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飞]大堡津初考

心在路上

<p class="ql-block">  宋代《元丰九域志》记载:保德军,津二,咸平四年置。大堡军,西南四十里;沙谷军,北五里。“津”为古代的重要渡口,天津、孟津、君子津即是以津而命名的地名。一般的渡口大概不叫津,凡是位置险要,设卡收税,有驻军的官渡大概才以津来命名。宋《武经总要》记载:“大堡津,据一川之口,在军西南四十里,去合和津七十里,置铺七”。从以上记载看,大堡津应该是当时保德军西南管辖之地的重要渡口,并有部分驻军,成为保德军的分支。</p><p class="ql-block"> 那么问题来了:沙谷津据军城北五里,很明显就是现在的东关。大堡津到底在哪里?如今却存有不少疑议。有人说是故城,有人说是花园村。笔者认为大堡津的位置应该在现在的韩家川村。</p> <p class="ql-block">  首先从距离保德军驻地(现在的城内村)四十里看,花园村和故城村都不符合。从现代高德地图看,故城村据城内村不足18里,花园村据城内村不足20里,与上面记载的西南四十里完全不符合。即使是《保德州志》也记载:“花园子渡在州西二十五里。故城渡在州西二十里。”&nbsp;很明显这两个村不是大堡津所在地。 </p><p class="ql-block"> 其次从控一川之口的记载看,花园村和故城村并非位于川口,两地没有其他河流汇入黄河,因此谈不上“控一川之口。”《保德州志》卷二·形胜第二记载:石堂水在州南四十里,由韩家川入河。&nbsp;今天的石塘河已经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水量较小,大概北宋时水量还较大,河水汇入黄河,正好符合“控一川之口”的记载,因此韩家川是符合大堡津位置的唯一选择。</p> <p class="ql-block">  《保德州志》明确记载:“柴家窊渡,在州西三十里,韩家川渡在州西五十里。”宋时的记载和康熙四十九年版州志的记载中,韩家川似乎和我们推断的距离差了大概十里,但这也许是古人步行度量的差距而已。但绝不会是花园村。</p><p class="ql-block"> 再仔细看,韩家川村对面为府谷郝家角,<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郝家角和高尧峁村所夹大川正叫大堡川,</span>郝家角村过去也是一个渡口,因此两个渡口之间的往来,应该是河东和河西的重要通道,也正是北宋和西夏反复较量军需物质运输的另一个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 柴家窊,即现在的柴家湾村。从记载综合考究,柴家窊村显然不能“控一川之口”。因此笔者再次确定,宋代保德军设置的大堡军,后来的大堡津正在现在的韩家川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