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你别掖着》

杨学亮

<p class="ql-block"> 很早就想写篇关于风陵渡的文章,无奈不知从那下笔,就在昨天认真拜读了孙小荣老师写的《芮城,你别藏着》一文,深受感悟,深受启发,也深受感动。突然萌发了写一篇《风陵渡,你别掖着》做为子篇的想法,一飨读者。我想,人生、生活、经历最大的误解不是误解本身,而是不曾了解。在这个融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里,风陵渡的声音、芮城的声音需要被中国乃至世界上更多人听到,风陵渡的故事、芮城的故事需要被分享给更多人。</p><p class="ql-block"> 撑一把油纸伞独行,或约三五好友漫步,细数风陵古渡每一个角落里的故事,唤起一个民族沧桑而厚重的历史记忆,风陵渡如同一部内涵深厚的岁月长卷静静地任你展读。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的她,像一颗珍珠镶嵌在芮城的西大门,更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守在山西南大门,张开双臂喜迎游子归来。风陵渡欢迎您!芮城欢迎您!山西欢迎您!一粒火种,点燃了先人的卓绝智慧;千古名渡,流淌着悠悠的传奇故事;古渡遗址,见证了"三皇五帝"的深深足迹。七女坟、唐国公李靖墓、匼河遗址、羁马城遗址、堡子村金瓯堡城门、风后陵、古渡口、凤凰咀等遗址景观星罗棋布,风陵渡就是这样一个渡口,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踩过的地全是历史。</p><p class="ql-block"> 芮城,你别藏着;风陵渡,你别掖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神奇的风陵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风陵渡地处于山西最南端,黄河东转的拐点,中国版图的中心,三河交汇(黄河、渭河、洛河)、三省交界(山西、陕西、河南)、三路共通(铁通、公路、水路)、三桥飞架(铁路桥、公路桥、浮桥),是山西省的南大门,是通往华北、西北、西南和中原大地的咽喉。金人赵子贞在《题风陵渡》中这样描写: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有些人,有些事,时过境迁,已物是人非。在《风陵晓渡映晋陕》一文中的描述:每日拂晓,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攘攘地朝风陵渡集结了。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的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顾客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其中潼关八景中有三处都在风陵渡(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人生起落,世事沉浮,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关于风陵渡名字自古以来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因风后陵而得名。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风后陵,在赵村东南,高二米余,周围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可惜已毁。因唐代圣历元年(689年)在此置关,故称风陵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另一种说法因女娲陵而得名。中华文明人文始祖女娲埋葬于此,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风陵渡因“女娲”“风后陵”“古渡”而得名。传说女娲位居三皇之列,世人称其娲皇。据史书记载,女娲为华夏始祖,除恶兽、斩猛禽,历尽艰辛,抟土造人,创婚立媒,炼石补天,制笙篁乐器,创农耕文明。无论那种说法,风陵渡确实存在,的确神奇,你看他一眼,他给你180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风陵渡素有“鸡鸣三省晋秦豫,浪卷沙翻洛渭黄”之美气;有“千里黄河此一湾”的大气;有“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怨气;有“立马风陵望汉关,三峰高出白云间,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的霸气;有“晋南文化不寻常,史迹绵延万古长,猿人更有猿人早,哪论唐虞与汉唐”的底气。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从未来过风陵渡,也许因为风陵渡的鼎鼎大名,亦或许因为“风陵渡”有曲折的故事,把它写进了小说中,给风陵渡本就具有神话和历史魅力的黄河古渡增添了一分快意恩仇的江湖气息和少女怀春的粉红情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有些风景,有些故事,有些人,总是那么安静,仿佛只有心会听见,没走远却再也靠不近。曾经的那段历史虽然早已经湮没在了岁月的尘埃中,可风陵渡承载了太多的忧伤,承载了太多的战火,也承载了太多的负重。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咽喉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一决高下;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就在这里马革裹尸;近代兵出潼关,解放风陵渡等战事,在这里都被亲眼见证。