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自然中生长 在生长中聚力</p><p class="ql-block">——例谈幼儿园“自然生长”课程图景</p> <p class="ql-block">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推进,园所在追随儿童的需要,挖掘资源、用好资源,建设幼儿感兴趣的、促进幼儿发展的、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又持续的探究。园所依托城郊结合的地域特点,以生活资源发掘与利用为切入点,探索出城郊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践路径,勾画了以“自然生长”为主要表达的个性化课程建设追求。通过“自然生长”课程的建设,营造了适宜的儿童生活环境,明晰了课程背后的文化线索,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幸福,助推了家园的深度链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课程名片。</p> <p class="ql-block">我园将课改作为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升园所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经过几轮的实践与探索,我园依托城郊结合的地域特点,以生活资源发掘与利用为切入点,探索出城郊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践路径,勾画了以“自然生长”为主要表达的个性化课程建设追求。“自然生长”既是课程实践的出发,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是课程落实幼儿发展、推动园所、教师、家庭多方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与追求。“自然”是课程资源,是生活环境,也是幼儿发展方式与状态的追求,即顺应其学习特点与规律,当然幼儿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生长”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简单介绍园所现阶段依托资源开发利用完善课程建设,用生活资源助推课程的生发与生长过程中的活动生成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b>01生活资源成为课程的生发点</b></p> <p class="ql-block">课程内容的来源很多时候决定了课程实施的质量与走向,选择来自幼儿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可以持续关注的真实话题,往往会引发幼儿更积极的兴趣,带来更丰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筛选时,更多的去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需求及问题,基于观察,寻找生活中资源利用点、活动教育点、游戏生成点、生活价值点,让课程创意、环境创设等来源并回归幼儿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案例一:一棵枇杷树引发的探究</p><p class="ql-block">在我园的院子里有一棵伴随幼儿成长的枇杷树,枇杷树的生长轮回陪伴了一批又一批的幼儿学习成长、感悟生命,枇杷树成为了幼儿的玩伴,成为了幼儿学习的载体,成为了我们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如今年六月,大班的幼儿就再一次与其发生了有趣而又充满成长的互动。</p><p class="ql-block">六月仲夏,班级门前的那棵枇杷树的果子逐步由青变黄,引起孩子的注意,他们常常利用餐后、过渡环节等时间跑到枇杷树下,议论着、分享着,甚至有的孩子还站在石头凳子上摘枇杷。学习就在眼前,课程就在身边,利用身边的资源与幼儿一起探究,一起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大自然就是活教材。”于是我们与枇杷树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观察与讨论一:关于枇杷树你已经知道了什么?</p><p class="ql-block">馨悦:我已经知道了枇杷树是四月份或五月份结果。</p><p class="ql-block">星语:原来枇杷树里面的种子特别大。</p><p class="ql-block">沐阳:它的种子像板栗。</p><p class="ql-block">宇晨:枇杷是能治感冒的。</p><p class="ql-block">明耀:枇杷的皮可以剥下来,它的肉有些酸,有些甜。</p><p class="ql-block">响响:我知道有的枇杷是一颗种子有的枇杷是两颗种子。</p><p class="ql-block">雨星:我知道枇杷可以做枇杷肓。</p><p class="ql-block">芯彤:有的枇杷肉是超级多的,有枇杷肉是超级少的。</p><p class="ql-block">承昊:它没熟的时候是绿的。</p><p class="ql-block">观察与讨论二:关于枇杷树,你还想知道什么?</p><p class="ql-block">影萱:我想知道枇杷树有多高?它有多粗?它是先开花还是先结果?</p><p class="ql-block">明耀:我想知道它的叶子为什么那么长?</p><p class="ql-block">宇晨:为什么枇杷的果子没有成熟的时候是绿色的,成熟以后就变成黄色的呢?</p><p class="ql-block">可可:为什么它的果子那么小?</p><p class="ql-block">儒怡:为什么里面有那么多种子?</p><p class="ql-block">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在这里感受到了什么叫一百种思考,幼儿通过大脑思考运用语言、动作、记录等表征方式表达心中的未知,可见问题意识在碰撞中建构,在思考中绽放,在对话中呈现。</p><p class="ql-block">生成活动一:枇杷树的写生</p><p class="ql-block">影萱:这两种植物的叶子长的不一样,这个桂花是一上一下长的,这个垂槐的叶子是面对面长的(两只手腕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响响:好像枇杷的叶子是长在一起,就是一簇一簇长的。</p><p class="ql-block">晨晨先画一片叶子,紧挨着叶子又画了一片两片。潇潇在枇杷树的左右两边分别画了石头椅子和花架。</p><p class="ql-block">生成活动二:枇杷树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孩子的世界永远是充满童话色彩的。关于枇杷树,他们心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p> <p class="ql-block">生成活动三:枇杷树的测量</p><p class="ql-block">枇杷树有多高呢?或许有4米?或许有2楼那么高?又或许有5个小朋友那么高呢?究竟到底有多高,量过才知道!</p> <p class="ql-block">生成活动四:枇杷树的果子</p><p class="ql-block">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吃的枇杷,想吃当然得我们自己想办法啦!摘果子,这可难不倒我们,瞧——</p> <p class="ql-block">生成活动五:枇杷果的保存</p><p class="ql-block">美好的事物总喜欢让它保留的久一点,再久一点。那枇杷要怎么样才能存放长久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科探区动手实验一下吧!原来,在盐、糖、草、螃蟹壳、水这几个“家”里,只有水才能帮助枇杷更久的保存呀!