团里和军区报纸上被大力宣传、一等战功王学江与23名战斗骨干奋战在黄河抗洪一线被军区《人民军队》报报道等一个又一个情景;后来我人虽然离开团队,但心依然是186团的心,一起参与宣传或亲历见证着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团长张民选和全军英模代表团政委王皇义去北京出席会议的前前后后,舍身救群众的“七勇士”和大学生指导员周小平带兵、二等战功孟军三冲火海救伤员、战土崔文会被兰州军区树为“军营文明青年标兵”等先进事迹被中央和军区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个又一个情景……这些好似在昨天,在眼前,他们是那样的淳朴,那样的感人,那样的亲切。他们真的是最亮的星,最可爱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舍身救群众的“七勇士”。</p> <p class="ql-block">举奖旗者为樊增民同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我们的故事,说着那昨天,我们的昨天,闪耀着光芒。 这就是《一往无前》团史史料集带来的美丽!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作者系186团战士、排长,原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人民军队》报社长)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2021年5月11日于陕西洛南老家小屋</span></p> <p class="ql-block">读后感作者樊增民战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