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振风塔

舒华

<p class="ql-block">五月十号傍晚,安庆振风塔葫芦宝瓶塔尖被突如其来的一阵狂风吹掉下来了。这让我有一种无名的伤感。</p><p class="ql-block">振风塔建于明朝1568年。是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七级浮屠(佛塔)。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说塔”之美誉。</p><p class="ql-block">古代人没有吊机,是如何将砖石运上去的呢?想必一定有长长的坡,人们靠肩挑背扛,一点一点搭起来的。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一个危险的工程,为此致残致死的人决不在少数。为什么要建这么高呢?就是为了这个葫芦宝瓶串塔尖更高、更稳吧!</p><p class="ql-block">小时候一提到去哪里玩,大家想到的不是公园就是振风塔了。而振风塔的神秘传说远胜于公园。</p><p class="ql-block">安庆是长江边的一座古城,位于长江中下游拐弯的地方。古城像条船,振风塔就像船头的桅杆,巍然屹立。传说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之时,月亮高挂苍穹,江中塔影之旁突然幻出无数塔影,五彩纷呈,煞是神妙奇绝。此为万里长江两岸群塔集会安庆,向振风塔作一年一度的“朝觐”。数百年来,风雨苍桑,“长江日浩荡,塔影流不去”。</p><p class="ql-block">为何叫振风塔呢?在明代以前,安庆没有出过状元,文风凋敝。一些星像家端详安庆地形后,认为安庆一带江水滔滔,文采难以在此扎根,须建塔镇之,才不能让文采东流。故为振兴文风而取名振风塔。</p><p class="ql-block">自建成振风塔之后,境内文风果然昌盛,才人辈出,明清两代,不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状元赵文楷和书法大家邓石如等。有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有黄梅戏;有缔造中国现代诗的海子;还有陈独秀、赵朴初、邓稼先等等。</p><p class="ql-block">谁瞎编的?居然有理有据。让我这个唯物论者,也睁只眼闭只眼了。不过,我所能感受到的振风塔,的确有些神秘。</p><p class="ql-block">振风塔有七层,每层的楼梯又窄又陡。只供一个瘦人通过,若上下两人非得通过,必须弄些瑜伽功夫不可。楼梯沿塔身外圈内侧盘旋而上,时而左旋时而右旋。每一层有八个门洞,楼梯口就藏在其中一个门洞的后面。找起来还真有点像迷宫。小时候上过塔几次,每次都到了最高的七层。兴奋之余,总是遗憾。因为通向塔顶的门是紧封着的。塔顶上有几个神秘的大葫芦宝瓶,串起来直指天空。不知道这葫芦宝瓶里面装些什么?人与上天的、人与佛的对话,就在这里吧?就像收音机的天线一样,拔出来越长,收到的广播越多。</p><p class="ql-block">听说文革时,塔顶层架一挺机枪,封锁了整个江面。这是可能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七层被炮火击毁过。什么原因,我不清楚。但“九州锁钥”字样,位于塔身第一层的檐上,可见是兵家必争之地。振风塔的毁坏与重修,都见证了人性的善恶转换。它承载着太多安庆人的寄托和回忆。</p><p class="ql-block">记得初中学农劳动,就在江对面的某个村里。傍晚时分有同学望着安庆的方向,说看到振风塔了。可我怎么看都看不到,但还是有人痴痴地看着。女同学看着看着就哭了。</p><p class="ql-block">下放那年,我们是坐着大轮离开安庆的,看的十分清楚,只是振风塔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天地一线间。</p><p class="ql-block">后来的当兵、南下务工都是从这里走的。都是一直看到消失在天地之间。回来时,塔还是那样年轻,还是那样荣光满面。可我们又老了。</p><p class="ql-block">狂风吹掉葫芦宝瓶塔尖,犹如吹掉塔的帽子。相信不久就有人为塔弹去帽子上的灰尘,给塔重新戴上。</p> 之前的振风塔 狂风吹掉的振风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