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许村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第四批),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城北20公里处。许村历史悠久,源于东汉距今1800多年,古名富资里,昉溪、任公村。唐朝末,户部尚书许儒徙居于此,嗣后经济繁荣,人丁兴旺,以许氏为主,改名为许村至今已逾四十余代。历代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宋仁宗钦赐为国捐资的许克复为“大宅世家”。 南宋以后,徽商崛起。元代徽商许友山,修任公桥,建高阳桥,行善乡里。其孙许伯升兄弟五人,尽卖田产、倾其积蓄资助朱元璋,明朝建国后,许伯升任福建汀州知府,恪守 “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少一冤一枉乃是为官正道”, 百姓称之为“青天知府”。许伯升病故后,皇上特恩,为他修建五马坊。现存之观察弟、大墓祠、大邦伯第等皆为其家族的宗祠。其家族后世子孙中名声显赫者较多,不断为各朝表彰,如许世积的双寿承恩坊、布政使许仕达、许琯薇省坊等。大学士许国,末代翰林许承尧均是许氏后裔。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元明清时期古建筑有200余处,2006年5月,许村15处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h5> <h5><b> 近年来,我两次来到许村参观游览。2010年10月27日,我随市老年大学组织的有关班级学员室外教学采风活动到许村参观,当地还挂起了横幅欢迎。2017年5月1日,我和家人(自家车)到许村游览,这次从市区屯溪到歙县再到许村(歙许公路已扩建),返回则由许村到呈坎(呈许公路近建成)、经潜口、高铁站,回到屯溪,去回转了一个圈,交通更为方便。</b></h5> <h5><b>来到村口,许村导游图立在停车场旁,供游客先入。</b></h5> <h5><b> 村口竖立有恩荣的布政使许仕达、许琯薇省坊,三朝典翰坊。薇省坊,建于明嘉靖2年(1523年)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8.8米,高11米。使人一进村就感到古色古香。</b></h5> <h5><b> 许村沿昉溪河而建。双洞的高阳廊桥,历史悠久,风格别致,彩画迷人。桥长21米,宽5.3米,廊内七间,两侧置坐凳。桥廊外观分为三大间,中间屋面略高,使山墙脊线参差错落有致。廊桥是人们过桥往来,休闲歇息,观景拍照,忆古抒情的好地方。高阳桥始建于元,明嘉靖36年(1557年)重修并建桥廊,清康熙22年(1683年)重修。</b></h5> <h5><b> 明代皇恩赐建的五马坊、双寿承恩坊,雕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b></h5><h5><b> 五马坊,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8.2米,高9.7米。建于明正德年间(1507年),为福建汀州知府许伯升立。</b></h5> <h5><b> 双寿承恩坊,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年),为徽商许世积乐善好施,又其时年101岁、夫人103岁,朝廷因之旌表,赐建“双寿承恩坊”,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7.9米,高9.5米。</b></h5> <h5><b> 大观亭,建于明嘉靖年间(1538年),清康熙年间(1633年)重修,为砖木结构、八角形三层檐亭阁式建筑,造型别致,八角飞翘。通高11.75米,亭南、北劈门,中穿道路。</b></h5> <h5><b> 这高阳廊桥、五马坊和双寿承恩坊、以及砖木的八角大观亭,它们都历史悠久、造型精美、结构多样、品名各异,而聚集在一起,成为许村观光游览的靓点与标记。</b></h5> <h5><b> 现存之观察第、大墓祠、大邦伯弟等宗祠,是许村古建筑又一类型。大邦伯祠,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三进五开间,外加一个门楼。</b></h5> <h5><b> 还参观了近期建制的许村历史博物馆(设在观察第)。</b></h5> <h5><b> 昉溪河贯穿许村潺潺流淌、群鸭戏水的自然景观,与跨河古廊桥、岸边古牌坊的人文景观,相互辉映,使人有感于跨越时空而又相得益彰。许村是徽州人文山水的一个缩影,千年流芳!</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