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伟大的主席毛泽东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p> <p class="ql-block">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花开时,又是一年读书时。</p><p class="ql-block"> 踏着春光,24名十六中教师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带着对教育的热情,领略了载满书香的进修学校图书馆。</p> 馆 内 一 隅 读 书 掠 影 畅 游 文 海 <p class="ql-block">书籍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书籍是一潭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书籍是一片皑皑的雪原,辉映出一个缤纷世界。有书在手,孤独是陶冶,寂寞是静修,喧嚣是展示,交流是丰富,悦读书籍,品读人生。</p> <p class="ql-block">赵主任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李想老师分享读《教育的目的》心得</p> <p class="ql-block"> 怀海特根据自身的体验,以数学家和哲学家敏锐的直觉和深刻的思考,提出一系列新颖的教育思想。</p><p class="ql-block"> 他提倡引导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使其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多元发展,重在培养德,艺等,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受教育者智力发展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全书充满人文精神。</p><p class="ql-block"> 书中怀海特指出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我们要塑造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为了防止在教育制度中精神和思想的僵化、陈腐。所以,怀海特提出两条戒律“不可教太多的科目”“所教科目务须透彻”。</p> <p class="ql-block"> “以古典文学和古典哲学为主要基础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愉悦和品德修炼,这以为几百年来的经验所证明”,怀特海在书中指出古典文化的重要性。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知识的更新,无论是英美国家还是中国,古典文化以处于危险状态。</p><p class="ql-block"> 面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用语,被大量网络流行语充斥,对于古典诗词,千年文化等了解少之又少的情况下,教师家长校园家庭应共同打造学习古典知识的氛围,就前言中我们怀特海所强调的学习既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古典文化学习,是我们通过对语言全面而透彻的研究。来培养我们在逻辑学、哲学、历史和文学审美鉴赏诸领域的能力。由此,我们可知古典文化在培养能力过程中,地位重中之重。</p><p class="ql-block"> 为此,结合实际情况,李想老师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继承前辈的文化传统,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近年来,随着国学古典文化的地位不断增加得到了重视,我们也应对古典文化的精髓进行深入的思考,走进课堂,将国学经典转变为行动,外化于神,内化于行。</p> <p class="ql-block">王晶主任分享读《教育的目的》心得</p> <p class="ql-block"> 怀特海认为,教育要成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着某些特殊领域的专门知识的人才。 自我发展才是有价值的智力发展。</p><p class="ql-block"> 怀特海在发表演讲时还曾强调:当时的英国还没有确定是培养业余爱好者还是培养专家,他解释说:“我们所说的业余爱好者基本上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有鉴赏力,在掌握某种固定的程序化的工作时具有多种才艺,但他们缺乏专业知识赋予一个人的预见能力。”他说:“我此次演讲的目的,就是建议如何培养出具有业余爱好者基本优点的专家。”</p> <p class="ql-block">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p><p class="ql-block"> 如今,钱学森之问言犹在耳,但是我们的教育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我们的教育理想很丰满,然而教育事实却很骨感:我们要让学生顺利地通过越来越多的考试!不止音乐美术甚至连微机课都无一幸免!所有的学科都有值得学习的无数理由,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科目给予同样的关注,这种有悖于先贤“因材施教”的教育一天又一天地重复着,孩子的自由、快乐、好奇心与创造力就这样被教育一点点扼杀乃至泯灭,走进校门时孩子们眼里有光,脸上含笑,走出校门时很多人变成了目光呆滞,死气沉沉的书呆子。“理想的逐渐消失悲哀地证明了人类的努力遭受了挫折。”我们该如何担当!</p> 观 书 有 感 <p class="ql-block"> 儒家经典之作《大学》中开篇即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古代先贤们认为,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致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实地探查,是实验”,是生活实践。我们的教育曾经也是科学的辉煌的,远至汉唐,近到民国的西南联大,我们培养了无数熠熠生辉彪炳史册的思想家科学家,大师级人物层出不穷。可是一路走来,是我们将教育的本真弄丢了。</p><p class="ql-block"> 填鸭式教育、灌输式教育依然充斥着我们的课堂,这种教育方式扼杀孩子的天性,必将使教育结果走向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少的不再充当这样的教育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