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1HxYYt6jeS3637aGUCq0a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北京市西城区完成垃圾分类责任主体精细化系统GPS定位。</a> <h3>2021年5月10日,安徽、浙江、江苏招标项目共3个。</h3> <h3>2021年5月10日,全国中标项目共12个。其中过千万项目共1个,项目名称:深圳市南山区粤海办事处粤海街道2021年垃圾分类督导员采购(中标金额1299.9787万元)。</h3> <h3>注:本表格版权归猫先生所有,如有任何形式的复制、粘贴,请注明来源。</h3> <h3>根据北京市国资委公布数据显示,全系统已有近51万名在京干部职工签署了生活垃圾分类个人承诺书,签署率100%,其中党员13.56万人;参与社区“桶前值守”在京干部职工达33.98万人,参与率65%,其中党员11.49万人。</h3><br><h3>市国资委统筹市管企业在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收集、中端清运和后端处置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企业间横向合作,积极发挥市管企业在全市垃圾分类全品类、全链条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与市供销总社紧密合作,建立社区再生资源回收试点项目,实行高、低值可回收物全品类回收,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和肯定。</h3><br><h3>下一步,市国资委将继续督促指导市管物业企业与街道、社区深度对接,加大对管理项目辖区居民的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拣意识和分拣量;严格管理所负责的垃圾桶站,提高垃圾二次分拣质量,共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落地。</h3> <h3>西城区独创性地运用“区块链”技术,依托城市大脑和街道级平台的功能及业务延伸,逐渐丰富区级平台部件库,构建更为立体的管理平台,实现垃圾分类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目前,已完成全区18539个十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精细化系统GPS定位工作,为全区2560辆其他垃圾清运三轮车统一安装了“身份证”标签工作。</h3> <h3>一年来,西城区居民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32.13吨提升到目前的170.71吨,分出率保持在18%以上;其他垃圾产生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1300.68吨下降到目前的717.75吨;2021年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低于2020年的平均水平,减量效果显著。全区桶站数量从条例实施之初的7668组减少至4005组,减少了3663组;大件垃圾投放点从75处增加至385处、装修垃圾投放点从78处增加至384处;分类驿站从3座增加至167座;可回收物中转站从5座增加至15座。</h3><br><h3>下一步,西城区将精心打造示范小区,将垃圾分类驿站建设工作纳入到为民办实事工程中,将分类驿站按照每个社区建设一个分类驿站进行考核,并在“四有+三选配”标准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桶站,更换破损容器,强化“技防”能力,保持桶站干净整洁,加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强化数据对接,实行实时上传,推进形成市、区、街道三级系统对接。</h3> <h3>近日,位于南城街道林堡社区的区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示范中心投用。该中心是南川区打造的首个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示范中心,也是重庆市首批重点打造的垃圾分类示范中心,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包含生活垃圾压力转运站、智能科普中心、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三大功能区。</h3><br><h3>南川区从2019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示范项目,通过在分类示范片区配置四类分类投放设施、设置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对居民投放的生活垃圾进行规范收集处置,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截至目前,已完成东城、南城、西城街道105个物业小区、84个非物业小区、23栋单体楼分类示范建设,共计覆盖居民8.6万余户,率先实现区县街道垃圾分类示范全域覆盖。</h3><br><h3>两网融合中心的建成,将城市环卫系统网与再生资源系统网衔接起来,实现再生资源从源头分类投放到末端处置完整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闭环。接下来,南川区将以“有分类设施、有常态宣传发动、有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综合治理、全区域统筹实施、全社会普遍参与”,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h3> <h3>昆明市作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已基本建立垃圾分类规章和标准体系,今年还将启动2个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工作。</h3><br><h3>为破解厨余垃圾末端处理能力不足难题,今年昆明将按照以集中式处理为主、分散式处理为补充的思路,采用“3(集中式)+N(分散式)”模式布局厨余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年内将尽快启动东郊清缘润通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项目建设,适时启动西郊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远期规划海口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工作。在建立好3个有机垃圾处理厂的同时还将布局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设施,</h3><br><h3>昆明目前已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并对未来15年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截止目前,全市党政机关实现100%强制分类。</h3><br><h3><strong>有害垃圾:</strong>建有1家危险废弃物处理厂,年处理能力3.3万吨。</h3><br><h3><strong>可回收物:</strong>建成2座电子垃圾处理厂,每家处理能力均为120万件。</h3><br><h3><strong>其他垃圾:</strong>建成6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运营的有5座),4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合计处理能力为5925吨/日。</h3><br><h3><strong>厨余垃圾:</strong>建成1家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00吨。</h3> <h3>铜陵市城管执法局对我市56座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以及80余辆四分类垃圾运输车辆制定提升改造计划,加快绿色车队建设,组织各社区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收集点进行摸排统计,助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收货明显成效。目前,铜官区分类小区218个,分类点位数1025个,小区厨余垃圾收运量已从每月的616吨提升至965吨,涨幅约57%,并在稳步提升中。</h3><br><h3>下一步,铜陵市将持续加强桶边指导、上门精准指导,增加引导标识和夜间生活垃圾的清运频次。</h3> <h3>自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惠州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补齐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短板,加快设施建设和设施升级改造。今年,惠州将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和分类垃圾收集容器的合理布局和建设管理标准,完善终端设施建设。目前,惠城区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终端处理设施已基本建成完善,厨余垃圾的处理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h3><br><h3>目前,惠州市将互联网技术与垃圾分类、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相融合,生活垃圾分类也将安上“智慧大脑”,实现智能闭环管理,助力健全完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h3><br><h3>市、各县(区)将加大各项工作措施的执行力,着力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正确率,努力提高垃圾分类的效果,落实抓好生活垃圾源头上分类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系统工程管理,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巩固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成效。</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1HxYYt6jeS3637aGUCq0aw"><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