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命和世界都在运动,没有了运动,也就不会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概念。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2011年5月19日开始,我选择了骑单车作为运动的主旋律。十年来的骑游生涯,让我深切地体验到:人生最自由、愉悦的日子是在退休之后,只有这段时光,才能摆脱社会、家庭等客观、现实因素的束缚,选择自己喜欢、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退休后,没有了当年对当兵入伍的渴望,没有了升学读书的梦想,也没有了进厂当学徒?还是上山下乡的徬徨……有的只是选择生存的形式:怎样生存?才会让自己更健康;怎样生活?才能让自己心情更愉快;怎样的过程?日后才不至于感叹!愧对了人生的黄金时光,甚至隐隐地生出些遗憾,后悔的情感.....假如给选择程度打个百分比:自我评估,一甲子60岁前,按自己意愿的选择仅占30%,我个人认定关键的转折点在60岁。退休后,各种限制条件基本上都松散了,按自己意愿的选择权得到了飞跃地提升,自我感觉我的选择权提高到了70%,即把自己的人生过程九九归一,梦想一辈子的选择权相加为100%的絕妙境界!</p> <p class="ql-block"> 2012年骑游南浔途中在汾湖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旅游节辰山植物园开骑。我第一次参加骑游活动,是在2011年5月19日骑游辰山植物园。这天正好赶上中国第一个旅游节!十年的光阴似乎一闪而过,但当年的情景却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那天七点前赶到了桂林公园集合点,分队队长老林已先我到达。老林是抗美援朝的老兵,那年正好八十岁。七点正从桂林公园出发,九点二十五分到达辰山植物园。那天享受了第一个旅游日30元的半价门票。节假日遊人太多,辰山植物园又是超大型的,一时半会也看不完。大家依次排队遊玩了矿坑花园,又欣赏了温室里的植物展览......十二点多就出园往回骑,我一直跟着老林,在嘉松南路、泗陈公路口,老林让我先走,他在路口等后续骑友。虽然我一鼓足气骑到了洞泾港桥上,但向东远望却看不到骑友身影,在桥上等了一刻钟也不见老林等后续骑友,只能顺着来路往家赶。首骑由此让我铭记深刻:第一个旅游节让我糊里糊涂饿了一顿。事后方知,骑友们在横港路向南拐进去,到老饭店享受美食了!开骑那天总骑程70公里左右,下午三点五十分到家,简单洗了洗,吃了点东西就躺下了。心想六点多再起来吃晚饭,想不到九点半才醒过来。直觉是:太困太累了!</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故居座落在江阴市马镇南岐村,马镇现已改名为“徐霞客镇”。2016年,我随徐汇区骑游队骑游江阴时,拜访过徐霞客故居。</p><p class="ql-block"> 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𢇁。退休后的若干年,我还是干我的老本行,只是由公转私,专为私人企业记帐。工作时间则由每周五天,缩短为二天。不过我心知肚明:工作量是相仿的,仅仅是把五天的事,争分夺秒地在两天内完成而已!2010年年初开始,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对劲,地铁站到做帐的私企也就一公里左右,却不能一口气走完,竟然从休息一、二次,发展到三、四次。走着走着,腰部就有一股难以抑制的感觉,说不清是酸胀、麻木,还是疼痛;不过休息半分钟、一分钟,又似乎啥事没有了。我先后到华山医院、长征医院、曙光医院就诊。医生告诉我,这是间歇性跛行的初期症状,发展到后期,腿也会酸疼。这个病称为:腰椎管狭窄症。经我追根刨底的询问,医生向我道出了最坏的惨状:发展到严重时,坐着、站着都不自在,甚至躺着也不太平,总有一种说不明白,难以忍受的痛苦,说到底都是供氧不足造成的。难道这病无法根治?医生接着说,到那时,唯一能尝试的就是开刀,实施手术疗法。又一次就诊时,我追问:为什么我骑自行车没有难受的感觉?医生向我直白:腰椎管狭窄发作时,就会压迫其内在的马尾神经和神经根,骑自行车时,身体很自然地会前屈,腰椎椎管的容积会增大,在屈曲过程中,会让打折的黄韧带伸平,减轻对椎管内马尾神经和神经根的压迫。所以对患者来说,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代步工具,而且对锻练腰背肌的力量有一定的作用。