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齐鲁科学大讲堂第38期</p> <p class="ql-block"> 五月繁花似锦,<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绿荫如海,一切都显得那么热情洋溢,生机盎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5月11日,我们罗庄区小学科学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如约相聚齐鲁科学大讲堂第38期临沂专场。</span></p> <p class="ql-block"> 本期科学大讲堂仍然和以前一样,分为三个环节进行:首先,分别由周晓静、杨少华、杜云、赵丕显四位老师进行课例展示,然后是王宪芳、李芳两位专家对这四节课例进行点评,最后是省科学教研员卢巍主任总结讲话。</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在课例展示环节,四位老师针对自己开发的课例,从课标要求、内容组织与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等十个方面,一一做了赘述,阐明了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策略等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中可以看出四位老师在课例展示背后所做的大量的、精心的、深入的研究,这种踏实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每个科学老师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课例展示的四位老师其中有两位是我们工作室的同伴,一位老师是我们科学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周晓静老师,还有一位老师是我们科学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赵丕显老师,看到自己身边的同伴侃侃而谈的赘述自己研发的课例,隔着屏幕一方面我们为自己身边优秀的同伴感到自豪,一方面也着实感到了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内心默默告诫自己要潜心学习,拉小差距。</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在专家点评环节,王宪芳、李芳两位专家分别对四节课例进行了点评,先从整体上点出了每节课的亮点和不足,然后针对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提出了修改意见。并针对天气这部分的教学,整体提出了三点建议。</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两位专家的点评,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待一节课,如何评价一节课,如何思考一节课。</p> 卢巍主任总结 <p class="ql-block"> 最后卢主任对四节课例的开发者的努力付出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向所有教科学的老师提出了建议希望。卢主任的总结,让我们深感一名科学老师的责任之重,同时也为我今后如何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p> 工作室成员学习倩影 <p class="ql-block"> 活动全程两个多小时,全体工作室成员认真的学习记录,留下了最美的身影。</p> 学习收获 <p class="ql-block"> 观看完直播后,工作室的成员认真撰写了学习体会,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齐鲁科学大讲堂第38期学习体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婕</p><p class="ql-block"> 5月11日上午,第38期齐鲁科学大讲堂如约而至。本期大讲堂分为三个环节进行:课例展示、专家点评和卢主任总结。在课例展示中周晓静、杨少华、杜云、赵丕显四位老师经过精心准备,从课标要求、内容组织与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方面出发,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着在王宪芳、李芳两位专家的点评和卢主任总结中,我又收获满满:在教学中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一节课内的教学内容要适当取舍,找准着力点,探究要追求“一英寸宽,一英里深”,不要蜻蜓点水,也不要面面俱到;在活动设计中要避免与其他课例重复,设计时要注意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教学工作中要学习每位老师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一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东省小学科学网络教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齐鲁科学大讲堂第38期——临沂专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习体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临沂七小 胡振娟</p><p class="ql-block"> 5月11日上午,山东省小学科学第38期齐鲁科学大讲堂如期而至,我市四位老师展示了自己的研发课例,其中一位老师是我们科学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周晓静老师,其中还有一位老师是我们科学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赵丕显老师,看到自己身边的同伴侃侃而谈的赘述自己研发的课例,隔着屏幕我一方面为自己身边优秀的同伴感到自豪,一方面也着实感到了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内心默默告诫自己要虚心向他们学习,慢慢成长,逐渐拉小与他们的差距。所以,这次我听得特别认真。</p><p class="ql-block"> 本期科学大讲堂仍然和以前一样,分为三个环节进行:首先,分别由周晓静、杨少华、杜云、赵丕显四位老师进行课例展示,然后是专家对这四节课例进行点评,最后是卢主任总结。</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环节课例展示过程中,四位老师针对自己开发的课例,从课标要求、内容组织与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一一向我们做了汇报,从中可以看出四位老师在课例展示背后所做的大量的、精心的研究,这种踏实的研究精神值得我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点评环节中,王宪芳、李芳两位专家分别对四节课例进行了点评,先从整体上点出了每节课的亮点和不足,然后针对每一个环节提出了修改意见。给我的感觉就是点评的特别细致、中肯。其中李芳老师对四节课例的评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她在点评课例时的一些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例如她对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见解。她认为:在实践中,有些老师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简单的理解为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几乎完全放手,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失去了教师合理而充分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是表面化的、形式化的,其思维活动是低层次的、重复性的,学生的学习是低效的。所以说,课堂中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统一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两者并不截然对立。通过她的讲述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p><p class="ql-block"> 还有她在评《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中“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环节提出的建议:依照课本上的“要下雨了,人们的反应一样吗”这个活动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有观察、有思考、有依据的去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扩大范围,可以为学生出具其他不同天气现象,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还有哪些?让学生认识到天气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天气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我觉得这样设计更有层次性,先让学生了解相同的天气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影响不同,让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的视角看待、解读客观事物;然后再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天气会对相同的人产生的影响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天气影响两面性的认识,锻炼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通过两位专家的点评,让我知道了每节课例设计的优点是什么,不足在哪里,哪些环节还需要改进,哪些地方是我们曾经忽略的,顿时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最后卢主任对四节课例的开发者的努力付出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向所有教科学的老师提出了建议希望,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中,要紧扣课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探究要追求“一英寸宽,一英里深”,不要蜻蜓点水,也不要面面俱到……卢主任的总结,让我深感一名科学老师的责任之重,同时也为我今后如何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总之,非常有幸在齐鲁科学大讲堂38期与各位名师和专家“相遇”,也为身边有这样的优秀伙伴而庆幸,今后要做的就是认真学习,追上他们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科学思维真正发生</p><p class="ql-block">——山东省小学科学课例开发反思活动</p><p class="ql-block"> 沂堂小学 赵丕显 </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很荣幸能加入临沂市小学科学颜世萍名师工作室,并获得山东省小学科学课例开发任务。