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我们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让自家宝贝不中招呢?一起来了解学习一下“手足口病”吧!</p> 什么是手足口病?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发病率最高,这跟孩子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关。感染病毒后,患儿不会立即发病。病毒先在体内大量复制,经过3~7天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p>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p class="ql-block">(一)一般病例表现</p><p class="ql-block">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愈后良好,无后遗症。</p><p class="ql-block">(二)重症病例表现</p><p class="ql-block">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p> 手足口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一般起病急、发热,一般<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1~2天后口腔、手、足、臀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密切接触,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洗漱用品、贴身用物、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等都可引起感染;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染的食物亦可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p>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有多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家庭预防小妙招 <p class="ql-block"> 1、幼儿的衣物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经常通风,勤晒衣被;</p><p class="ql-block"> 2、幼儿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p><p class="ql-block"> 3、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通知幼儿园,治愈好后需医院开证明方能入园。</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不可怕,可防可控可治疗,让我们一起牢记预防手足口病的15字口诀,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