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6军16师在新疆哈密剿匪的故事:民族团结手拉手 两家人故事代代传

黃新生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核心提示: 七十年前,新疆哈密维吾尔族青年阿不拉·热依木在剿匪战场上抢救了西北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四十八团一营三连的解放军战士马振福。自此,阿不拉·热依木和马振福两家人的故事延续四代,是新疆各民族群众团结友爱的真实写照, </p><p class="ql-block">此篇在《精英博客》刊登后,浏览(18382) 评论 (46) | 发布时间:2014-06-06 02:03:09 现再现原文。</p> <p class="ql-block">左 阿不拉·热依木 马振福</p> <p class="ql-block">马振福妻王金娃 阿不拉·热依木(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26日,进驻伊吾不久的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二连,被700余匪徒包围并与团部失去联系。</p><p class="ql-block">  4月4日,四十八团(现红星一场)奉命派出一营三连、三营八连两个排、炮兵连两个排和侦察班,共援军287人(包括地方牧民18人)增援伊吾。4月5日,援军抵达沁城,击溃了下河一带的土匪,4月6日下午,从沁城向伊吾进发,沿途在碱泉子、沁城、小堡等处与土匪作战3次,9日清晨抵达伊吾东南19公里白杨沟。由于地理不熟,误认为已到伊吾附近,并派两名老乡与驻守伊吾城的四十六团二连联系。两个小时后,一名被叛匪扣留,一名跑回谎报说:“伊吾城里全是匪徒,没有解放军。”援军指挥者王谡如轻信了假情报,未作深入调.查,即错误决定令部队撤回,中了敌人的圈套。援军在撤往沁城途中,经上马崖、刺梅花泉、天山、小堡等处,屡遭叛匪围追堵截,只得边打边撤,队伍分散,失去统一指挥,经过艰苦奋战,14日9时,失散部队到达沁城会合。</p> <p class="ql-block">  情景舞蹈《风雪天山情》回顾了当年的军民鱼水情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次增援伊吾,部队往返行军连续战斗8昼夜,大小战斗9次,4天断粮断水,以雪和人尿、马尿充饥解渴,受伤后只能用绑腿带包扎,不少战士赤脚行军。炮兵连副排长史改运,受伤后不能说话就写字条,鼓励大家“不要管我,继续前进,即使我牺牲了,为人民而死也是光荣的。”八连炮班副班长潘国俊勇往直前,一人击退三个匪徒,打死两匹马,缴获一匹马,并与通讯员薛子义奋力攻占山头,掩护部队撤退。当时行军战斗虽然条件艰苦,战斗失利,但战士们仍然斗志昂扬,共消灭匪徒80余人。</p><p class="ql-block">  此次增援伊吾,由于匪骑行动迅速,地形熟悉,致使我军百余人失去联系,伤亡73人,损失了迫击炮2门、六○炮一门、机枪6挺、步枪80支、子弹3万余发。大量的武器弹药落入叛匪之手,给保卫伊吾的二连增大了困难。因王谡如执行上级命令不坚决,未经请示,擅自将部队撤回,指挥失误,援军受挫,损失惨重,受到军纪处分。</p><p class="ql-block">  此次增援伊吾,当时失踪的战士,如:马振福得到阿不拉·热依木救助、白玉祥得到孙大爷救助等,涌现出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情景舞蹈再现当年维吾尔族青年阿不拉·热依木 救助解放军战士马振福 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士马振福和小杨在突围中同部队失去联系。他们的干粮袋空了,水壶干了。第三天,小杨自告奋勇到远处的山头去取雪,但一去未归。马振福只身在山沟里跋涉。大约是第十天下午,马振福踉跄地走出一条山沟,仆倒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可就在这时,他惊喜地发现在前面不远的绿树丛中,有几间房屋。就毅然朝这户人家爬去。这是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农民家庭。当他们发现门口的陌生人时,无不露出惊讶的神色。来人胸前和衣袖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标志和帽子上的“八一”五星,明确地说明了这个人的身份。在土匪猖狂活动的当时,这户人家没有惧怕,连忙把马振福抬进屋子,放到炕上,一口一口给他喂茶水。?</p><p class="ql-block">  过度的饥饿和劳累,使马振福一下子昏迷过去。正当马振福慢慢睁开双眼的时候,看到眼前站着一位英俊的维吾尔族青年,这就是当年的阿不拉·热依木,他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nbsp; 情景舞蹈再现当年维吾尔族青年阿不拉·热依木 救助解放军战士马振福 的感人故事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下午天快黑了,马振福要告辞了,阿不拉·热依木给他行军壶里灌满了水,又往口袋里装了两个馕。并把他送出山口,指明了到骆驼圈子的去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当时情况险恶,阿不拉·热依木和马振福没有互通姓名。后来,马振福回到部队,很快恢复了健康,他也曾到如画的草场去寻找救命的亲人,但这是一位不知姓名的维吾尔族兄弟呀,又怎么找得到呢?