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片山探源(下)

愚寓

<h3>  本篇是关于水的再探和勘误。</h3> <h3> 5月11日晨,天气虽不算晴朗,但使人感到暖意融融。我脑际萦系着两个疑问,再次踏上石片山探源之路。其一,当时举全县之力华山截流,工农商学浩浩荡荡开赴华山轮流作业,目的是放大作疃水库出水量,增加灌溉面积。华山水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怎能白白流入壶流河呢?天之蓝、康普二位文友一席对话点醒了梦中人。其二,沿途两米宽的渠道,与昔日平城段截流渠相仿,若只流西河洼一眼机井的量,岂不是小题大作?更让南麓三孔匣坝情何以堪?</h3> <h3> 经过朝阳湾旧灌渠口,练太级的老叔大妈们正在热身。热情地打过招呼,我赶忙扯上正题:“老叔,当年华山截流,是不是经过这里向东流入壶流河啦?”<br>  “截流渠经过这里不假,但没流入壶流河,这只是个灌溉分水口。主渠道顺着这条路一直向北走,经过住建局一带拐向东北,浇灌城关、王洼和蕉山三公社农田。”老叔指点江山为我校正。<br>  “卬!”我再次豁然开朗,仍穷追不舍,“那南面三孔匣是不也用来灌溉的?”<br>  老叔显然有些激动:“浇地是次要的,那是我县第三座水利发电站,与水神堂发电站并网,除为高灌供电外,还供县城部分居民照明。每户一个15W的灯泡,当时觉得可亮啦!”</h3> <h3> 作别四位老人,我兴奋地向北寻找旧渠址,果然在松林深处发现了踪迹:一条渠的轮廓正对着南面的渠道,还有一个残留的分水口。再向北为鑫铭正建材公司所挡,渠迹荡然无存。</h3> <h3>  “住建局西墙外有条小巷直通北山,山口处有一废高灌,当年从主渠道提水,你可以去看看。”回想着老叔的活,我从北道下山,穿过那条臭哄哄的小巷(东为单位厕所),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高灌站出现在山沟里。两座机房土掩过半,灌渠高高在上,石坝高耸渠道窄深,弯弯曲曲通向西面山林中。<br> 穿梭在山间腰际,我努力搜寻着主渠遗迹,结果一无所获。<br>  </h3> <h3>  驻足万山头(以前不知山名,天之蓝提示),南望石片山,目测大致方向,当年截流渠自西南而来,从住建局办公楼顶经过,顺着国防路向东北而去……<br></h3> <h3>  欣喜归来,翻阅《广灵县志》,方知石片山水利工程名曰“华山灌区”,1964年引华山脚下泉水于此,流量700公升/秒。1973年截流后水流量逐年减少,不得已在西河洼打大口井一眼补充水源,但终究难逃干枯命运。<br></h3> <h3>  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既非仁者,又非智者,为何要与一域山水过不去呢?至此打住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