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里五中心学校关于春季流行传染病以及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泰来四中 杨萍萍

<p class="ql-block">至家长一封信:</p><p class="ql-block"> 各位家长,春夏季是流感、手足口病、水痘、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也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防控难度。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爆发与流行,保护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就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宣传。学校是人员聚集性场所,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学校常见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等。这些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了解这些传染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做好预防措施极为重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传染病名称、临床表现和防控措施</p><p class="ql-block">(一)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p><p class="ql-block">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诺如病毒”全年均流行,但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暴发流行的高发季,也被称为“冬季呕吐病”。</p><p class="ql-block">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lt;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p><p class="ql-block">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好流水洗手,洗手时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p><p class="ql-block">2、提倡喝开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不食用街头食品。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瓜果要洗净再吃。</p><p class="ql-block">3、对病人、疑似病人要隔离治疗。居家休息,做好家庭内的隔离和卫生,病人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呕吐物及粪便做好随时消毒,防止出现家庭内的传播。</p><p class="ql-block">4、学校加强晨午检,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指导其就诊、隔离治疗,及时追查缺勤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向疾控和上级部门报告。加强对发病班级学生的医学观察。患病学生复课时需开具正规医院康复证明。</p><p class="ql-block">5、学生在家发生不适症状时,要向班主任老师报告,不要带病上学,以免传染给他人。</p> <p class="ql-block">(二)肺结核</p><p class="ql-block">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为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一些身体抵抗力低下,长期熬夜、以及疲劳的人群,或者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其感染肺结核的风险更大更高。</p><p class="ql-block">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的典型症状,以及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还有胸痛、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多数患者会表现为长期午后发热,咳嗽、咳痰症状出现2周以上不见好转,出现少量咯血,少数患者会出现大量咯血。不及时治疗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p><p class="ql-block">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咳嗽、打喷嚏、大笑、大声说话等方式,肺部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形成飞沫,健康人吸入后发生结核感染,形成原发病灶发生结核病。因此,早期发现病人,控制传染源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1、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p><p class="ql-block">2、教育学生不要随地吐痰,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卫生,加强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工作;</p><p class="ql-block">3、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湿式清扫,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p><p class="ql-block">4、加强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师生了解预防知识,提高自身防病意识。</p><p class="ql-block">5、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p><p class="ql-block">6、加强晨午检工作。学校老师应掌握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因病缺课的学生做好登记、对病因做好追踪工作。</p><p class="ql-block">7、按时完成预防接种。</p> <p class="ql-block">(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p><p class="ql-block">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p><p class="ql-block">临床表现: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咳嗽和全身疼痛等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可及早接种流感疫苗。</p><p class="ql-block">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1、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免疫力。</p><p class="ql-block">2、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p><p class="ql-block">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个人物品要保持清洁。</p><p class="ql-block">4、注意环境卫生,勤通风,每天至少通风3次以上,每次20—30分钟。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四)流行性腮腺炎</p><p class="ql-block">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p><p class="ql-block">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耳下部肿胀,肿胀以耳垂为中心,肿胀部位疼痛,表面皮肤不红,腮腺导管口红肿,咀嚼时疼痛加剧。有的患儿肿胀时伴高热。少数患儿有前驱症状,如发热、厌食、恶心、呕吐、头疼等;病程约7-12天。主要并发症有脑炎、睾丸炎或卵巢炎、心肌炎。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p><p class="ql-block">隔离期:患者应隔离至症状和体征消失为止或发病后10日。</p><p class="ql-block">预防措施:&nbsp;</p><p class="ql-block">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p><p class="ql-block">2、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至少通风3次以上,每次20—30分钟。</p><p class="ql-block">3、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p><p class="ql-block">4、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洗手、勤晒衣被,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p><p class="ql-block">5、隔离治疗患者。</p> <p class="ql-block">(五)水痘</p><p class="ql-block">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p><p class="ql-block">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p><p class="ql-block">临床表现;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潜伏期15日,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无力及上呼吸道症状。