医生还进一步挑明,当然游泳是最好的,游泳可以让全身的肌肉得到一个充分的锻练,充分地放松,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在游泳过程中,身体不容易受伤......</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三年二登安徽齐云山,后人将其上山路线命名为:霞客古道。这是霞客古道黑虎岭旁一峰独秀的香炉峰。2021年1月9日,我随骑游队选择了霞客古道作为登山路线。</p><p class="ql-block"> 怎样生存?怎样生活才能让自己更健康?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最适宜?2010年刚过去,我毫不犹豫地辞掉了发挥余热的工作;同时联想到,游泳虽然是最捧的,但游泳的限制条件太多:只听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还不曾梦见过条条溪流归罗马?即使到了溪流边,十有八九不能泳!自行车,只有自行车几乎能到达步行的每一个目的地,况且骑车和跑步、游泳、滑雪一样是耐力训练的最佳运动项目。和力量锻练相比,耐力锻练能更好地抵抗衰老,是促进健康衰老的重要因素!我认定把骑行当作抽丝的工具是最合适的。</p><p class="ql-block"> 让我喜出望外的是,辞职后不久,我又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2011年5月19日骑游辰山植物园,就是我到新单位上班的第一天。寻找新单位的过程,虽然有点曲折,却很顺利。2011年三月三的龙华庙会,搬到了龙华港南面的海事塔广场。我骑车闲逛时,碰到了一帮身穿老骑协队服的浦东队队员,询问时被告知:每个街道都有骑游队。简短的历程是:找斜土街道,被推到枫林街道;找枫林街道,被转到东安一村。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五,终于在东安一村居委会活动室,挤进了徐汇骑游队每周一次的固定茶话会。</p><p class="ql-block"> 加入了新的组织,有了新的工作岗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不再担心旁人说三道四:没事骑个单车到处瞎闯,这人是不是神经有毛病?这老头是有病才骑车的,痴心妄想——骑车治病?参加骑游队后,我总是盼望着每周星期五的茶话会:积极参与骑友们的各种议论、辩解、趣聊......静听高指导的雄才大论;最后收获大老李队长的周六骑游路径。在骑友们的陪伴下,先后骑游了召稼楼、泗泾镇、航头镇、佘山、天马山、西塘......从5.19旅游日开骑那天起,我随即把骑行作为我运动、锻炼的主要方式;把单车视作我法定的代步工具,开始投入到老年骑游队这个让我慕拜的组织,积极参与,努力适应,并坚信骑行的有氧运动将会带来健康生活的无穷乐趣!</p> <p class="ql-block"> 巜徐霞客游》的开篇之语: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2000年11月6日,宁海率先发出将开篇日5.19设为“中国旅游日”的创意和倡议,经全县上下十多年的践行,终于赢得全国人民的认同与支持。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发文将每年的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行日”。2021年3月7日,我和骑友们来到宁海,欣赏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隔溪(大溪)相望,对岸就是徐霞客广场、徐霞客滨水公园。</p><p class="ql-block"> 野生动物园庆周年。2012年5月19日那天,早上五点就醒了,这天是中国第二个旅游日,也是我开骑的周年。六点半,我和骑友们摆渡过了黄浦江,一路风调雨顺地骑到了上海野生动物园。在乘车观赏猛兽途中,似乎不存在想象中的恐怖场景,印象中威猛、凶残的狮子、老虎都懒洋洋的没精打采,骑友们一路上的兴奋劲,被它们这种懒散状况,象一盆冷水一样浇灭了。可能是,一则这里算不上是真正的荒山野岭,仅仅是把笼子的范围扩大了;二则它们已被磨灭了生存的本能——到点,会有活食喂它们。象家猫一样,已淡忘了捕食老鼠的天职。倒是熊瞎子,还懂得拦路乞食,显得熊样十足。</p><p class="ql-block"> 一到步行遊览区,却让大家耳目一新,毕竟比一般动物园大多了!那活泼乱蹦乱爬的猴群;发怒狠摔饮料瓶的猩猩;高大俊美的长颈鹿......