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东东丁丁泉,高高下下树。”这是清代俞樾先生对杭州九溪十八涧的赞诗。</p> <p class="ql-block"> 九溪烟树,作为新西湖十景之一,不仅是杭州市民的最爱,更是外地游客的网红之地,受到大家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9日,原杭州铁路材料厂的二十几位老同事,象往年一样在热心的群主沈宗方的召集组织下,相约到九溪“兄弟家”农家乐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 风和日丽,绿树成荫,芳草碧地,溪水叮咚。</p> <p class="ql-block"> 老同事们或公交,或骑车,或自驾,用不同的出行方式三五成群来到九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老朋友相见,拍肩,击掌,握手,拥抱,用铁路人特有的粗旷而又细腻的方式表示真挚的友谊。</span></p> <p class="ql-block"> 同事中有80开外的老铁,也不乏刚告别工作岗位的“新人”。</p> <p class="ql-block"> 一杯清茶,三五果品,叙不尽的往日思念,道不完的同事友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小路边,树荫下,溪水旁,单个的,两人的,三五组团,七八成群,摆出优美姿势和多彩造型,留下五光十色的靓照。</span></p> <p class="ql-block"> 虽然岁月的风霜在额头刻下道道皱纹,年轮的印迹染白了两鬓的根根青丝,但林海亭前的集体合影,每个人的脸上依然绽放出青春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摄影师”的现场指导,其架势颇有些专业水准。</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忙于各自,虽然联系少了,但几十年结成的同事友情,已沉淀为酒,每每启封,总是回味无穷。今天,相聚在九溪,畅叙同事情,这种快乐将铭记一生。</p> <p class="ql-block"> 在九溪烟树留个影,尽管都已过退休年龄,但其抖擞的精神、靓丽的英姿依然不减当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虽然岁月销蚀着容颜,但生活的富足和安逸,使流逝的青青芳华依然洋溢在自信和写满沧桑的脸上,彰显铁路人的特有气质和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 陈酒最好喝,老友最知心,朋友认识越久越值得珍惜,只因共同拥有太多太多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记得建群后的第一次聚会,2015年9月12日在阔石板76号。</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相约于2016年9月28日三台山3号。</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23日,第三次相聚在原闸口木材库,现白塔公园。</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20日是第四次了,还是在三台山。</p> <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19日,相聚在茅家埠。</p> <p class="ql-block"> 第六次仍然在茅家埠,那是疫情前最后一聚,2019年10月31日。</p> <p class="ql-block"> 满满的回忆,不知不觉进入了午餐时间,团团两桌,盘盘家常菜,盆盆时鲜肴,盏盏纯香酒,碗碗白米饭,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祝愿健康平安,互道珍重。</p> <p class="ql-block"> 岁月稍瞬几十年,青丝白发转眼间。看淡一切身外物,唯有健康最值钱。人生有缘常思念,过好当下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 曾经在同一单位共事,曾经在同一灶上吃饭,曾经在同一礼堂开会,曾经在同一财务领饷。太多的“曾经”,结成了这辈子不离不弃的情谊,时光荏苒不复回,友谊永存难忘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酒不醉人人自醉,情不自禁情难已。分手之际,互道珍重,期待着下一次更开心的欢聚。</p> <p class="ql-block"> 本篇采用李忠德的《溪水清清友谊长》一文,感谢李老师的文字素材,感谢同事们提供的影像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