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在华盛顿

linhai~✨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费城到华盛顿大约三个小时的车程。天近晌午时,车缓缓地停在宾夕法尼亚大街一处大楼下。导游吆喝一声“喂!醒醒啦……,到了!”车上人大都睡眼朦胧地跟随导游下车进了一家名叫“新闻博物馆”的地方,我和妻子例外,选择了自由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闻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下车定睛观看,眼前这条双向八车道的马路,宽阔干净;街两边的建筑,不高,鳞次栉比;路边的树,高高擎起巨伞,遮天蔽日。好像刚下过一场雨,道路上、花草上都湿漉漉的,天空中仍有大朵大朵深灰色的积云。路上行人稀少,四周雾气缭绕,即便这样,远处的国会大厦依然清晰可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宾夕法尼亚大街,这条类似中国的“长安街”,又号称“美国大街”,东西走向,一头连接着白宫,另一头连接国会大厦。在这条街上,你会不时惊喜地“邂逅”一些国家政府机关和著名的机构,譬如“联邦调查局大楼、财政部大楼、国家档案馆大楼、世界银行”等。这些建筑风格多为希腊式,或方形,或圆字形,或宽矩形;建筑颜色大都是米黄色为主调,显得宽厚稳重、肃穆洁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联邦调查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听导游讲过,华盛顿市区没有一幅广告牌,这听上去难以置信,但确实是这样。在这里,既没有纽约的拥挤和喧闹,也没有纽约灯红酒绿的繁华。城市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使华盛顿这座城市看上去开阔、宁静、林木众多,草地遍布,花丛处处,而建筑物既不花哨,也不夸张,就像妻子说的那样:“庄重而又耐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国会大厦是宾夕法尼亚大街上最醒目的建筑,也是参众两院办公的地方。它位于大街的东边,建在全城最高点的“国会山”上。虽然是初来,但我对眼前这座国会大厦一点都不觉得陌生,因为在电视上无数次见过。国会大厦的圆顶大概是全世界“出镜率”最高的建筑了,大凡电视中报道美国新闻,都会以其为背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远处看,白色的国会大厦,被大片草坪和林木环绕,就像是一座精致的雕刻品被放置在毛绒绒的碧毯上,庄重巍峨。这座白色的建筑包括一个圆顶主楼和相互连接的东西两翼大楼。主楼的中央大厅,金碧辉煌,穹顶上是一幅非常精美的“华盛顿升天图”,描写的是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死后升入天堂的情景。大厅四周立着人物铜像,墙上分别装饰着记载着”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等美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大幅油画。有趣的是,圆顶主楼中心有一块小凹陷的地方,据说这里就是华盛顿市的中心点,站在这里就可以两脚横跨华盛顿4个城区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美国联邦法院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国会大厦出来,沿着宾夕法尼亚大街向西步行大约2公里,就到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我看见一个铁栅栏围起的园子里有一座白色的小楼,坐南朝北,楼前是大片的草坪,楼身掩映在高大的树木中,这就是举世瞩目的白宫了。白宫是美国最高权力的象征,也是美国政府的代名词。我们站在铁栅栏外面,端详其貌,拍照留念。平时在电视里一闪而过的白宫,现在可以看得真真切切。我大致数了一下,整个房子从东到西一共只有11扇窗户,包括主楼和东西两翼厢房;楼高连同底楼也只有三层,比起我参观过的洛杉矶比弗利庄园,真是小巫见大巫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许多人看来,白宫既是很神秘又是很牛的地方。因为白宫的声音,会让全世界侧耳倾听;白宫的风云,会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可是,面对眼前这座其貌不扬的白楼,我实在难以与想象中宫殿的“宏伟”挂钩,倒像是一座朴素、典雅的乡间别墅。白宫围栏外,是马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路面有的地方竟然坑坑洼洼的。天呐!没想到美国是这么的“艰苦朴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拉斐特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美国黑人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白宫北面,正对的是拉斐特广场,南面与高耸的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此时,午后的天空,乌云渐开,偶露的“耶稣光”,明媚了整座城市,使华盛顿纪念碑看上去更加宏伟壮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白宫往南,路过一座”美国黑人博物馆”,穿过一片开阔的草地,走过一块遮目蔽日的林地,就到华盛顿纪念碑了。此时,微风徐徐,鸟鸣幽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一片明镜似的水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华盛顿纪念碑正静静地倒映在“反思池”的水中,它们身影相对,交相辉映。