</p> <p class="ql-block">整个枇杷树的互动,问题来源于幼儿,又回归于幼儿,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相守三年的枇杷树,不但可以引发自主思考与问题探究,还可以激起双方思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大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探究欲。当然,这并不是孩子们与枇杷树故事的开始,更不是故事的结束,关于枇杷树,无论大中小班的幼儿都在不断的互动中产生新的故事,新的生长。</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生活资源助推课程的深度生长</p><p class="ql-block">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我们很多时候会面临幼儿兴趣不足,教育目标落实比较平面,幼儿的学习深度不够,课程的生命力彰显不够旺盛等现象。面对刺裂问题,我们发现在借力生活资源的利用后,很多话题的开展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幼儿的学习变得持续而有深度。如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数量问题,教师通过利用带孩子们与幼儿园小池塘里的鱼儿进行互动,轻松达成数数、分类等目标的同时,还陪伴支持幼儿开启了一段与小鱼的深度互动,打开了幼儿的多感官学习通道,拓展了幼儿语言、科学、艺术等多领域的经验发展,形成了《夏日炎炎,“鱼”我相遇》的生动案例。</p><p class="ql-block">案例二:夏日炎炎,“鱼”我相遇</p><p class="ql-block">生成活动一:“小鱼”初印象</p><p class="ql-block">一次午后散步时,幼儿园池塘里的小鱼吸引了孩子们的眼光,他们开心的跳着蹦着,一起聚集在小池塘边,“哇,好可爱的小鱼啊!”就这样议论着、分享着、还有孩子用小手指着说:“老师,我发现了一条黄色的大鱼哎!” 教师便及时地组织幼儿进行看鱼数鱼的活动,通过现场数、拍照数、自主数、共同数等形式,持续了幼儿对小鱼的探索热情,鼓励支持孩子们自由观察小鱼的基本特征,比如:小鱼的颜色、大小、条数等。然后当孩子们想知道池塘里的小鱼到底有多少条时,教师又再一次的支持和肯定孩子们得出的结果,通过多次验证、大胆尝试探索,引发一段小鱼的探寻之旅。</p> <p class="ql-block">生成活动二:探寻小鱼的一点一滴</p><p class="ql-block">在第二板块的活动中,教师聚焦孩子们对小鱼的观察,透过孩子们的视角,收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如:“为什么小鱼离开水就会死掉?”“小鱼到底吃什么?”“小鱼的身体结构有哪些?一些问题,迅速开展了亲子问卷调查、话题讨论等倾听幼儿的话语,勾画了小鱼的活动主题网络图,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发展。</p><p class="ql-block">这一板块中,教师充分关注问题的解决对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持续作用。在孩子们观察小鱼时,教师又能适时的抓住教育契机,总结、提炼,让孩子们有了对小鱼更多的认知。整个活动中,教师及时将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支持幼儿小鱼发起更深的了解与探究,丰富其经验。</p><p class="ql-block">生成活动三:玩转小鱼</p><p class="ql-block">在第三板块的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画一画、捏一捏,在绘画、制作小鱼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之后,通过实际操作再现小鱼的身体特征,通过艺术活动推动幼儿对事物的表征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提升。</p> <p class="ql-block">《夏日炎炎,“鱼”我相遇》活动中,我们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通过收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生活的活动中充分的感知小鱼,自然的获得了数学、艺术、语言等多领域的发展,顺应了幼儿的生长节奏,引发了深度的学习。幼儿在自主活动、自由发展、自然生长中,绽放了自在的生命状态,呈现出别样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课程:全员发展的重要抓手</p><p class="ql-block">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在发掘和利用生活资源推动课程发展的同时,也收获了通过课程建设推动全员全面发展的有效样态。我们通过“发掘———利用——发掘——”现有资源的方式,将许多资源变成了循环再生资源,不断提升教师的资源发掘意识和课程规划能力。</p><p class="ql-block">(一)资源成为课程,落实儿童多元发展</p><p class="ql-block">从上述案例的描述与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资源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我园教师充分发掘和利用园所周边一切资源,生成了多个生动、有趣的课程故事,如自然类“蛞蝓入侵”“我与‘絮’的相遇”“小满枇杷黄”,生活类“幼儿园换名字啦”“换牙我不怕”“幼儿园里来了男园长”,防疫类“我会戴口罩”“消毒小卫士”“话说英雄”,游戏类“纸箱变形记”“童话小镇”“消防管道”,等等。所有课程均来源于教师对幼儿问题的关注、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对幼儿话语的记录,并且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循环模式推动幼儿深度学习,使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彰显,园所课程理念不断凸显。</p><p class="ql-block">(二)课程成为资源,推动教师和园所发展</p><p class="ql-block">在落实课程建设的同时,我们将课程当成一种资源,将其转化为环境素材、教研话题、文化生长的根系与养分等,用以推动教师与园所整体发展。例如,课程建设中审议活动推动教师发展。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自我内驱力,定期进行课程前审议、中审议及后审议,优化原有主题内容,推动资源共享,实现课程优化,提升教师的课程规划和实施能力。课程建设的推进需要教师认真倾听、观察、反思和回应儿童的兴趣及表现,并且具有敏锐的资源意识,从而实现课程发展。我们从观察切入,从对话浸入,在分享中反思,使课程逐渐从预设走向生成,从静态走向动态,成为重要的资源,推动教师和园所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通过阶段性实践与探索,我们在追求“自然、本真、童趣”的教育之路上收获了更多的发展与成长。“自然生长”课程的建设,为幼儿园营造了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明晰了课程背后的教育线索,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助推了家园深度链接,形成了一张个性鲜明的课程名片。但是,这一切还只是开始。正如屠岸在《树的哲学》中所说:“我———愈是深深地扎下,愈是高高地伸展。”相信“自然生长”的美好愿景定会绽放独特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本文为“首届儿童生态教育成果线上展评”特等奖获奖作品,本文因版面限制,文字略有删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