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缅怀先烈

会跑的羊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9日,沈阳市84中学72届八班部分同学如约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p> <p class="ql-block">因去年年底央视播放的大型历史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而引起同学之间的热议,因我们的父辈们亲历的感染,因我们儿时的懵懂情结。有人提出祭扫烈士墓的想法,得到大家共鸣,选定春暖花开时,我们一定要来这里,不忘初心,缅怀先烈。</p> <p class="ql-block">5月9日这天,上午10点整,我们手捧鲜花如约而至,集合在陵园的广场正门,雨后洗刷一新的绿荫草地,湛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为我们许久未见的老同学相聚更增添一份纯静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始于1950年10月止于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历时2年零9个月,整个战争分两个阶段和五大战役,1953年7月双方签定停战协定,战争结束。志愿军部分撤回,留部份帮助朝鲜人民搞建设重建家园,1958年10月全部撤回。</p> <p class="ql-block">今天来了10位同学,谭家敏、杨红军、杨亮亮、陈大鹏、王敏、于波、白春芳、李雅萍、冷丽芬、刘苏萍。还有很多同学因为各种事由不能前往,我们来的同学就代大家共同表达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烈士陵园修建的非常好了,在大门处陈大鹏向大家讲述学生时代我们来扫墓的场景,重温儿时记忆中的烈士陵园。大家手捧鲜花在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的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安静。</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此举行祭拜仪式,由班长谭家敏主持,摄影录像:王敏。</p><p class="ql-block">第一项:向烈士敬献鲜花,行礼。</p><p class="ql-block">第二项:由陈大鹏念祭辞。</p><p class="ql-block">第三项:向烈士们默哀。</p> <p class="ql-block">谒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文</p><p class="ql-block">作者:柳海洋</p><p class="ql-block">朗读:陈大鹏</p><p class="ql-block">辛丑三月,莺飞草长,北陵园畔,天清气朗,抗美先烈,长眠安详,援朝英灵,神泽吾乡,七十年前,捐躯沙场,强我中华,世界威扬,魂归故里,安于沈阳,我等后辈,少年同窗,徒步曾临,凭吊瞻仰,懵懂认知,初识理想,英雄情结,伴随成长,半世风雨,两鬓染霜,《跨江》热剧,引发怀想,上甘岭上,勇士浴血诉衷肠,长津湖畔,战士冰雕寄厚望,歌舞升平,勿忘凄风冷月英雄祭,国泰民安,牢记烈士甘洒血一腔,昭昭前事,莫失莫忘,江山永固,百姓安康,方可告慰,英灵在上。</p> <p class="ql-block">陈大鹏为大家读郭沫若题词。</p> <p class="ql-block">祭拜仪式结束后我们来到了杨根思、杨连弟、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五位特级英雄墓前瞻仰英烈。</p> <p class="ql-block">这位男士是我们瞻仰英烈墓前相遇的一个朋友,叫朱爱国。夫妻俩从广东出发一路向北自驾游,途经到沈阳,到烈士陵园祭拜先烈,因为和我们一样有着敬仰英烈的情结,都是同龄人,大家相互介绍,交流信息,诉说各自的共同情结,特别是听了朱爱国为之的长期努力和今后的目标大家很是敬佩,祝他早日成功。</p> <p class="ql-block">都是当兵的人。</p> <p class="ql-block">相识是缘分,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和相识的朋友一起参观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进入抗美援朝纪念馆正厅前的组合雕塑。</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由于美国入侵朝鲜,步步紧逼,形势严峻,中国必须防范准备。</p> <p class="ql-block">这是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给毛主席的求援信原文复印件。</p> <p class="ql-block">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毛主席党中央英明决策,一声令下,举国上下,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p> <p class="ql-block">展厅部分章节。</p> <p class="ql-block">馆里陈列很多烈士的遗物和用品,战场用过的枪支弹药和重型武器装备。</p> <p class="ql-block">各等级英烈的名字和介绍</p> <p class="ql-block">特级英雄黄继光雕塑</p> <p class="ql-block">与朱爱国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展厅最后的雕塑,放飞的和平鸽。</p> <p class="ql-block">在出口处有一面墙留言板,参观后大家都会将自己的感言写在这卡片上,挂在留言板上,寄托我们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陈大鹏代表大家留下观后感言,把我们八班同学的情感和哀思都留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和平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馆,慢步在天晴气爽的纪念碑广场,感恩的心难以平静,我们的父辈们打下了江山,保卫了国土,生活在当今真是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里有很多同学的父母都亲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对这段历史有着共鸣的情结。特别是看到印着《献给最可爱的人》的搪瓷缸感到非常亲切,因为自己家也有父母当年用过的水杯。每次看自己的父母当年佩戴奖章的照片常会激动不已,心绪难平。