风陵渡昔日的繁华与地位可见一斑,今日的风陵渡更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芮城,你别藏着;风陵渡,你别掖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神化的凤凰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时间让我们学会了独自承受,习惯任何人的忽冷忽热,也习惯了任何事的渐行渐远,凤凰咀和人一样也是有灵性的。古老的凤凰咀地处黄河大拐弯,雄踞山西南大门风陵渡北侧,与古潼关隔河相望,是个高出黄河100多米的高垣,驻足其上,俯瞰山脚下停泊在黄河拐弯处的风陵渡口,自然会遥想曾经安葬于河岸滩地上的女娲陵墓,和香火鼎盛于凤凰咀上的女娲祠庙。当一切的一切都已成往事东流,消失在奔流不息的黄河波涛当中,女娲的祠庙也已毁弃于战火硝烟,唯有凤凰咀一直矗立在哪,目睹了所有的兴亡变迁。作为后人,我们必须敬重这栖居着华夏始祖精神魂魄的煌煌高陵,更需要虔诚地探寻她曾经的过往,接续我们更为深邃的根脉所踪。站在凤凰咀上,条山叠翠、风陵兀立、华山耸峙、潼关关隘等壮丽自然景观尽收眼底。有时突发奇想,王之涣笔下的《登鹳雀楼》的鹳雀楼要是建在凤凰咀上该多好啊!“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气魄将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站在凤凰咀上你自然就会看到黄河水向东走向,那就说一说"大拐弯”吧,一首《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唱尽了黄河的历史沧桑,黄河九十九道弯虽然只是艺术表达,但也恰当地形容了黄河弯多浪急的特点。黄河浩浩荡荡由西向东进入大海,形成了一个壮阔的“几”字,而“几”字中最最壮观的大拐弯,风陵渡应当受之无愧,黄河经过晋陕大峡谷,落壶口,冲蒲州,撞上秦岭华山,猛地向东一拐,彻底改变方向,从此像驯服的精灵,一泻千里向东流去。从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经过九九八十一湾终于在此处恢复流向,从此,也就有了关于尧、舜、禹治水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关于凤凰咀还有更神化的传说,神奇但不离奇。其一,人们常常把黄河比成母亲河,风陵渡的“大拐弯"正好像母亲的臂弯,呵护着,祝佑着,哺育着黄皮肤黑眼睛的黄河儿女。其二,1938年3月8日,日军占领同蒲铁路终点风陵渡,对隔河而望的潼关发动炮击。之后,日军发动了多次进攻,直至抗战末都未得逞潼关,主要因为形胜、严守和牵制三点,我想也有天意,听说从那年起黄河到现在都没结过冰,面对潼关日本日落西山,气数已尽,这不是天意吗?其三,传说女娲受神的点化,在今芮城县风陵渡一带抟人,研究发现有两个现实事例支持芮城是人类最早的居住地。一是芮城境内发现了人类最早的用火遗迹一一西侯度遗址。距今已有180万年,说明这里最早有人类活动,关于西侯度后面我再详细说。二是人类因水而居,因盐而居。芮城有昆仑山水黄河,距中国大陆发现并最早开发利用的运城盐湖不远,这就支撑了人类的繁衍。其实,在自然界中本来就有很多我们无法解释却真实存在的事,预辩清晰,预辩糊涂。1938 年,女娲祠被侵华日军焚毁。现存有当时从女娲祠墙壁上抄录的一首《赞娲祖》诗,曰:“女娲氏族河曲生,自古相传显风陵。临终州渚安乐葬,黄炎子孙伊始兴。”其四,先天八卦的创立源头。直指现在你站在凤凰咀上远眺,可以看到三河交汇的地方泾渭分明,与我们现在的八卦阴阳相吻合。据传说在凤凰咀上女娲祠西侧,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和八封台,也被日军焚毁破坏,《辞海》、《易经》、《拾遗记》等书中都有记裁。有些东西一去不复返,留的伤痛只有铭记,但更须我们共同努力。唯有国安,才有家宁;唯有国强,才有家盛;唯有国兴,才有家旺。关于凤凰咀的故事还有很多,等以后慢慢向你讲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芮城,你别藏着;风陵渡,你别掖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神秘的西侯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创造着新的风景,阳光之下的人们保持着距离,但对人类探索的脚步却一直未停,人类的起源进化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神秘而又有趣的问题。也许是冥冥注定,在这里要揭开她的面纱。我们还是把时间拉回1957年风陵渡西侯度,据传“西侯度村”原名为“人疙瘩岭”,殷商年间,西伯侯姬昌母子曾落难在此,并得到了当地村民的救助,在脱离困境之后,姬昌给村民赠送了很多财宝,村民为了纪念这一段时光,就用所赠财宝盖了西伯侯庙,并将村名改为西侯度村。也许是西侯度的神秘传奇吸引着考古工作者的好奇吧。考古工作者在匼河村一带发现了几处旧石器地点。发掘范围不断扩大,贾兰坡教授等考古学家在对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发掘时,在下部地层中发现了鹿角化石、具有人工打击的石块,后又陆续发掘出动物烧骨化石、打砸石器等,在厚约50米的红色土层之下的沙、砾石层(原生地层)中,发掘出土一些烧骨和带有切痕的鹿角化石,经用碳14和古地磁法测定,距今约180万年。有关专家认为这里应是人类文明的起点,被称为是“人类圣火的点燃地”。同时在不远的匼河村附近,出土的还有三棱大尖状器、刮削器、石片、石核和小型砍斫器等32件,其原料为脉石英和石英岩等。有长鼻三趾马、古板齿犀、粗壮丽牛、李氏猪、步氏羚羊、晋南麋鹿、纳玛象等22种动物化石。