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万氏受姓始祖芮伯万(之二)

福虎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苏淮安万氏受姓始祖芮伯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迁淮21世孙 万福凯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目录:</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一、万氏始源</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一)、黄帝尊为华夏人文始祖</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二)、周武王始封姬姓芮国,其国君称“芮伯”</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三)、芮伯万为春秋时芮国国君,后裔以其字为万姓</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二、芮伯万和芮国考</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一)、殷商芮国地望考辨</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二)、西周时期芮国地望考辨</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三)、 春秋芮国地望考辨</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四)、芮国迁徙的过程</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五)、春秋早期的芮伯万和芮国</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三、芮伯万和两周墓地考</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一)、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二)、陕西澄城刘家洼春秋墓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接之一)</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二、芮伯万和芮国考<br><br> 芮国是从商代晚期便已见诸于史籍并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早期的一个小诸侯国。殷商芮国,西周芮国和春秋芮国的芮国地望有多种说法。<br><br>(一)、殷商芮国地望考辨 <br> 据《左传·昭公九年》记载:“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意思是夏朝时由于后稷对我们的功德,魏国、骀国、芮国、岐国、毕国,成为我们的西部领土。说明古芮国在夏商时就已经存在,而且方位也说得很清楚,在西部。北宋《广韵》记载:“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其后为齐、甫、申、吕、纪、许、向、芮。”最早的芮国为姜姓,是商朝的方国。关于殷商芮国的地理位置有二种说法。<br><br> 第一种:殷商芮国陕西大荔说<br> 《诗•大雅•公刘》:“芮鞫(jū)之即”,郑玄笺:“芮之言内也。”即指水流向内凹处的土地。青铜器铭文如《芮叔宽父簋(guǐ)》、《芮公鼎》等文字中“芮”也作“内”。《后汉书•郡国志》:“芮,短也。”。从芮国以地理状态命名的初始含义上看,它最初的地域位置应位于陕东、晋西的河水短凹处平原,在渭河、洛河汇入黄河之处,即今陕西大荔朝邑南和山西芮城。这两个地方相近,为陕西、山西交界,也与当时东面的虞国相邻,虞国的位置在今山西夏县以南和平陆一带。<br>殷商时期古芮(内)国是跨黄河而治,殷商芮国的都邑在陕西大荔朝邑南三十里,山西芮城则是是芮国的疆土,或是另一处芮国城邑。<br> 陕西洛河与渭河相交的北岸是古文献中所说的“南芮城” ,实际上也与山西晋南的芮城比较近, 只是一水之隔。 可能是本来处于“南芮城” 的芮国越过黄河向下发展,直至东芮城(山西芮城) 才与原在晋南的虞国发生了土地纠纷。《秦本纪·正义》按:“(陕)州,芮城县界有芮国城 , 盖是殷末虞芮争田之芮国是也。”此说弭合了两国分居黄河两岸 , 相距较远的问题。清代雷学淇的《竹书纪年又证》 也认为“殷之芮在解,周之芮在同”,清代时芮城县在解州管辖之内,而虞国在山西平陆县,两地相邻。《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曰:“故虞城在陕州河北县东北五十里虞山之上,虞国也。故芮城在芮城县西二十里,古芮国也。 ”《史记・五帝本纪》《索隐》云: “虞,国名,在河东大阳县。”《史记·集解》引《地理志》谓“虞在河东大阳县 , 芮在冯翊临晋县”。《史记·秦本纪》索隐云:“芮国冯翊临晋(大荔)。”陕州河北县即今山西平陆县,陕州芮城县即今山西芮城县,两县田地相毗邻,才有虞芮争田的事。<br> 殷商芮国最早见于《诗经· 大雅· 绵》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guì)厥生。”毛传曰:“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两国既然有土地争端,则芮国与虞国土地毗邻,城邑接近。虞国之存有《左传》 晋献公假虞伐虢,以及考古发现的春秋虞侯政壶为证。《史记·周本纪》载,约在三千多年前,两个古国发生过“虞芮之讼”,起因是土地纠纷,双方互不相让,只好请周西伯姬昌裁决,结果是“虞芮让畔”。