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4月12日</b><br>早餐后经沿黄(河)公路去壶口。<br>黄河此段为南北走向,系晋陕两省的天然分界线,东西各为山西陕西所属。历史上这一带烽烟四起,兵燹不断,一条黄河往往决定了交战双方的战略态势甚至生死。小时候看历史故事,常见到河东如何如何,却不知河东在哪儿,后来才晓得是指今日山西。<div> 北出韩城不远即为龙门古渡。李白诗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即写此处。隋末李渊晋阳起兵,一路鏖战河东,最终避开函谷关天险,由此西渡黄河,一举夺取长安,奠定盛唐基业。抗战初期,国共二次合作,红军整编为八路军后亦经韩城芝川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此刻我们溯流飞车北行,但见两岸峰崖耸立,沟壑纵横,黄漫漫的大地处处点缀着初春的新绿。两省对峙的山崖谷地间是经古老黄河千百年冲刷而成的宽大河床,迎着灿烂朝阳,蜿蜒的河水正泛着粼粼波光缓缓流淌,如此安祥静谧的画面,实难与那些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历史画面联系在一起。<br></div></h1> 两小时左右到达壶口,此为宜川县地界,归延安市管辖。五年前我回山西老家时曾来过壶口,当时看完瀑布心想今后有机会应再去陕西那边看看,没想到今天果然遂了心愿。停车时看见好多人正从挂着“晋”字车牌的大巴上下来,一问才知山西吉县那边因整修关闭景点,游客们只好绕到陕西这边来看瀑布。上次看瀑布时正值盛夏,头天夜里一场大雨使得洪水暴涨,次日上午阴云沉沉,滚滚洪流似千军万马从瀑布上方奔腾而下,咆哮嘶吼,巨大的轰鸣声震得相互间说话都不易听清。今天看到的却是春季特有的桃花水,瀑布虽不及夏日山洪那般壮阔豪放,却也同样气势磅礴,震人心魄。若要比较两边观瀑优劣,本人觉得山西那边最明显的是有一龙洞可以下到水面观赏瀑布,那个感觉很不一样,不过千万要注意安全。 <p class="ql-block">午后过黄河直奔山西晋城留北镇,此来是为了参观清代留下的一处皇城相府。抵达时已近晚饭时分,只好留待明日了。</p><p class="ql-block">饭后外出散步,夜色中的小镇处处灯光璀璨,流光溢彩,却空荡荡没几个行人。大抵旅游山村都如此吧,华美的外表多为装点门面,人气却得靠游客来凑。来到小广场,“全国文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广告招牌在漆黑的夜空中显得格外醒目。吃旅游饭的山区村寨这些年也见了不少,但私下询问村民日子过得怎样,却不象宣传的那样光鲜,不知面前这个号称“中国十佳小康村”的情况如何。</p><p class="ql-block"><br></p> <h1><b>4月13日</b><br>早起下楼打空气,山西的清晨好冷啊!我们下榻的太岳干部学院楼前是个很大的广场,我颠着碎步跑了两圈才慢慢缓过劲来。<br>广场边宣传橱窗几大版介绍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资料引起我极大兴趣。以前粗知,八路军129师东渡黄河挺进晋东南后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太岳抗日根据地。此系晋冀豫交界地带,是党中央联络山东、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是保护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西南屏障,又是问鼎中原保卫西北的前哨阵地。解放战争中,以太岳部队为基础组建的陈赓兵团(下辖13军、14军、15军)为解放全中国作出积极贡献,特别在解放云贵川和巩固西南边防的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成都战友江砚都老父亲就是当年在太岳投身抗日的原13军老战士,我掏出手机拍下有关资料给他传过去,相信他一定感兴趣。<br></h1> <p class="ql-block">上午参观皇城相府。此为清代宰相、康熙帝师、《康熙字典》总修官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康熙巡视山西时曾两次来此下塌 ,故曰皇城,因此故,府邸尤显高贵气派。高大的门楼飞檐翘角,威武壮观;“点翰堂”昭昭在目,令人膜拜。有清一代,能被点中翰林,直接进身庙堂为皇帝服务,前途委实不可限量。以前认为如此重要的人材遴选一定是在龙廷帝苑进行,没想到在老陈家宅院就能决定。院落边凌空飞架的角楼和精美的回廊彩绘,分明是在模仿紫禁城风格,彰显着主人尊贵的身份。相比之下,以前看过的王家大院倒象个土财主,富态有余,贵气不足。再看那座抵御兵寇侵扰的碉堡“河山楼”, 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仍巍然屹立。此系陈家先人于明末时修建,共七层,高三十多米。如此高度的建筑在明清绝少看见,据介绍兵荒马乱的岁月中此楼曾躲藏过八百多人。我走进去专门看了看地下层,光线良好并有水井和碾盘,显然作了长期打算。想起多年前在定襄参观阎锡山故居,地洞里漆黑一片,显然没有可比性。</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大家坐在相府外面的广场上观看接驾表演,我心中突然冒出两个念头:</p><p class="ql-block">一.皇城相府如此富丽堂皇,建筑费用定然不菲。清代官员的年俸并不高,养廉银也是雍正朝才开始,陈廷敬无缘得享,他又被誉为清廉官员,所花银子出于何处呢?《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先辈在江南迎接康熙圣驾,银子花得象水一样,造成巨额亏空,虽然贵为江宁织造,总也填不满这个大窟窿,康熙死后因此获罪,致使曹家一落千丈,令人唏嘘。陈家在晋城两次接驾,依然大富大贵,其中有何玄妙?</p><p class="ql-block">二.中国古代不管做了多大的官,老来总要挂印致仕,回归故里,与今日官员退休后麋集都市大相径庭。两种制度孰是孰非,谁能说个究竟。</p><p class="ql-block">参观出来,与路边一个晒太阳的本地老汉闲聊。他说这里早已不搞农业,除了利用相府搞旅游,另有厂矿经营。村庄实行企业化管理,按户籍人口分配。老汉已退休几年,每月可领四千元工资,加上各种福利,每年约有六万元收入。如此水平,别说农村,当今中国好多退休工人都达不到,看来此地被称作“中国十佳小康村”绝非浪得虚名。</p><p class="ql-block">下午抵达河南开封,旅途劳顿,闭门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