180万年前,华夏先祖西侯度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把圣火。60万年前,匼河先民在这里刀耕火种,薪火相传,创造了旧石器时代的黄河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沉睡百万年,一醒惊天下。这次发掘让贾兰坡教授一班人欣喜若狂,这次发现也再次震惊了世界。后又经多次考古发掘,经学术界反复论证认定:西侯度这是人类最早用火的遗存,属早更新世,推翻了原“北京猿人是最早的人类”的论断,也确立了西侯度遗址在考古界的地位。山西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范文谦说:“西侯度遗址,是远古人类留给中国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发现最早的人类脚踏地。”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火与人类文明的亲密关系,在西侯度第一次得到了验证。西侯度的揭密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了180万年以前,所以史学界把西侯度人称为人类烹饪之祖。同时,也将人类用水与黄河流域青铜冶炼技术等文明链条再一次紧扣起来,为黄河流域成为人类的主要发源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佐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西侯度远古遗迹终于抖落满身的浮尘,放射出璀璨的文化之光。如果说河东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那么芮城就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西侯度就是迄今人类起源最早的摇篮。西侯度,这里堪称中国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从这里迸发出人类第一粒星火。正是这如豆的星火,代表了人类文明起源,有着非常明确的象征意义。2017年7月国家正式把西侯度遗址作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圣火采集地。2019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在西侯度遗址进行了圣火采集仪式。当现代体育之火承继人类文明古老之火,电光石火迸发间,西侯度再度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登临西侯度遗址圣火台俯瞰,苍莽的中条山与巍峨的华山对岸夹峙中,黄河自北而来掉头东去,星罗棋布的古文化遗址比比皆是。闭目遐思,人类在生存繁衍的过程中经历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斗,与人斗的艰辛与不易,你一定会感慨西侯度人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勇敢,何等的坚强,何等的包容。目前,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均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匼河的“背冰”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芮城,你别藏着;风陵渡,你别掖着。</span></p> <p class="ql-block"> 神采的开发区</p><p class="ql-block"> 风陵渡因黄帝贤相风后和圣母女娲而得名,风陵渡开发区也沾了喜气、沾了福气、沾了财气。风陵渡开发区是1992年批准成立的首批省级开发区,她位于山西最南端,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是全国为数不多依托乡镇建立的开发区。30年里,开发区人秉承“开放、开拓,励精图大业;求新、求实,众志建新区;勤劳、勇敢,奋勇我当先”的创业精神,用智慧与汗水,用实干与拼搏,用诚信与努力,用实力与魄力,彻底改变了建区时办公没桌,吃饭没锅,住宿没窝的工作现状;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吹的自然环境;彻低改变了大坑套小坑,坑坑有水的交通状况,成就了在依拖乡镇上建起现代化工业新城的伟业。这块大有希望的热土上,倾付了几代开发人的青春和汗水、热血与智慧、包容与接纳,并让她伟岸地屹立在山西南大门,屹立在黄河大拐弯,也屹立在世人的眼中和心底。今日之风陵渡,到处充满生机活力,正成为海内外客商青睐的创业热地、投资福地、聚金盆地。</p><p class="ql-block"> 1月13日,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在风陵渡经济开发区调研时强调:着力打造山西南部“窗口型”开发区。开发区要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拓展发展空间,高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产城融合、一体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作为。要聚焦“六新”发力,明确发展主导产业,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高质量发展上开拓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县委书记张建军多次在开发区现场办公时指出:一定要树立“招商、富商、安商、亲商”的新观念,积极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提升要素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厂房建设等问题。