<br> 《史记·周本纪》(《史记》117页):“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意思是说:周国国君(西伯)姬昌私下里行善积德,在诸侯中享有很高威望,有事都来找他断决公平。虞国和芮国为了争夺一块土地,互不相让,虞、芮两国君就议定相随到周国去,让周西伯姬昌给予断决。他们一进入周国,就被周人文明礼让的民风所震撼,只见“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民俗皆让长”。“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这两位国君不禁羞愧地说:“像我等所争,是周人耻之,我们有何面目上君子之堂,让周人给评理呢,是自取其辰啊”。于是,从周地回来后,都主动地要把所争的土地让给对方。结果双方都推让不受,这块土地便被闲置起来。后人称之为“闲田”或“闲原”。今芮、平两县交界处的西侯、洪池及岭底、陌南东部,还留有闲田、让畔城等古迹,以及“虞芮让畔”的典故。<br><br> 第二种:殷商芮国芮水流域说<br> 有学者根据文献中芮水的存在,推断殷商姜姓芮国在陕甘边界的芮水流域,芮水,即汭水,即今天陕甘交界的泾河支流黑河,在今汭河上游,发源于甘肃华亭县关山东麓,芮水当以芮族得名。而虞国在陕甘边界的虞山,两地相邻,因此有争田故事。另有芮水流域说的分支说,殷商姜姓芮国靠近周族的“汧陇”地区,即今甘肃陇县、陕西宝鸡一带。<br> 《地理志》汉汧县有“吴山在西。古虞 、吴通”,“ 芮水出西北,东入泾”等考证 , 有学者认为“ 是虞 、芮同在陇县,地相毗邻,地在岐山西北,古之虞 、芮当即在是”。《汉书· 地理志》右扶风郡下的“芮水 , 出西北 , 东入泾”之芮,地点在今甘肃华亭县 。当初虞芮两国携手朝周,由周文王仲裁两国争端,文王的都城在岐周,也就是陕西宝鸡,而虞、芮两国若在陕西陇县、甘肃华亭县一带,那么就很容易受到文王的控制。《尚书· 西伯戡黎》 疏引《尚书大传》 曰: “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质,二年伐邘,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有人以为如果芮在河洛,芮伯需横穿当时的整个秦疆数百公里,到岐周去,路途很远不太可能。其实虞、芮两家一入周境,就受到周人的文明礼让的民风感动,并没有不远千里去面见周文王,周文王也没有当面调解。虞、芮只是受到周的尚礼之风的影响罢了。殷商芮国在芮水流域的说法,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考古发现可以证明。<br> 以上二种说法,多数学者认可第一种说法,即殷商芮国陕西大荔说。笔者也认可第一种说法。<br><br>(二)、西周时期芮国地望考辨<br> 周王朝建立后,芮国是畿内诸侯芮伯的采邑。西周芮国的地理位置,传世文献有相左之处,一说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一说在山西省芮城县,一说芮国是在甘肃华亭县 。<br><br>1、西周芮国在陕西大荔说比较可信<br> 陕西大荔之芮是最早且有明确史料记载的,较为可信。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曰“左冯翊临晋县有芮乡,……故芮国”,班固自注曰:“临晋,故大荔,秦获之,更名。有河水祠。芮乡,故芮国。莽曰临晋。”也就是说,汉代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所辖芮乡是西周芮国的所在,在今陕西大荔以东、朝邑以南,正当洛河入渭及渭水入黄河处,邻近魏。而魏之地望有《史记・魏世家》《正义》 云“在陕州芮城县北五里”。<br> 《左传》桓公三年杜预注:“芮国在冯翊临晋县(大荔)。”谭其骧先生《中国历史地图集》将西周芮国定在朝邑镇之南,洛河渭河交汇之处。《秦本纪·正义》 引《括地志》云:“南芮乡,故城在同州朝邑镇南三十里。又有北芮城,皆芮伯国。”同州本是大荔,大荔县治在朝邑镇以西,朝邑镇以南即大荔县治东南方向,正与唐代的南芮乡之说相符合。《路史•国名纪》引《六韬》佚文曰:“文王质虞芮之讼,暨师武伐纣,乃收虞师、芮师。”雷学淇认为武王收编虞芮之师之后,“更封芮于河外。”雷氏所说的河外指的是黄河以西的陕西大荔。<br>西周姬姓芮国不是《诗经》“虞芮质厥成”之芮,文王之前的姜姓芮国早已存在。周之姬芮乃是封于前代姜姓芮国疆土之上的,此在周代有诸多例证,如《左传》桓三所言之魏国,《史记·魏世家》《正义》引郑玄《诗谱》云: “姬姓之国. 武王伐纣向封焉 ” 晋献公十六年灭之,以封战国七雄魏之先祖毕万。毕万也是万氏主要受姓始祖之一,另文论述。<br><br>2、西周芮国在山西芮城说可以排除<br> 西周芮国在山西芮城说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河水四》。郦道元根据芮国史事,推测在大荔故芮之外,山西芮城也是一处芮国城邑。郦氏又据春秋时芮伯万被放逐后曾出逃至魏地(今山西芮城县),推测芮城县是芮伯万的旧有疆土,其文曰:“斯城亦或伯万之故画”。唐《元和郡县图志》曰:“古芮城,在县西二十里。古芮伯国也。”山西芮城说是出现较晚的一种观点,山西芮城尚未发现两周时期芮国的遗址,可以排除山西芮城为西周时期芮国都邑的可能性。<br><br>3、西周芮国在甘肃华亭说并不可信<br> 西周芮国在甘肃华亭说是芮水流域说的分支。从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铭文反映的情况看,西周早中期,芮国与山西境内的霸国、倗国交往密切,而陇东各国则没有发现过与芮国相关的铜器。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显然西周的芮国应当距离山西绛县、山西翼城较近,甘肃与山西隔着一个陕西省,与山西各诸侯国有密切联系的西周芮国不可能在甘肃华亭,甘肃华亭说也可排除。既然西周中期芮国不在甘肃华亭,山西芮城说又是后出的推测。那么,陕西大荔就是西周芮国的地望了。<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