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听红色经典,做有志少年。</p><p class="ql-block"> 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红色经典故事,今天我讲述的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少年怀壮志,杨靖宇自幼读书很用功,尤其喜爱听英雄故事。古往今来英雄们艰苦征战、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杨靖宇。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年仅14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跟随进步教师到街头去宣传,和同学们一起张贴标语,到火车站查封日货。1927年,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在党的指挥下,杨靖宇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6月,杨靖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3年1月,由于抗日工作的需要,杨靖宇来到东北,担任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原想把东北作为入侵中国的踏脚石,但杨靖宇领导抗日队伍用游击战,给敌人当头一棒。 3个月的时间里,连续粉碎了日军的4次“大讨伐”,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发展壮大了游击队。1935年3月,杨靖宇率领部队挥师向南,用俘获的军马编成一支骑兵队,驰骋于南满平原,重创日军守备队。当日军仓促凑集兵力赶来“讨伐”时,骑兵队又改成步兵队,绕到鸭绿江右岸一带活动,使日军顾此失彼,无可奈何。1936年10月,日军集结了伪军的大部分精锐部队近2万人浩浩荡荡地向南满地区开进。此时,杨靖宇指挥的部队只有1000多人。得知敌人的部署以后,杨靖宇立刻把队伍分散成小股,进入深山密林里,伺机给敌人以重创。敌骑兵进山十分不方便,时常遭到抗联小股部队的袭击。经过4个多月的苦斗,交战近600次,敌伪军伤亡比我军多了10倍。反“讨伐”的胜利,使杨靖宇声名大震,令敌人闻风丧胆。杨靖宇组织的抗日根据地,像一把刺刀直入日军心脏,为东北的抗日作出了重大贡献。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的头颅。</p> <p class="ql-block"> 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p> <p class="ql-block"> 1940年初,正是长白山区最冷的季节,东北抗日联军战士依然出没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周旋。日伪军以分兵合击、紧咬穷追等手段“讨伐”东北抗联,使得东北抗联损耗极大。为了保存力量,杨靖宇决定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由于艰苦的环境和连续作战,杨靖宇带领的400多人的队伍不断减员。后又因叛徒的出卖,杨靖宇所率领的部队仅剩60多人,身后则是穷追不舍的日军。由于断粮,杨靖宇和抗联战士们就只能吃那难咽的树皮。不久,杨靖宇身边仅有的两名战士也在寻找粮食的过程中不幸牺牲。杨靖宇孤身在东北密林的茫茫雪原中,与日军周旋五天五夜,英勇搏斗。</p> <p class="ql-block"> 日伪军追寻血迹很快将杨靖宇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要活捉杨靖宇,于是停止射击高声劝降。杨靖宇没有应声,而是在乘机烧毁文件后持枪同敌人激战,左腕负伤,又用右手继续猛射。与围扑之敌殊死搏斗,他一个人同敌军激战1个多小时,最后身中数弹,一颗子弹打中胸部,才最终倒下,壮烈殉国,年仅35岁。</p> <p class="ql-block"> 杨靖宇将军生前和死后都受到日军的极大敬畏。他牺牲后,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胃里只有草根、棉絮和树皮,没有一点粮食,在场的日本人无不受到莫大的震撼!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流下眼泪,长时间默默无语。史料载,这个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此后,岸谷隆一郎穷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抗日将士的心理,研究越深入,他内心受到的折磨越大,最后,他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后自杀。他在遗嘱中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杨靖宇将军殉国地</span></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这样题词:“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p><p class="ql-block">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杨靖宇光辉的战斗一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杨靖宇将军的遗物</span></p> <p class="ql-block"> 最后,借用一首诗来表达我对杨靖宇将军的敬佩与缅怀之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关东杨靖宇,豫府马骥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壮矣殉国殇,雄哉铁干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断粮仍驰骋,孤胆凭纵横。</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四岛岂亡华?!白山志雄风。</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