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设短篇小说

葛庚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希望支撑的老人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郭建设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这些日子,老栗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这一年多的消沉和萎靡终于从他身上消失,不仅又有了精神头,略显苍老的脸上还泛起了红光。更让人费解的是,他比以前乐观了,脾气也好了许多。家里家外的人都感觉到了老栗的这些变化。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年正月初七,儿子、儿媳、闺女、女婿等孙男娣女一大家子,欢欢喜喜地给他做了个七十大寿。孩子们本来是想让老人高兴一下,没想到他却打不起精神,以往在餐桌上的那种喝酒豪气并未显现,只是在孩子们举杯向他致祝酒词时喝了两小杯。晚辈们都看得出,老人话也不多,笑也勉强,一定是有心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年,老栗的勤奋劲比往年明显差了许多。往年,他一年到头在他的板栗树下鼓捣。他看着自己亲手栽植起来的半架山的板栗树,心里总是有一种成就感和骄傲感。“在村里,谁家的板栗有我这样的规模?谁家的板栗树有我管理的精细?谁家的板栗产量能超过我?恐怕是找不出第二家了。”每想到此,老栗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总有一种中了头名状元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保持这个荣誉,老栗辛勤地在他的板栗林里劳作。剪枝、除草、施肥、松土、修复围山转水毁,都是他自己亲自干。让儿子干,怕耽误儿子的手头工作;雇小工子干,他闲人家干活毛糙,还增加板栗成本;自己干既省钱,又锻炼身体,多好啊?但他要求儿子、儿媳,秋天收获板栗的时候,必须得都来帮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两年,儿子说他岁数大了,腿脚也不像以前那么灵活了,修枝这个活就不让他干了。他知道这是儿子担心他的安全,怕他累着,就答应了,只是坚持嫁接那点活还得自己干,别人干他不放心。其实,老栗还有一个小心思,是想继续享受亲手嫁接的优良品种成活发芽,迸发更加旺盛生命力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栗曾问他的孩子们:“你们说,最令栗农兴奋的是什么时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闺女不假思索说道:“是栗花盛开时,看到金黄色的栗花汇成花海,沁人心脾的花香灌满山村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栗笑眯眯地摇摇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思索片刻说道:“是秋收时,看到珍珠似的板栗满山悬挂,各地栗商纷纷前来高价订货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栗又摇摇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闺女、儿子齐声说: “那您说是什么时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栗意味深长说:“是看到自己嫁接的优良品种枝条成活并抽芽生长之时。当你看到两个不同的板栗品种通过嫁接优化成功的时候,你会听到事物进化的节奏,会让你看到一种希望,这种希望会让你产生催人奋进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闺女、儿子沉默、深思。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如今,已到古稀之年,还会有希望吗?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那么大岁数了,还费那劲植树干啥?”村里的哥们爷们这样劝他。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劝他别累着,又给他祝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活七十古来稀”虽说是老话,但毕竟自己已经步入老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唉,享受生活吧!这一年,他没再植树,也没有嫁接,虽然他的板栗林边缘还有能栽十几棵树的空地,也有几棵前两年栽植成活已该嫁接的幼树需要嫁接。 </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怪,整天在栗树底下忙活的时候,虽说累点,却总感觉着有使不完的劲,脑子里也没啥杂念,从来没有瞎琢磨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过了七十大寿闲下来后,倒觉得浑身皱皱巴巴的不舒服,还胡思乱想。他不畏惧生命的终结,因为他知道那是所有人的必然归宿;但他却惧怕回归到床上,一想到不能自理,在床上等人侍奉的时日说不定哪天不幸到来,便觉得前途渺茫可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也知道,好心态对于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时常强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但他却控制不住自己泛滥的思绪,总也走不出这个怪圈。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到了枝头吐绿的季节,老栗像往年一样来到自家的栗林。他看到前两年嫁接成活的枝条茁壮,并吐出了饱满的绿芽,甚是欣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的嫁接成果在哪?这时他才意识到,这一年他懒惰了,没再嫁接。他失望了,感觉好像少了一道别人感受不到的美丽风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无心再观赏那些自己用汗水浇灌起来,而现在正呈现着勃勃生机的大片栗树,也无心品味他曾经自以为荣的荣誉和自豪,便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山下慢慢走去。我的人生使命就这样终止了吗?他突然感到茫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不觉,他来到了山下的一条山沟。这条山沟是老栗从自己的栗林回家的必经之路。山沟不大,沟里却并排挺立着十几棵主树干直径达四五十公分的高大栗树。这些栗树正值盛果期,用栗农的话说正是当年当道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栗知道,村里有好几条沟里都有这样的树,都是当年老梁头在当生产队长时及卸任后,利用空隙时间自己栽植的。他栽植修剪长大的栗树有一个特点,就是每棵树的主杆都在一丈高以上。按他的说法,这样的栗树长大后不仅树形美观,每棵树还能出一幅材板。栗乡人都知道,栗木是当地首选最好的材板,当时谁家的老人逝世后,生产队都允许这家砍伐一棵栗树给逝者做棺材,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优待。你看老梁头想的多远?为此,他经手修剪的栗树都是高大挺拔,令修枝者望而生畏,老梁头也因此得了个 “板子割勒儿”的绰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想,随意砍伐栗树的年代虽已过去,老梁头的修枝理念或许也已经过时,但他那种虽已年迈却仍在为后人打算的精神却是永存可效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梁头当队长时自己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虽然很小,但脑袋里却装满了老梁头的故事,虽说这些故事算不上传奇,有的甚至是戏言或含有贬义,但他在自己的心目中,却是一个憨厚勤劳、令人敬佩的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停下来抚摸着这些粗壮的树干,感叹道:“这都是老梁头给后人留下的宝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逾古稀就没有作为了吗?他开始质疑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比不上那些老骥伏枥的先贤,至少应该像老梁头那样给后代多留下点什么吧?好强了一辈子,现在怎么就思想滑坡了呢?亏你还是个穿过军装的,还是个老党员!他暗暗地谴责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终于明白:与其在无奈的惊恐中走向消亡,何如在希望和快乐的追求中走向远方?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病的良药,莫过于心结的打开。老栗又开始精心地侍弄他那些栗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眼到了秋天,他挑选了十几斤最好的板栗保存起来,准备作为种子第二年开春育上,树苗出圃后自己用不了的,就分给乡亲们栽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还盘算,明年要从杨家峪选购一些优良品种,再找个技术人员帮忙,将那些劣质板栗树全部换头,进一步优化自己那片板栗林。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想象着明年栗树发芽季节的景象:一定是千百条不同以往的绿色新生命再次勃发!这是他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感觉自己似乎年轻了许多,又想想自己过去一年多总在怪圈里转悠又是多么可笑!他来到门前的月台上,感觉阳光特别的明媚柔和,散发着花香的空气也特别爽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挺直了腰板,做了几个深呼吸,又做了几个扩胸运动,随之又兴奋地像当年一样拔了几个正步。他笑道,这才应该是自己的本来形象!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简介:郭建设,迁西县金厂峪镇黑石峪村人,服役时在团政治处、师政治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退役后先后在冶金矿山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作。喜欢与文为友,特别是喜欢杂文,曾在《中国地质矿产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唐山晚报》、《栗花》等报刊发表杂文数篇;近年尝试散文、短篇小说写作,作品见于《栗花》。</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