围绕着华盛顿纪念碑,东面是国会山庄,西面是林肯纪念堂,北面是白宫,南面是杰弗逊纪念堂,这一组建筑,被中国人戏称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是中国游客必打卡之地,我们也没免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先去了“林肯纪念堂”。这是一座白色大理石的仿古希腊的雅典卫城的建筑,纪念堂四周36根石柱代表林肯去世时美国所有的36个州,顶部护墙上48下垂的花饰,代表纪念堂落成时美国的48个州,上端护栏上刻着48个州的名字。拾阶而上,穿过高大的廊柱,透过一个高大的门洞,抬头仰望,便是林肯的坐像。他神情肃然,手扶座椅,目光注视着远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是华盛顿纪念碑,它与林肯纪念堂、国会大厦处在一条中轴线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盛顿纪念碑是1885年建成的高达五百五十五英尺的一座石质的方尖碑,高耸的正方体碑柱顶端,为四面三角形的尖顶。仰视之,锐气逼人,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碑内中空,有电梯和楼梯。其内壁上嵌有189块碑石,皆是美国各州以及世界各国敬仰华盛顿的人们赠送的,其中包括一块清朝宁波府所赠的汉字石碑,碑上文字取自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谓人杰矣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紧邻林肯纪念堂两侧的是“越战纪念碑”和“韩战纪念碑”。越战纪念碑坐落在林肯纪念堂左侧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纪念碑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用于纪念越战时期死亡的美国将士。据说,该纪念碑是从全世界众多的设计方案里,选中了耶鲁大学21岁的建筑专业学生林璎(建筑学家林徽因的侄女)的设计方案。寓意是“地球好像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闪闪生辉的黑色大理石上依每个人死亡的日期为序,刻着美军自1959~1975年在越南战场上57000阵亡者的名字。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也和我们一样充满梦想、情感、希望,现在就这样变成碑上密密麻麻的符号了,不禁令人歔欷。虽是雨后,石墙的墙根处,依然摆有不少小型的花圈、花束和各种纪念物。看起来,美国不是个健忘的民族,他们仍然在纪念他们的士兵和亲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相较于越战纪念碑,我更感兴趣的是韩战纪念碑。韩战就是我们所说的抗美援朝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参观韩战纪念碑,中国人的心情格外复杂。我们对于那场战争并不陌生,这是一场美国人没有打赢的战争,韩战中阵亡的美军人数是54246人,联合国军人数是628833人。韩战纪念碑虽然名叫纪念碑,但并不是一块碑,而是一个三角的小园区。园中青草依依、花木扶疏。纪念碑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扑入眼帘是一组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不锈钢雕塑群。这些士兵全副武装,身披雨衣,头戴钢盔,每个人都警惕地望着周围,神情紧张而又恐惧,战争的残酷气氛弥漫在整个园区。这些雕塑是写实的,被拉成散兵线,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搜索前行”。第二部分是一座黑色的花岗岩纪念墙。在这座墙上,隐现着浅浅蚀刻的许多士兵的脸部,这些形象不仅是写实的,甚至可以说是真实的,因为所有这些脸部,都是根据韩战新闻照片中美军各个兵种的无名士兵的真实记录,临摹而刻的。纪念墙的花岗岩是磨光的,开阔地的塑像群因此而映射在墙上,随着人们的脚步移动,两组形象便流动地互为背景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们仿佛置身战场,再次领略到战争的残酷。墙的尽头雕刻着全美人民都熟知的名言: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是白来的)。第三部分,是一组置于地面的朴素的小石座,上面刻有在韩战中死亡、受伤、失踪的美国军人、联合国军人数等。地上刻有一段话,意思是“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段话在其他国家的人们看来,十分煽情。但在中国人看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对于这场战争,中美两国立场不同,解读也自然不同。韩战对中国来说,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但对美国而言,韩战是美国至今不能正视的一场战争,也很少被拍成电影,也许,这场不愿提及的战争带给一个国家的心灵创伤,是需要时间去治愈和抚平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去往“杰弗逊纪念堂”的途中,我遥望着宁静的潮汐湖,心绪难平,一个建国历史那么短暂的国家,为什么会如此地珍惜自己的历史?他们总是格外郑重地、隆重地对待历史。无论是一路上看见到的,或立在建筑物前、或立在街角处、或立在公园内的雕塑,还是刚参观过的纪念堂、纪念碑,其数量之众,雕刻之精,用心之苦,令人难忘。不仅是在华盛顿,从我们曾经去过独立战争时期的首都费城,乃至纽约、波士顿都可以感觉到。那一日,华盛顿留给我的印象除了外在的美,其自身就像一个巨大的纪念馆,纪念着这个国家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杰出的人物,并以此提醒人们,历史不能忘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