开发课例的过程是漫长的,几个月来,深得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徐科长和工作室领衔人颜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得以按部就班的进行。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应该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在科学课堂中真正发生。</p><p class="ql-block"> 一、让教学活动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真正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教,不能高估和低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学习的主角学生,一切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情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这一部分比较容易把握,联系学生以往的学习经历就可以把握。其次,我们要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经历的事物不同,造成了生活经验的差异。我们要根据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在学生中间去寻找可能经历的教学经验。我们还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和我们的认知有着较大的差距,不能以我们的认知特点去分析学生,而不是分析自己。</p><p class="ql-block"> 二、为学生提供最好是真实的,是原创的。我们所实施的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都要提供真实的、身边的情景,包括图片、视频。当然,原创的资料更好,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p><p class="ql-block"> 三、不要拘泥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宽松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能仅仅依靠现成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 接分析,不能把学生学习变成资料分析。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当然,学习资料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搜集,课中交流,形成统一认识。教师提供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想不到或者找不到的资料,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搜集相关资料。</p><p class="ql-block"> 四、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情景可以由教师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形成一种冲突或需要。学生提问的动机也可以建立在前一个活动之上,也就是前面那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我们常说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开端,一切探究活动都要从问题开始。</p><p class="ql-block"> 五、宜简不宜繁,开门见山更好;不要处处设置问题,处处探究。科学不需要绕圈子,让科学探究成为科学教与学的主要途径。作为案例开发,教师在利用时最需要知道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应该明确。</p><p class="ql-block"> 最后,借用卢主任的一句话: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教育,通过格物致知,才能身修则家齐,家齐则国平。我们科学教育担当的责任非常重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东省小学科学第38期网络教研活动反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临沂第五实验小学 周晓静</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1日,山东省小学科学第38期网络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我市四位老师展示了自己的研发课例,包括自己研发的《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在课例展示前期,我们做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徐科长、颜老师和团队的伙伴们也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现自己开始时低估了这节课,仅仅是确定规范的天气符号就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不同的专业网站、不同的APP等所使用的符号皆不相同,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到底该设计哪些活动合适?是不是过难?会不会太简单?如何把简单的内容挖出一英里深,又符合他们的认知?如何和后面几课的内容更好地衔接,又不会过多的跨越和干涉……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是一直在反复地思考和斟酌,今天有幸聆听到专家们的宝贵建议,再反思这一节课,感觉还有几点需要再改进:</p><p class="ql-block"> 1.教学目标中的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是分析不同的天气符号,与所表示天气的关系。李芳老师建议由学生读谚语,画出谚语中所表示的天气,改为分析解释谚语中蕴含的天气现象。这一环节在讨论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修改的状态,后几课中也有关于谚语的搜集和了解,在本课中到底应该了解到什么程度,开始时是拿捏不太准的,今天听了专家的建议,我个人觉得可以在引导学生画出表示天气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谚语中蕴含的天气现象。</p><p class="ql-block"> 2.基础活动中,李芳老师建议把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这个问题可以放在后面,又用规范的天气符号之后。除了让学生搜集图片之外,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认真仔细观察近几天的天气,要求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对太阳、云、温度、风、降水等天气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可以拍下照片带到课堂中,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感性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判断天气,建议老师提前拍摄一些学生熟悉场景中天气现象的照片,事实补充一些没有拍摄到的天气现象的图片,拉近学生与天体现象的距离。王先芳老师建议指导学生结合已有体验和观察充分描述天气现象。提供的图片要凸显天气特征,还要有结构性,图片或视频的结构性越强,学生发现和描述的就越多。如,晴天,有时无云,有时有少量的云;晴天与阴天比较观察;有无太阳,光线的强弱,云量的多与少,颜色的浓与淡你,干燥与潮湿,热与冷等等。语言描述的过程就是思维外显的过程,的确,这些细节性地引导应该在具体过程中有所体现,反思自己的设计的确是不够细,不够深入。</p><p class="ql-block"> 3.理解明确所学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落实于生活,可以补充更多的天气符号,如霜、冰雹、雷雨等,让学生猜测引导学生找到天气符号的特点和规律,加深学生的认识。在如何应对特殊或极端天气这一活动中,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比如沙尘暴、浮尘、扬沙等极端天气,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交流,交流透彻,抓住一个极端的天气,让学生交流透彻。然后教师再补充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的多样性,并了解应对极端天气的基本常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另外,天气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对于自然事物或现象的态度,不建议用个人好恶去评判。</p><p class="ql-block"> 4.拓展应用环节做老师布置学生课下坚持记录一周的天气,并用规范的符号做好记录。李芳老师建议要明确告诉学生,在一周后要开展交流展示活动,以促进学生坚持记录,培养学生坚持中长期观察的习惯和科学精神,将课外拓展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本节课是天气单元的起始课,可以在本课中应该给学生讲解或者是渗透一下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帮助学生初步从整体的联系的视角来认识天气现象。王先芳老师也建议在记录表中补充观察地点、记录人等信息会更规范,建议都非常中肯。</p><p class="ql-block"> 总之,能参加本次资源开发活动,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一节课的设计,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大团队中,向专家们学习如何整体把握课标、如何准确分解课标要求、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有效组织教学,向同行伙伴们学习每节课的精彩设计、独特创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感谢卢主任、徐科长、颜老师和各位专家的引领、指导和帮助,努力珍惜每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我们的网络研修活动也定能让更多的科学老师受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