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榆林,又称驼城。位于陕西省北部,无定河中游,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榆林是有名的塞上古城,是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榆林也是九边重镇之一,这里不但有长城及要塞镇北台,明代还曾三拓榆阳,建成规模宏大的城池。虽然岁月荏苒,物经沧桑,至今仍然保存丰富的文物古迹,成为灿烂历史的见证。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公布榆林为第二批国家历史名城。在名城简介中说:“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古长城边,著名的沙漠城市,是古代军事重镇和蒙汉贸易交往地。古城建于明代,现城墙大部分尚存,城内古建筑很多,有新明楼、万佛楼、戴兴寺、关岳庙以及牌坊等。城北有古长城、镇l北台、易马城、红石峡、雄山寺,还有凌霄塔、青云寺、永济桥等。榆林传统手工业发达,民间音乐榆林小曲脍炙人口。”</p> <p class="ql-block">榆林古城为明代构筑的砖城,城内大街为典型的明清街道,大街为六楼四牌楼骑街,素有“南塔北台中古城,云楼骑街天下名”之称。</p> <p class="ql-block">钟楼位于榆林城大街中心,楼为四层,二、三层用水磨砖砌成,四角八字形水磨砖,圆柱贯通二楼。顶层为重檐八角亭,楼高24米,长20米,宽14.8米。四面洞口有石刻横匾“北临雁塞”、“南控乌延”、“芹水流芬”和“驼峰拥翠”。</p> <p class="ql-block">凯歌楼原名怀德门。北与鼓楼对峙,南与钟楼相望。洞口通南北大街,洞口披檐,楼二层全木结构,分南北两院,东西建有配殿。楼口四角建有角亭,楼南洞口上刻“古怀德门”四字。</p> <p class="ql-block">新明楼,又称星明楼。在榆林城南大街中心,北与钟楼、南与万佛楼遥相对峙。楼高18米,楼基为四座石台,周长180米,四面有道。石台上四根通天大柱直达楼顶,24根立柱围衬。楼分三层,木构纵横,榫卯爻接。楼顶和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甬瓦。顶脊尖端有立体龙兽相对耽望。飞檐檩下,雕梁画栋,玲珑秀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鼓楼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与凯歌楼遥相对峙。南北长22米,东西宽21.8米,高18.5米。城台当砖砌窑洞一式,洞顶只有东西走向四块大砖相连构成穹顶。洞开四门,通东西南北街道。台上建二层楼,分南北两院,各院均有配殿,南院有木牌楼一座,非常精巧。此接是榆林骑街六楼中最早的一座。1976年拆毁,2004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又名四方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楼为十字歇山重檐三滴水木式结构,高19米左右,楼台为四座长宽5米的正方形,四面有道。台上四根通天柱直达楼顶,24根立柱围衬。二层为文昌殿,三层为魁星殿。此阁毁于1956年,2004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万佛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砖砌四孔窑洞式城台,洞可穿行。台上建二层楼。楼长29.6米,宽18.4米,高18米。南洞左右各有天门、地门,拾阶可通楼上。第一层楼北是观音殿,楼南是孔雀明王佛殿,分为南北两院,东西各有配殿三楹。第二层为通殿,外围木栏杆。原有佛像万尊,故名万佛楼。</p> <p class="ql-block">榆林古城内的居民院落以四合院为基本形式,房屋青砖灰瓦,飞檐走兽,构造精美,有所谓“五脊六兽,穿廊虎抱”的传统做法。规范的四合院前有照壁,两侧为精美的垂花门,庭院宽阔,多达四进院。屋前有廊,雕梁画栋,非常富丽。</p> <p class="ql-block">榆林民俗博物馆展出的部分展品。</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5公里的红山上,建成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明长城上建立的一个最大的观察所,是西北地区长城要塞之一,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台。台总体呈正方形,高四层28.5米,外砌砖石,内夯黄土,体积逐层递减,上设女墙、垛口。面积5056平方米。第一层为外城,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内墙高5米,外墙高10.20米。东墙南侧置城门,东南内侧置砖铺马道。第二层周长128米,高11米,台南墙中开设券洞,内置砖石踏步。第三层周长86米,高4.10米。第四层周长35.44米,高4.40米。台的每层上有台阶可登。镇北台依山据险,俯视四野,登台远望,方圆百十里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又称雄石峡,在榆林城北三公里处。东西石壁对峙,峡中水流湍急。明成化八年,余子俊为陕西副都御史巡抚延绥,驻榆林,凿石开渠,引水由西而下,与无定河合流,定名榆溪河。向晚,夕阳映照,红石耀目。“红山夕照”是榆林八景之一。东崖高11.5米,长107米;西崖高13米,长333米。东崖有雄山寺,为宋元古刹。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亭相望。殿宇均为悬崖上开凿的石窟,共三十余个。石窟之问,有广泽渠婉蜒穿过。渠水清澈见底,沁人心脾。寺内有天门、地门各一,中有隧道。“天门”从寺中至崖顶,中间有一阁名翠然阁。从石崖内拾级而上,可俯视红石峡全景。</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石壁题刻极多,计有一百六十多处。巨书摩崖石刻,最为可观,字大者见方六米。如:“雄镇三秦”、“中外一统”、“华夷天堑”、“中华天柱”、“天成雄秀”等,大气磅礴,须仰视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