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有以下特点:皮疹先见躯干,其次头部和四肢,皮疹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四肢较少,手掌和足底更少。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水痘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治愈。</p><p class="ql-block">隔离期: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皮肤干燥、结痂、脱落为止;不得少于发病后两周。</p><p class="ql-block">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要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p><p class="ql-block">2、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p><p class="ql-block">3、隔离治疗患者。患病者病愈后复课,复课时需开具正规医院复课证明。</p><p class="ql-block">4、接种水痘疫苗。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方式。</p> <p class="ql-block">(六)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通过密切接触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的病毒,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进入体内。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多发生于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p><p class="ql-block">隔离期:患者应隔离至症状出现后2周或全部症状消失1周后。</p><p class="ql-block">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p><p class="ql-block">2、做好宣传工作,发热、出疹及时就诊,诊断传染病及时报告老师;</p><p class="ql-block">3、学校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和快速的手消毒;</p><p class="ql-block">4、对发病班级儿童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nbsp;</p><p class="ql-block">5、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p><p class="ql-block">6、教育指导儿童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p><p class="ql-block">7、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结束后应立即洗手;&nbsp;</p><p class="ql-block">8、接种疫苗。</p> <p class="ql-block">(七)麻疹</p><p class="ql-block">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约7-14天。麻疹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免疫力。</p><p class="ql-block">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有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眼结合膜充血、口腔粘膜斑,发热3-4日开始出现典型皮疹,从耳后发际开始,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2-5日布及全身。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出齐后,病情缓解,皮疹按出疹顺序引退,初留浅褐色斑痕,经1-2周消失,伴糠麸样脱屑。2-3周内退尽。</p><p class="ql-block">隔离期: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日,合并肺感染者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日。</p><p class="ql-block">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1、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不聚会,不聚餐,外出戴口罩。</p><p class="ql-block">2、生活场所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p><p class="ql-block">3、加强晨午检,发现有发热、流涕、咳嗽、皮疹等异常症状的学生立即就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就诊、早报告;</p><p class="ql-block">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并尽快用肥皂和流水洗手。</p><p class="ql-block">5、隔离治疗患者。</p><p class="ql-block">6、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麻疹的重要手段。</p> <p class="ql-block">(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p><p class="ql-block">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人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体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p><p class="ql-block">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p><p class="ql-block">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参加户外活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营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可以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和蔓延。</p> <p class="ql-block">二、传染病的预防</p><p class="ql-block">(一)日常防控措施</p><p class="ql-block">1、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随时保持手卫生,采用正确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也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p><p class="ql-block">2、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和生活场所要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湿式清扫。</p><p class="ql-block">3、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防病意识。</p><p class="ql-block">4、每日做好自我体温监测。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p><p class="ql-block">5、科学佩戴口罩。学生应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不需佩戴口罩。口罩佩戴应遵循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原则。</p><p class="ql-block">6、途中防护要求。上、下学途中要坚持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学到校或下学到家应及时洗手。</p><p class="ql-block">7、落实晨午(晚)检制度。老师应掌握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因病缺课的学生做好登记、追踪工作.</p><p class="ql-block">8、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p><p class="ql-block">(二)发生传染病时的防控措施</p><p class="ql-block">1、控制传染源。病人及早接受隔离、观察和治疗。</p><p class="ql-block">2、切断传播途径。环境通风消毒,消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注意个人及食物卫生,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3、保护易感人群。增强个人的抵抗力,加强个人防护,接受免疫接种。</p><p class="ql-block">4、及时上报。学校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该迅速、准确地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做好上报记录,并主动配合卫生防疫人员做好疫情处理。同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p> <p class="ql-block"> 四里五中心学校</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2日</p>

传染病

传播

患者

水痘

症状

皮疹

发热

隔离

传染源

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