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芳菲歇去,夏木阴阴。山东省道德与法治教研大讲堂线上活动伴着蔷薇花开如期而至,本次活动就坚持素养导向,提升命题水平的主题,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姜老师进行了以“‘牛’转乾坤需奋‘题’——从铸魂育人的视角选题、组题、命题”为主题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 关于试题,姜老师首先抛出三个问题:评价是否离得开试题?新的评价需要什么样的试题?您用的试题符合新的评价要求吗?随后姜老师以网上试题、线下试题为例,指出现在命题存在与时代脱节、选项思维含量较低、与情境无关等问题。姜老师表示通过刚才展示的试题,有优秀的也存在低质量的,但这都对我们的选题、命题和组题提出了高要求。</p> 宏观辨清方向 <p class="ql-block"> 从2018年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到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总体改革方案》,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可以不拘泥于本学科,而是跳出道德与法治学科,观其他学科试题之变化。姜老师列举高考数学、物理的试题,研究命题发生的变化。他总结到,曾经认为数理化换汤不换药,后来发展到换汤也换药,如今把碗也换了;试题里面融入了日晷、卦和拔罐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文字阅读量也随之增大等一系列命题的改变;相应的政治学科也是融入了以足球为代表的体育元素,落实了五育并举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变化?根本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面对命题发生深刻变化,更要找准站位、明晰评价顶层设计。姜老师指出,从2015年起,在教育功能、评价理念和评价模式上考试模式都有了新的转变,立德树人的要求如今已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姜老师详细分析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考什么、怎么考、咋命题、啥要求四部分内容。他强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规则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选组命题不能原地打转,而是从宏观辨清方向,准确乘改革之风前进。</p> 中观准确定位 <p class="ql-block"> 在中观准确定位环节,姜老师围绕着考试评价体系框架进行详细讲解。考试评价体系可以概括为“一核、四层、四翼”,具体为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这些都依托于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简单或复杂这两层情境。姜老师就试题情境、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这五项内容展开详细讲解。</p> <p class="ql-block"> 一、试题情境。命题需要创设良好的试题情境,试题情境要体现核心价值。试题情境一般分为简单情境(选择题)和复杂情境(材料性、非选择性)两类。姜老师通过理顺2020年潍坊中考题目,指出每个题目都依托一定的试题情境,告诫老师们以后在选题、组题和命题时一定要设置情境,学会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地发掘命题,明确无情境不命题、不教学、不训练的要求。最后姜老师结合梳理的2021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十大热点问题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关注和适度方面分析了选择试题情境的基本原则。</p><p class="ql-block"> 二、核心价值。姜老师就核心价值的含义展开详细论述。他指出,核心价值里的德智体美劳正是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落实。他用“五力兼备,前排就位;三观不对,全都白费”的幽默话语点出核心价值的地位,并表明核心价值也是今后的命题方向。</p><p class="ql-block"> 三、学科素养。由核心素养转化成的学科素养是一个综合品质,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方面。在考试命题中,学科素养更加细化具体。姜老师选取了以李登海、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玉麦香、马旭、潍柴谭旭光等人物素材的主客观中考试题来分析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如何考查,总结出创设情境,引导从“做题”走向“做人做事”的命题规律,提醒各位老师一定要创设真实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从做题走向做人做事。</p> <p class="ql-block"> 四、关键能力。形成和发展学科素养,离不开关键能力。道法学科关键能力包括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构建、反思与评价五部分,其中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属于基础层次,探究与构建属于较高层次,反思与评价属于高层次。前三者适合选择题考查,全部能力都能够在非选择题中体现。姜老师就“关于治理高空抛物坠物的‘呼’与‘应’”试题进行探究与构建能力的讲解,告诫各位老师不要局限于对于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 五、必备知识。作为四层里最后一层,必备知识是指学习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践活动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包括核心概念、主要原理、基本理论观点、重要论断等。姜老师根据2020年中考试题梳理了主干知识,供大家分享参考。</p> <p class="ql-block"> 在选题、组题和命题时要特别关注:教材变动之处、时政升级之处和课标调整之处。从一核四层四翼中,姜老师带领大家再次回顾2020年中考试题,总结出以下几点要求:要落实“六个下功夫”基本要求,发挥学科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要围绕重大时代主题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体现内容改革要求;要突出关键能力,优化考查方式,助力发展素质教育。</p> <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命题的趋势是在发展变化的:要打破固化形式,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要重视逻辑推理与分析,考查思维过程与品质;要更加重视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考查;要突出考查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选择性。</p> 微观潜心研磨 <p class="ql-block"> 在微观潜心研磨环节,姜老师详细讲解了常规命题策略,提醒老师注重选题、组题、命题的基本要求,注重“无情境不命题”,要关注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适切性、新颖性和丰富性,不断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和选择性等,为老师们选组命题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最后,姜老师向老师们提出了小小建议——老师们要通过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选题、组题、命题的能力。从改造试题到仿造试题再到创造试题,老师们终将百炼成钢,将选组命题养成自己的习惯,渐次达到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三重境界。</p> <p class="ql-block"> 征程漫漫,唯有奋斗。道德与法治命题改革春风已来,愿我们借线上研讨之力,直挂云帆沧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