我们的父辈们用他们的革命毅志,满腔热血,给予我们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广场边的组合雕塑</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大家再次合影留念,这次祭扫烈士墓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八班同学群里热议话题一直在进行之中,柳海洋同学留言说:“为我们同学群点赞,这是一次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群体活动,在群游,群舞(广场舞),群吃(聚餐),群玩盛行的当下,年近古稀的我们却专程去瞻仰陵园,祭奠先烈,这是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境界。它高雅,纯真,坚毅,美好。这足以证明,它存于我们心中,没有被岁月的波折淹没,没有被生活的琐碎磨平,这才是一个人心不老的标志,这才是拒绝平庸的践行,让我们结伴而行,保有这份难能可贵的共识。我为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而骄傲”!</p> <p class="ql-block">陈大鹏观后有感:</p><p class="ql-block">时隔几十年的祭奠</p><p class="ql-block">去年,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央视推出了一部热播大剧《跨过鸭绿江》,全景式展现了七十年前那场世界瞩目的战争。</p><p class="ql-block">《跨过鸭绿江》引起了我们这代人强烈的共鸣。</p><p class="ql-block">今天——2021年5月9号,天气格外晴朗,蓝天白云下,绿树掩映的烈士陵园显得分外庄严肃穆。咱们9年8班的十位同学代表:&nbsp;</p><p class="ql-block">于波、王敏、白春芳、李亚萍,刘苏萍、冷丽芬、谭家敏、杨红军、杨亮亮、陈大鹏。</p><p class="ql-block">每人手拿一束黄白两色菊花,在班长谭家敏的带领下,拾级而上,来到“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下,向烈士敬献鲜花、默哀,表达我们无限的缅怀和崇敬。然后宣读了《祭辞》。柳海洋同学虽然因特殊情况未能前来,但仍然为此次祭奠撰写了《祭辞》。</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顶端为一名身披斗篷、手持苏式冲锋枪志愿军战士立像,碑身正面由上到下镌刻着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手书的“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楷书大字。碑身下有郭沫若的题诗。</p><p class="ql-block">祭奠仪式结束后,我们来到,纪念碑左前方第一排、抗美援朝“五大烈士”墓前祭扫、瞻仰:</p><p class="ql-block">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孙占元、杨连弟。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一排排烈士墓仍然和几十年前、我们跟随学校来扫墓时一样,干净整洁,伫立在苍松翠柏间——烈士们已经在这里静静长眠了七十年。</p><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如今我们这些曾经管黄继光叫叔叔的少先队员,都成了爷爷奶奶,可“黄继光叔叔”们,却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岁……,他们是那样的年轻,而且永远年轻。</p> <p class="ql-block">杨亮亮同学感言:</p> <p class="ql-block">于波同学感言:</p> <p class="ql-block">群聊感言:</p> <p class="ql-block">最后以陈大鹏的观后再感结尾:</p><p class="ql-block">在烈士陵园西南角,有一座“抗美援朝纪念馆”。记得几十年前,它还只是一趟简陋的黄色小平房陈列馆,位于“五大烈士”墓的前方。如今它已经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的、十足现代感的建筑。</p><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瞻仰。</p><p class="ql-block">纪念馆里陈列有大量的实物和照片、地图、说明文字。有志愿军用过的物品和武器、旗帜、奖章、奖状,还有缴获美军的鸭绒睡袋、被击落美军飞机残骸,等等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nbsp;</p><p class="ql-block">1、金日成用汉字写给毛主席请求出兵援助的亲笔信的复印件。字迹工整端正,汉语运用娴熟,显示出相当的“中国通”功底。</p><p class="ql-block">当年,34岁的金日成面对两个强劲老辣的对手——74岁的李承晚和70岁的麦克阿瑟,难于招架。只好写信给57岁的毛泽东求援。</p><p class="ql-block">2、邱少云用过的苏式冲锋枪,枪托被熏黑,部分已经焦炭</p><p class="ql-block">化。我记得小时候还看到过邱少云胸前的一块棉衣残骸,因为压在胸下,得以存留,上面还有一个扣子。这次没有见到。</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烈士纪念碑前祭奠的时候,引起旁边一位外地游客的注意,主动过来和我们攀谈。自我介绍叫“朱爱国”,1954年生人。和夫人从广东开车自驾游,一路到沈阳。朱爱国也有着强烈的英烈崇拜情结,当过兵。同龄人加共同语言,让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互留了微信。</p><p class="ql-block">——在烈士陵园里交朋友,估计不太常见,缘分吧。</p><p class="ql-block">从稍显压抑的纪念馆出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不由想起了郭沫若题在纪念碑上的那两句诗:“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 一切都是那样的祥和美好。</p><p class="ql-block">不远处,“大二环”上车水马龙的喧嚣,正炫耀着这座城市的繁华和日新月异。不过我相信,这不但不会打扰陵园里英魂们的安息,反而对他们是最好的慰藉——他们七十年前义无反顾的牺牲,不正是为了现在这一切吗 ? 他们可以含笑九泉了。</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