马振福只得把无限的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p> <p class="ql-block">两家人重游红星一场马振福生前所在七连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谁能料到,1969年“文革”期间,已经担任哈密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的阿不拉竟被抓进“牛棚”,戴高帽、挂黑牌、挨批斗、游街示众,隔离审查。因为有人诬指他在剿匪的时候,杀害过一个掉队的解放军战士。</p><p class="ql-block">  “我确实救过一个解放军战士!”</p><p class="ql-block"> 熟悉阿不拉的乡亲和干部们都知道,解放初期,阿不拉是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中的积极分子,当过农会的青年委员和区财粮干事。1954年,他被调到哈密县检察院,勤勤恳恳工作着。为了把这位好同志尽快从冤屈中解救出来,哈密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发出了一封封外调、信函,派出了一个个外调小组。</p><p class="ql-block">  一天,外调人员来到红星一场,据马振福的战友二连连长王德玉介绍,来到七连马振福家。当他们听完马振福讲述的被救经过后,不约而同地交换了一下惊喜的目光:马振福的讲述和阿不拉的“交待”是何等的一致啊!当他们确信面前的这位马振福就是阿不拉当年救过的那位不知姓名的解放军战士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p><p class="ql-block">  1972年春节,两个干部模样的维吾尔族同志骑着自行车,来到马振福家的门前。</p><p class="ql-block"> 两双大手握了又握,两双泪眼望了又望,大滴大滴的泪珠滚落在两人的胸前!“如果不是你当年救了我,哪还有我马振福!哪还有马振幅一家啊!”阿不拉·热依木更为感激地说:“多亏你作证,给了我第二次政治生命!”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马振福率领全家老少,早早来到阿不拉家。他默默地捧出一个精致的大镜框,郑重地赠献给阿不拉。人们看见,那镜框里用维吾尔、汉两种文字写着这样几句话:</p><p class="ql-block">  昔日剿土匪,</p><p class="ql-block">  助我脱险境;</p><p class="ql-block">  今我谢亲人,</p><p class="ql-block">  体现军民亲。</p><p class="ql-block">  从此,两家人结为亲戚,往来不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马建疆与阿达莱提·阿不拉(右)啦起青年时期的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知友和郝富友撰写的《两家人的故事》刊载于1981年6月16日《新疆日报》,并且编入新疆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两家人的故事代代有续篇。</p><p class="ql-block">  受父辈的影响,阿不拉家除大女儿是民语学校毕业外,其他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全学的汉语。马振福的长女马建疆当年被选送到新疆大学,专业就是维吾尔语,现为新农大副教授(从事少数民族和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1982年11月30日,马建疆的女儿朱黛娜一周岁时,阿不拉两口子去二道湖红星一场七连,为他们的外孙女起了一个维吾尔族名字:阿依古丽(寓意像月亮花一样美丽)。朱黛娜·阿依古丽的名字,就成了汉族和维吾尔族世代友好团结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虽然2007年3月3日91岁马振福与2009年1月21日78岁的阿不拉·热依木两位老爷爷先后逝世了,可在新疆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担任英语讲师的孙女朱黛娜·阿依古丽,非常争气,成绩斐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迪力江,吾斯曼江 塔依尔 伊莎莱提 阿达莱提,吐尔逊汗 古丽给娜.马建疆 黄玺匀 海里且木 朱黛娜 阿里木江 玉丽耶提 两家人欢聚一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新疆财经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052-2班玉买提·阿吉同学是是阿图什人,1988年出生,从小上的是民族学校,没有上过英语课,他也非常喜欢英语,朱黛娜破格给了他培训的机会,他很努力,但是英语基础很薄弱。2007年参加自治区的比赛只拿了三等奖,而且演讲稿都是朱黛娜帮他写的。后来,根据他个人情况给他专门设计了培训的内容,2008年获了一等奖,2009年获了特等奖,第一次代表新疆去北京参加全国的决赛,只拿了优胜奖。北京之行回来以后,朱黛娜帮他投入到了更积极的准备,通过不同的培训方法,掌握比赛重点, 又杀到了北京,参加2010年度“中央电视台全国英语演讲风采大赛”一举获得全国冠军。