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年一班本次活动参加共有九组家庭,知往鉴今,以启未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温党的历史,无论是对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赵一博:</p><p class="ql-block">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p><p class="ql-block">在这繁华什锦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100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今天我们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然而,回首眺望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赵天浩:</p><p class="ql-block">赵一曼(1905-1936),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5年11月,她在战斗中负伤,养伤时被敌人发现,因寡不敌众被俘。一份尘封的日本档案,记录了赵一曼牺牲前的遭遇:“七月二十六日对赵一曼女士的电刑,操作准确,新式电刑器具功能发挥正常,给了赵一曼女士超负荷的最大压力。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赵一曼女士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在英勇就义前,赵一曼留给唯一的骨肉写下了这封160多字的家书。赵一曼生前写过一首诗:“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首诗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赵芮涵:</p><p class="ql-block">《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教育学著作,颜之推所著,成书于隋初,以其独特的教育思想闻名与后世,颜氏家训8句经典语录有:</p><p class="ql-block">1、巧伪不如拙诚。</p><p class="ql-block">2、习闲成懒,习懒成病。</p><p class="ql-block">3、夜觉昨非,今悔昨失。</p><p class="ql-block">4、施而不奢,俭而不吝。</p><p class="ql-block">5、多言多败,多事多患。多为少善,不如执一。</p><p class="ql-block">6、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p><p class="ql-block">7、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p><p class="ql-block">8、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许诗嘉:</p><p class="ql-block">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p><p class="ql-block">100年弹指一挥间,100年沧桑巨变。在浩淼的历史长河中,100年或许太短太短,但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100年足以“敢叫日月换新天”,让曾经苦难深重的中国旧貌换新颜。知往鉴今,以启未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温党的历史,无论是对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石静旋:</p><p class="ql-block">在英勇就义前,赵一曼留给唯一的骨肉写下了这封160多字的家书。赵一曼生前写过一首诗:“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首诗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何皓洋:</p><p class="ql-block">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p><p class="ql-block"> 这封信也是江姐留在世间最后的文字。写信后不到三个月,江姐就牺牲了。从江竹筠身上,可以看到共产党员坚守信仰、绝不背叛的英雄品格,他们“为免除下一代苦难,愿把牢底坐穿”的一片丹心,跨越历史,震撼人心。 回首百年峥嵘岁月,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献身于革命事业!他们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舍小家为大家,心系家人,却只能以家书诉衷情。他们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用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一首无悔的赞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宋紫凝:</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对子女品格修为的要求非常高。他教育子女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看待自己,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对待他人。1946年1月,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相别19年的父亲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洋装,换上布衣,到陕北贫瘠的乡村当农民,拜农民为师。一开始,毛岸英是和毛泽东住在一起的,但不久,毛泽东就让毛岸英搬到中央机关去住。他还问毛岸英:“你吃什么灶?”毛岸英如实地回答:“中灶。”毛泽东一听便生气地责问毛岸英:“你有什么资格吃中灶?你应该跟战士一起吃大灶。”毛泽东如此“苛刻”,就是要让毛岸英“接地气”,让他明白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不能搞特殊。 </p> <p class="ql-block">包雅芳:</p><p class="ql-block">方志敏同志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他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他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垂青史,他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党和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李佳美:</p><p class="ql-block">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共同了解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 </p><p class="ql-block">1889年李大钊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13年东渡日本求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当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起草了《警告全国父老书》,号召国民奋起反抗。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办和编辑了《晨钟报》《新青年》等进步报刊。1920年李大钊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李大钊身上所具有的坚定的爱国主义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我们要在革命先烈事迹的鼓舞下,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为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