一定要为全区企业及经济的发展做好“保姆式”“向导式”“快递式”服务,共同助推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一定要在精简审批环节上下功夫,加快实现“四办”目标,努力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多探索、多创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便捷优质的发展环境。为芮城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县长尚玉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工业一业定乾坤,风陵渡开发区目前已经成为芮城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五大革命”深入推进,“三化三制”改革成效凸显,开发区财政两项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超过30%,全省综合考核排名大幅跃升。绿普光电、邦威灭火剂、紫罗兰有机颜料、雨润新材料、天瑞生物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密集落地,转型后劲不断蓄积。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与常州滨江、江苏宜兴等园区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发区“朋友圈”越来越大。行政审批、标准地等改革有序开展,“办事不出园区”“拿地即可开工”基本实现。惠企政策全面落实,荣获“‘六最’营商环境创优案例”称号。</p><p class="ql-block"> 管委会主任姚康宁多次在全区干部大会上勉励全体人员: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开发区抢抓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摆在战略位置,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荣誉感,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确保圆满完成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为实现对标赶超、争先进位打下坚实基础。要在招商引资工作上热情不减、激情不退,拿出实招上项目、压实责任抓落实,在重点项目落地上以一贯之坚持“三人小组”服务跟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全力以赴为项目落地做好服务。要以雷厉风行、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对外良好形象,共同为建设山西南部“窗口型”开发区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p><p class="ql-block"> 亲切关怀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未来五年风陵渡开发区将持续引深“五大革命”,聚焦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增强综合承载力,着力打造山西南部“窗口型”开发区。依托黄河根祖文化,黄河金三角旅游热线,融入全省黄河旅游大板块,建设以系统保护为核心的黄河文明遗址公园,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延伸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自信,彰显政治担当,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和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大力发展全域康养、全面康养、全民康养,把文旅康养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强黄河金三角次区域合作,形成特色鲜明的新兴工业板块,把风陵渡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山西南部的“窗口型”开发区。</p><p class="ql-block">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惟有担当。</p><p class="ql-block"> 芮城,你别藏着;风陵渡,你别掖着。</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杨学亮, 山西芮城人,县政协委员,运城作协会员,运城摄协会员,笔名一笑而过,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的男子,业余时间写点心灵碎语,有数篇文章见地方报刊,杂志,平台。习惯用云淡风轻的笔尖来续写搁浅在流年里的慌乱……2021,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整理好心情,陪你一起与春天同行。微信:1345399058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