朱黛娜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玉买提·阿吉同学与朱黛娜老师将维吾尔族悠久的文化与英语演讲有机结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全国观众展现了维吾尔族文化的风采,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喜爱新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玉买提·阿吉同学参加2010年度“中央电视台全国英语演讲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由于玉买提·阿吉同学在英语演讲比赛方面的出色表现,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录取读研究生,毕业后,现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一家公司工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马建疆手指的条田林渠 ,在2007年3月把父亲的骨灰撒到渠水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3月份,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外派在亚米尼亚执教汉语四年回国的马建疆和在哈密市司法局公证处工作的阿不拉之女伊沙莱提·阿不拉两家人,应邀5月下旬参加第十三师红星一场2014年度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正在澳门学习的朱黛娜·阿依古丽闻讯,亦将赶回哈密看望维吾尔族奶奶和姨妈全家人。</p><p class="ql-block">  兵团十三师原计划5月23日举办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获悉阿不拉·热依木四女玉丽耶提的大女马衣然·塔依尔22日出家举办婚礼,因此5月17日,马建疆和女儿朱黛娜、女婿黄彪及外孙女黄玺匀4人,买好了21日至25日乌鲁木齐至哈密的往返火车票,双喜之日,即参加婚礼又参加民族团结庆祝活动,两全其美。临出发时黄彪家有要事,退了车票,只来母女孙3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吐尔逊汗老人指她当年来过地方,如今架起了高速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计划没有变化快。十三师的庆祝活动推迟到26日,一会儿又推迟到6月5日,还定不下来……女儿出嫁婚礼日期不变,5月24日,女方全家人又要到乌鲁木齐参加25日男方家的婚礼。车票也不能退,只好随机应变,决定将红星一场学校与地尔班津学校27举办的“民族团结手拉手暨‘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活动提前于23日下午,把“两家人的故事”用情景舞蹈剧形式穿插合并举行。</p><p class="ql-block">  5月21日晚21:30分,马建疆母女孙3人如期到达哈密,住进红星大厦,约定22日晚8时参加婚礼。可能因乌鲁木齐22日晨发生严重暴恐事件,中午,主人来电话,婉言借口条件差不让参加婚礼,改在23日上午,让马建疆母女和全家人在她母亲吐尔逊汗家里聚会</p> <p class="ql-block">重游七连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3日下着小雨,花草树木多干净啊!雨停了,空气湿润,格外凉爽,对燥热的哈密来说,是难得的好天气。上午10时,马建疆母女和随行记者到惠康园时代二区,由吐尔逊汗的儿子阿迪力江·阿不拉和二女阿达莱提·阿不拉及丈夫阿里木江接待。随后,三女伊莎莱提·阿不拉及丈夫吾斯曼江·莫合买提,四女玉丽耶提·阿不拉及丈夫塔依尔·塔里甫和小女古丽给娜·塔依尔,大女海里且木·阿不拉陆续到达。维汉两家人盘腿坐在76岁吐尔逊汗周围,听老人讲过去岁月,并给朱黛娜·阿依古丽的女儿两岁5个月的黄玺匀起了维吾尔名字阿孜古丽(寓意可爱的小宝贝),这第四代黄玺匀·阿孜古丽的名字,就成了汉族和维吾尔族世代友好团结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两家人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午,两家人在塞塔纳提餐厅聚餐。</p><p class="ql-block">  下午,吐尔逊汗的儿女开3辆自家车,两家人到红星一场马振福生前所在连队七连(骨灰撒在七连条田)参观。之后,在学校会议室与场领导座谈、参观场史陈列馆、观看少儿文艺演出。</p><p class="ql-block">  5月24日上午,马建疆母女孙参观红星一场设施农业,游览园林一、二场和工业园区。下午,参观正在重建的“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和哈密回王坟。晚上与老同学聚会。25日14:40启程返回乌鲁木齐。</p><p class="ql-block">  两家人的故事是新疆各民族群众团结友爱的真实写照,通过此次活动两家人的友谊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期待着两家人的故事能有更精彩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两家人分别题字</p> <p class="ql-block">5月21日晚9时30分以前,李宗伟 韩军&nbsp; 黄新生 邱凡 王文&nbsp; 魏佼去火车站接两家人。.</p><p class="ql-block">红星一场给两家人赠送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  此篇在《精英博客》刊登后浏览(18382) 评论 (46) | 发布时间:2014-06-06 02:03:09 现将留言者于后,一并致谢!</p>

马振福

阿不拉热

朱黛娜

两家

依木

马建疆

维吾尔族

伊吾

红星

哈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