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初夏,来到高端大气、美不胜收的瀚声学校,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学习之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精彩异常的课例展示,干货满满的专家讲座扑面而来,手机拍照、笔记记录、大脑思考,当我把所有感官调动起来,所有的辅助措施齐上阵时,仍然发现,想要在短时间内消化掉这些知识的瑰宝,对于资质平平的我来说绝非易事。</p><p class="ql-block"> 索性,闭上眼睛,慢慢回味那些对我触动最大的节点,我想这些节点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需要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三节案例带给我的触动,让我更加明晰了有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路径。孔企平教授对三节课的点评更是高屋建瓴,当孔教授说到“在小学阶段要多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没发展好的小孩,理科是学不好的”时,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靠死记硬背公式学完小学几何知识的我,到了初中,遇到几何证明题就抓耳挠腮、不知所措,数学成绩全靠代数硬撑。以致于留下了心理阴影,导致现在有时做梦还会梦到几何题证明不出来。儿时的经历加上专家的引领,让我更加坚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想象,要给学生足够的、丰富的、合适的实操教具,全方位多角度,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p> <p class="ql-block"> 其次,16位领军人才的发言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和有理想有追求的他们相比,自己读书少,又不够积极上进。虽说这种心态与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有关,然而既然鼓起勇气来到了这个团队,就应该克服畏难情绪,跟着大家努力奔跑,即使最后一个到达终点,也比从未出发走的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再次,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两位专家的讲座。虽然吉智深教授的讲座有些深奥,但我还是深受启发。归纳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学难度大、内容少还经常不考,导致地位尴尬,很多老师直接忽视它的存在,或者随便讲一下就过了。这实在是一种很危险的现状。</p><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而归纳方法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归纳意识的重要性。而究竟如何培养,吉教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说,</p><p class="ql-block"> 一是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挖掘相关例题的内涵和价值,做好引导与示范。</p><p class="ql-block"> 二是教师可以多出一些需要归纳才能解决的问题(习题),这些问题(习题)的解决策略只有借助“从特殊开始”、“从简单想起”等归纳模式才能解决。</p><p class="ql-block"> 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相信通过归纳是可以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四是课堂教学应该留给学生自主归纳的机会和时间,逐渐培养他们的归纳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自创新意识。</p> <p class="ql-block"> 相比吉教授的深奥,孔教授的讲座更加接地气。我能理解的也就更多一些。</p><p class="ql-block"> 在吉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我明确了如何做实证性的课题研究。对“精心选题——理清思路——查阅文献——设计方法——实践探究——总结提升”等每一个基本环节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另外,孔教授带来的顾泠沅教授有关“理解数学的层次”的理念让我在耳目一新的同时,深以为然。顾教授提出的“数学教学目标分类四层次框架:操作性记忆、概念性记忆、说明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对我以后的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 除此,孔教授对研究课的表述让我明确了研究课的衡量标准,只有做到“解决一个问题,说明一个道理,总结一个经验提,供一个方法”才算是一节合格的研究课。</p><p class="ql-block"> 我还想说的是,孔教授对课堂有效时间的阐释,亦如醍醐灌顶般警醒了我,让我得以用一个新的标准反思我的课堂。对我以后课堂环节的设计有莫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孔教授带给我的“金点子”实在太多太多,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边消化边实践,争取能够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何其有幸,成为领军人才被培养成员之一,未来的三年,我将全心投入,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