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龙门

逢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白居易</p> <h3>  龙门石窟,心向往之,远甚于牡丹,待日而来,不可辜负,伊阙佛龛,每每感觉非喜出望外,而是在与想象进行一种‘兑现’。</h3> <h3>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直至北宋,各朝历代,估佛像造型各异,建造时间长达400余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何训田的千江月不觉萦绕耳边。(千江月是何训田谱写的一首佛乐,真正的烧机大作,全曲分三段:先是撼人心魄的佛鼓,然后是百人禅诗大合唱,最后是悠扬、空灵的笛声。如果可以真心建议戴上耳机,不用手机外放。)</h3> <h3> 石窟佛像密布于洛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大小各异,最小的仅有2厘米。</h3> <h3>  拾阶而上,卢舍那佛像如晨曦朝日显现。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从任意角度看都显睿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惧,长久驻足,不舍离去。</h3> <h3>  与佛法造诣形成剧烈反差的是破坏损毁,满山的石窟如千疮百孔般透射着自己的沧桑。据介绍,石窟真正毁灭性劫难,是1907年到1935年,原据日本人学者关野贞在他的《支那文化史迹》中记载:“洞窟中的多数佛头,能取下的都卖给了外国人”……。个综原因,供世人唏嘘。</h3> <h3>  “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卢舍那大佛凝望的洛河对岸是香山琵琶峰岸-白园。"龙门涧下濯尘缨,拟作闲人过此生",公元829年的东都洛阳,迎来了刚刚卸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代诗仙结束了他近20载的仕途生涯,那个倡导“新乐府运动”,用诗歌讽喻,补察时政和反映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把自己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留给了这里,从此再也不曾离开。</h3> <h3> 传说的夜游龙门,被告已被取消,难以想象当灯光点亮整个石窟是何等的视觉奇观。</h3><h3> (以下图片皆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