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镇(Arrowtown)秋天的美丽在新西兰是出名的。每当进入金秋4月,驴友们相互招呼,今年到哪里去秋游?回答一定是:箭镇!<br> 箭镇位于新西兰皇后镇东北21公里,坐落在箭河(Arrow River)河畔。每到4月金秋时节,大自然就把这里的山山水水染得五颜六色:河谷杨柳一片金黄,五彩丛林色彩斑斓,街路枫叶火红耀眼,箭河河水清澈碧蓝。在和煦的金色阳光照耀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箭镇风光更是美不胜收,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仙境。走在大街小巷、河畔湖滨,踩着满地黄、红的落叶,望着五彩林迷人的如画美景,感受着箭镇特有的魅力,那种惬意的心情,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br> 我去过箭镇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和体会,今年箭镇金秋的一大亮点,是金秋节首现中国元素——华人旗袍队惊艳现身游行队伍,赢得当地市民、游客的喝彩和掌声,也为金秋节增添一笔浓重色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华人旗袍文化去箭镇金秋节表演,说来还主要归功于朱其平先生和王绿园女士,正是他(她)们夫妇积极努力,多方协调,使基督城旗袍文化协会成功登陆箭镇金秋节,向当地市民和游客展示当代华人的风采,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br> 我到新西兰各地旅行,逐渐形成一个习惯,除了欣赏美景,到哪儿还要涉猎一下那里的人文历史。到了箭镇当然也不例外,且有意外的发现。<br> 150年前,还没有箭镇,这里也没有居民,只有箭河河水在这里静静地流淌。直到1862年,英国的淘金者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来到新西兰南岛,某一天,在当地土著毛利人的导游带领下游览箭河,迷人的景色让福克斯得意忘形,以至他的宠物狗都走失了。两个人急忙到处寻找,发现狗正在箭河中心的沙滩上,便涉水去牵狗。迈上沙滩那一刻却惊讶地发现,沙滩上到处是沙金。于是便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开始淘金。福克斯在箭镇发现金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新西兰,传到了世界各地,大量的淘金者蜂拥到这里来做发财梦,在箭河河畔逐渐形成居民区。随着一些淘金者成为暴发户,居民区也日见繁荣,形成村镇。到了20世纪初,这里已经初具规模,建成了箭镇的主要街道——白金汉街(Buckingham St),到现在白金汉街还保存有60多处当时的历史建筑,绝大部分还在使用着。<br> 箭镇的居民们富裕了,就开始一些娱乐活动,把欧洲的一些文化移植到箭镇,包括露天音乐会、街头杂耍、游行表演等,在秋天的某一天,集中举行这些活动。后来,淘金业式微,旅游业兴起,为了参与者的方便和招揽游客,便把金秋节固定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或星期天。金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大游行,居民们把生活场景和文艺表演都移植到游行队伍中。老爷车游行方队最为吸人眼球,这一天,南岛的老爷车车主们都把几十年、上百年的老爷车开到这里参加游行。<br> 这便是箭镇金秋节的来历。现在,箭镇金秋节不仅驰名新西兰,在世界都有一定影响。<br> 箭镇的发展,华人也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当年的众多华人也加入了箭镇的淘金大军,他们为了生存,吃苦耐劳,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拼命干活,形成一定的竞争力,这也威胁到白人淘金者的利益,成为他们收入下降的替罪羊。从1880年当时的新西兰总理理查德.塞登(Richard Seddon)驱逐华人开始,到1881年新西兰通过第一个“排华法案”,再到后来多次加码出台法案迫害华人,使华工在各种歧视下忍气吞声地生活,过着凄凉萧瑟、贫困交加的生活。现在在箭河畔还保留着的箭镇华人淘金遗址,以及那些低矮简陋、冰冷潮湿的华工屋,透过这些遗址,可以想象当年华人淘金者劳动与生活的艰辛。但不可否认,他们的努力,为箭镇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div> 随着时代的发展,种族歧视越来越不得人心,到20世纪40年代,新西兰才开始逐渐取消对华人的歧视法案。这次的箭镇金秋旅行,我再次去拍摄了当年华人淘金者的华工屋,并将照片一并发在这里。<br></div> ▼ 箭镇的秋天,山山水水被大自然染得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 箭镇金秋节游行由苏格兰仪仗队引导。 ▼ 花裙舞方队。 ▼ 华人旗袍表演首次出现在箭镇金秋节游行队伍中,向当地市民和游客展示华人风采,受到热烈欢迎。 ▼ 家畜也参与了金秋节游行。 ▼ 游行队伍中的小丑表演。 ▼ 数十辆不同时期的老爷车登场。 ▼ 孩子们表演。 ▼ 女警察骑着高头大马参加游行。 ▼ 游行队伍五花八门,家居模型也上场了。 ▼ 还有富豪们的几十辆豪车。 ▼ 金秋节临时市场开市。 ▼ 箭镇河谷华人村遗址宣传牌介绍一百多年前这里的华人生活。为了便于朋友们了解,全部收录到这里。 ▼ 游人在宣传牌前阅读,了解当年华人淘金工的劳动与生活情况。 ▼ 当年华人淘金工居住的“房子”。 ▼ 当年华工开办的小卖店——亚林商店。 ▼ 金秋美景能持续到5月中旬,树叶将逐渐被秋风扫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