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潺潺,滋润万物生灵;书香幽幽,培育芸芸众生!本学期,我们研修共同体教学研究目标就立足于课堂,教研主题是“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深度教学”,何谓“深度教学”,或许不同学科,每个老师都有不一样的体悟。<br> 本次教研中,朱萍名师+共同体研修成员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落实目标过程一致性深度教学,切实提高教师的目标教学意识。 朱萍老师以学生为本,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两小儿辩日》有关问题,抓核心脉络梳理文意,启迪升华。其中“辨斗”环节充分展现学生敏捷思维,将课堂推向高潮。 程妍老师执教的《小英雄雨来》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来开展教学,整个课堂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训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中,老师用饱满的精神带领着学生从一遍遍的朗读和体会中不断地去感受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师生之间的对话丰富精彩,互动良好。在课堂最后,不仅向学生推荐了阅读书目《小英雄雨来》,还拓展了红色爱国影片,对孩子更加深入的阅读有了一定的指向性。结尾情绪的渲染,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雨来的爱国之情。整个课堂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浓厚,情感饱满。 在本次教学研讨月活动中,寇峰冬老师执教的是《端午粽》这篇课文,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采取了层层剥茧的方式:先引导学生找出包粽子的三种原材料,然后体会作者从外到内介绍的顺序,理解每个分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停顿,就把长句子读好了。在指导学生介绍粽子时,通过创设给邻居分享粽子的生活情景,结合板书提示,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从样子、味道、种类等方面有条理地介绍粽子,练习说完整的话。在指导说话时,还注重引导学生文明交际、得体表达。在指导写字时,将书写重难点融于简单易记的口诀之中,便于学生观察模仿,学生看得清、记得牢、写得好。采用多种材料、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静态的图片,动态的画面,配以音乐、视频、实物。让学生眼耳口鼻手脑并用,寓听说读写思议等学科素养的培养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 本次研讨月,马景花和她的组员们选择了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本单元主要是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字,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材内容提供了与汉字有关的阅读材料。单元的安排跟其他的单元完全不同,如果我们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本单元的教学,学生是远远完成不了目标的。这样的单元意味着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问题,是研究工作的开始,问题的提出对于小组的研究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马老师看来,问题没有好坏之分,但问题却有真假之分,空实之分。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都要提出实实在在的问题,真真正正的问题,是自己真的要研究要了解的问题,只有真实的问题才能给带来足够的动力,让自己去钻研。<br> 张家凤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双线并进的形式引导儿童的识字,注重儿童字感的培养。在探寻汉字的逻辑线索时将汉字的构字理据和儿童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探寻汉字的情感线索时引导儿童不仅识记汉字的字形、了解汉字的字义,还激发儿童去发现汉字构形之中的文化内涵,触摸汉字的温度,接受文化的浸濡,从而感受汉字的雅趣与真情。与此同时张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写字教学指导,借助小视频,训练儿童的手腕功夫。借助多媒体动画,提示“辶”书写要领:点对折处,横折折撇向前倾,平捺舒展托小球。通过这样一个形象直观的彩色小球的提示,将平捺的写法直观地告诉了儿童,非常的通俗易懂,也非常的可爱有趣。识字教学就是这样,唯有了解了儿童的难处,关注儿童的学习心理,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合他们的教学设计来。 杨曦老师选择了寓言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特殊的文学体裁,多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带有讽刺或者劝诫的性质。因此在寓言教学中,教师搭建脚手架,锻炼学生的故事讲述能力,培养学生提高表达能力。讲解过程中重视提示语的讲解,增强学生的内容理解能力。提示语的理解和使用,在理解文本对话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对话语气,还能帮助理解寓言故事。最后课文结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真正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 王崧舟老师在《美在此处》的序言中说道:把语文上成一束光,把自己上成一束光。让语文的这束光照耀语文老师的职业生涯,让语文老师的的课堂成为有光的课堂,这也是热爱语文教育的“研修共同体”成员向往的样子。<br>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历练都会有一次提升。活动现场,大家思维碰撞,激动不已;静下心来,又收获不少新的想法。有团队的力量与支持,在教研的路上,我们携手坚定前行。<br> 我们一路翻山越岭,无心身旁的风景,<br> 只为前方的目标,<br> 我们迈开坚定的步伐,奔走在自己的路上,<br> 因为前方是我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