尤其让人不能忘怀的是,那笨重庞大的大象,却拥有一个既灵巧,又力大无比的长鼻子,它轻巧地把食物象人手一样轻轻地捏起,慢慢地填入大嘴;它竞能平静地把小姑娘按坐在自己的鼻子上,然后缓缓地抬至和自己等高的空间,让人们摄下美妙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从2012年第四期巜骑游天下》上翻拍的。照片中第二排左起:春春、郦生秋、阿伟、洪洪和我。</p><p class="ql-block"> 2012年6月8日,应邀参加了“八达岭长城好汉杯自行车骑游大会”。上午九点半,来自山西、四川、辽宁、天津、上海等地的六百多人,从北京郊县延庆的妫河畔,向八达岭挺进。虽然只有20多公里,但一个接一个的上坡,伴随着阵阵逆风,让我第一次领教了骑行山路的艰难,好几次不得不下车推上陡坡。徐汇队有洪洪、春春、郦生秋、阿伟和我参与了骑游八达岭。途中稍稍休整了二次,经过二个小时左右的努力,终于到达了长城脚下。当迈步在长城上,远眺长城内外壮丽景色时,心情和乘车游览就是不一样!心中似乎真的涌动着一股“好汉”的豪气!下午一点,我鼓足信心,准备再拼搏一下,实际过程却象梦游仙境一般:一路顺风,加上几乎一直是下坡路,让我第一次享受到了顺风顺坡,飞驰直下三千丈的豪爽!</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2年由北京颁发的骑游八达岭的纪念章。正面是飞速骑行中的图案。上书:八达岭长城好汉杯自行车骑游大会 下面落笔:北京.延庆 背面如照片所示,毛译东的提词:不到长城非好汉 !并配有长城图案。上书:休闲延庆 骑乐无穷 时尚健身 绿色出行 下面注明:二零一二年六月</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骑行已成为习惯!总是想方设法,寻找种种理由或借口,来践行我的骑游目标。周一至周四,只要不下雨,总是高高兴兴地骑车到鲁迅公园,和农场的老同学散步、聊天,来回二十多公里。还时常挤出时间,借口采购新鲜蔬菜、水果,到中春路、银春路附近的新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兜一圈,来回五十多公里。这一年多来,在夏季、冬季骑行休假期间,先后骑游了浏河郑和公园、太仓老城厢、常熟老家(七次)、江阴华西村、青浦青龙塔、昆山大市(二次)等地。我估算,在骑行总里程中,参加骑游队占30%,业余骑行占70%。随着骑程的不断伸展,长三角,尤其是上海地区的城镇、乡村的画面渐渐清晰。骑行把城镇、乡村的点象蛛网一样连络成线,逐渐成形。以前,虽然也坐车到过一些地方,如果坐车也可称为构画连线,那这样的线段最多只是虚线,在头脑中总是模糊的。只有步行、骑行,才能构建出框架结构的、虚实相间的线条,渐渐地把周边相互独立的点,连结成互相贯通的面。在这个过程中,我欣喜地感觉到一个微妙的变化:参加骑游队以来,间歇性的跛行症状消失了,即走路时,不再担心酸胀、麻木、疼痛......这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我更顷向于:是骑行锻练了我的腰背肌,或者说,是骑行让我兴奋、愉悦,把烦恼的病症赶跑了!骑行正在暗暗地激励、提醒我:快乐地骑游吧!它将重新让你学会无忧无虑地行走;勇敢地骑游吧!它将引领你踩出新颖、稳健的步伐。于是我更醉心于骑车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17日至27日,我们一行八人坐火车,乘大巴,踏上了晋、陕、豫三省之旅,25日下午来到恒山第一景悬空寺。下山途中巧遇霞客遗迹,我不敢错失机会,留影刻下了瞬间。翻阅霞客游记,方知1633年八月初十,徐霞客到恒山金龙峡,望见了如浮雕般嵌在万仞峭壁间的悬空寺,随即在游记中记载:三转,峡愈隘,崖愈高。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蚕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仰之神飞,鼓勇独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p><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19日是第十个中国旅游日,也是我参加骑游队十周年纪念日。正如高尔基所言: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轻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十年转眼即逝,我们要象徐霞客那样不畏艰险,敢于尝试,善于进取,珍惜当下,不失时机地畅游祖国大好河山。为丰富生活,促进健康,我设想努力实施骑游、旅游相结合,力争下一个十年外出骑游、旅游一千天,圆梦年均百日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