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中有“不变”

小金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变”中有“不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松原市逸夫小学&nbsp;金楠</span></p><p class="ql-block">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虽然特殊的事件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变化或消逝,但它们某些方面却是同一的,从不变化、从不消逝。”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哲学家的“变与不变”哲学思想,也体现了数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在传递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千变万化的对象,在这些“万变”中,我们有没有找到“不变”的性质和规律,发现其中的数学本质呢?这引起了我对“省新秀”参赛历程中的“变与不变”的思考和反思。</p><p class="ql-block"> 课题抽签决定,我的课题是《小数除法》。印象中的计算课是枯燥的;算对,就是合格;对+快,就是优秀,对+快+总结计算方法,等于完美。这样一节毫无亮点,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却要作为省里参赛的课题!我内心的想法是:我怎么这么倒霉!此刻的我,是抵触的,这个课题根本没办法做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我的一遍与一“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抵触】→【接受】</b></p><p class="ql-block"> 该来的还是要来,带着抵触的情绪,开始自我备课。经过反复分析人教版和北师版教材,提炼了各自优势后,我的想法变了,我自认为找到了突破口,我似乎找到计算课的感觉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确定了教学预案,主要以复习《整数除法》来学习《小数除法》;通过【迁移】【整数除法】的知识,学习【小数除法】,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本堂课得到了大家认可和鼓励,这让我信心十足。</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聆听了王老师、孙主任以及各位参听教师的建议后,我突然意识到,我连运算的本质都没有抓到,我真的给孩子们带去有效的深度学习了吗?数学素养哪去了?难道一个转化的数学思想就可以了?此时,我不再抵触,欣然接受了这个课题,我要继续探索,我相信我可以做的更好。</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我的二遍与二“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接受】→【探索】</b></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带着目标,我找到了两种除法的本质和不同。此时,我已经信心满满,继续探索,这回我一定能可以做得更好。</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我的三、四遍与三、四“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探索】→【通透】</b></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在探究【小数除法算理】的过程中,带着孩子们体验【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我能有突破性的改变;此时,我已经信心十足。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试课结果一遍不如一遍,这让我备受打击,我抓不到关键点了,突然想放弃了,我问自己怎么了?</p><p class="ql-block"> 欣慰的是,王老师和孙主任纷纷安慰,加上娄姐的鼓励,让我再次静下心来进行三“变”和四“变”;我才发现,我没有真正的弄清楚【算理】的理解,我的运算的教学仅停留在表层阶段,我知道【算理】,但我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做不到深入浅出......回想自己以往的计算教学,感觉有愧于我的学生,未做到真正的“授业解惑”。</p><p class="ql-block"> 再次摸爬滚打,潜心思考,总结前四遍的经验,豁然开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其实【算法】和【算理】的本质是相通的,归根结底都是用几个计算单位去除以除数,只不过小数除法要注意小数点的定位。这样,在“四遍”反复锤炼后,我找到了本节课不变的运算本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四、我的五遍与五“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通透】→【热爱】</b></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比赛开始了,这三十分钟与预设的截然不同,似乎我上了一节全新的《小数除法》,不同于所有的课前预案,又似曾相识。</p><p class="ql-block"> 赛前,前辈们的嘱咐,你只是跟孩子们上一节课,体验与孩子们一同改变的一节课,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带给孩子们思维的变化,是否能真正有效落实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是的,竟是一语中的,全变了,但是我兴奋地上完了这节课!课上,我有不变,即刻在心里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应该让学生们学会什么,感悟什么,发展什么,落实什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课上,没有单位转化的生成,我没有纠结;意外的收获是关于竖式计算中,2和4中间有没有小数点,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此刻,我忘记了千万种预案,抓住课堂生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好像一个小型辩论会,明智的结束辩论,全体举手,明确自己赞成2和4中间有点或没点。</p><p class="ql-block"> 机不可失,我借用计数器动画,引导孩子们观察,看到了几个几?哪里发生变化了?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变化?结合直观演示抽象算理,再借助黑板上的小数转化为整数,然后同分解再除的横式运算与竖式运算对比,沟通算理与算法,成功突破了难点!</p><p class="ql-block"> 至此,整个赛课结束,回顾整个过程我感悟颇多,还有好多细节……</p><p class="ql-block"> 反思:课堂生成,只顾着辩论的精彩,忘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的身份,未及时的收回总结;我应该早两分钟举手表决,将会更有助于学生感悟【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本质联系,【算理】理解会更加通透,【类比迁移】、【计数单位本质】会更加凸显,针对核心环节的【回顾反思】会更加深刻,内化吸收会更有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这也反映了我的【教学机智】需要提升;【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把每堂课都置于整体的知识体系中,充实自己的本体性知识,真正的做到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五、写在最后的“变中有不变”:</b></p><p class="ql-block">&nbsp; 整个的教学历程,我一次次的改变教学预案,改变自己对运算的理解,找到了运算教学中的不变。</p><p class="ql-block"> 对我个人而言,是大家的鼓励,我坚持到了下来;是我对教学热情的执着与不变,我坚持了下来。真正的热爱是:你有多少热爱,就有多少付出,坚持不懈,才会有改变和成长。</p><p class="ql-block">&nbsp; 三十分钟的《小数除法》,改变了我对计算课的认知,从抵触→接受→探索→通透→热爱,我就像个孩子一样,各位前辈给我上了一节不一样的课,改变了我对这一领域的认知,我将会继续在计算领域研究与实践,与学生共同发展!</p> 我还是想做个学生 <p class="ql-block">  变与不变,我要感谢的是我们学校的培养与支持,感谢学院的耐心引导与陪伴,感谢王老师工作室的导航与定位,感谢省学院搭建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感谢家人的爱、感谢那些默默陪我感同身受与惦念的你、你们🌹!</p>

除法

小数

教学

算理

不变

运算

本质

学生

感谢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