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赏析37:王琰帖——规整秀雅之作

道可書院

书法赏析《王琰帖》又称《太子舍人帖》《在职帖》,为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的作品,同时也是《万岁通天帖》中的第七帖。<div><br></div><div>该帖是南齐太原人王琰通过王僧虔谋求外任时,王僧虔为其请托希江郢小郡的公牒文书,原文为: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文中提到的牒即公牒,是当时的官方文书,南北朝时期,各不相统属的官府往来行文多使用牒。太子舍人一职为秦朝首置,南北朝沿设,北魏亦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也即公元493年被定为五品中,太和二十三年改从六品下。</div><div><br></div><div>据考,《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齐文》中载有王僧虔的《为王琰乞郡启》,其内容与《王琰帖》相同。该帖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院,为唐代摹写纸本,4行,33字。</div><div><br></div><div>王琰帖《太子舍人帖》运笔颇能铺毫入纸,笔腹濡墨、藏锋、放锋都有交代,与只以笔尖画字者不同,尤其极能按笔,字见丰厚。</div><div><br></div><div>张怀瓘在《书断》中曾说:“寻得书术,虽不及古,不减郗家所制。”该帖字形多取横势,横笔轻细,结字稳实,但沉而不滞,章法灵活,致使通篇富有勃勃生气,笔致与隋僧智永禅师一脉相承,但稳妥之余还有一种拘谨蕴含。</div><div><br></div><div>此外,该帖可归属于钟系旧体向新体的过渡体,即在字势与一些笔画的用笔上尚存一定的钟体隶意,其他诸作皆纯属王系新体风貌。通常而言,属于过渡诸作的书法较为工整端正,属于王系新体诸帖书法则较为放纵洒脱。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其下笔皆刚健利落,行笔爽朗,运动节奏明快,无矫饰之态。整体而言,《太子舍人帖》规整秀雅,端庄柔和,楷中带行,静穆纯朴,反映出很深的功力。</div><div><br></div><div>不过,由于所书内容是为太子舍人王琰向皇帝求取官职,故而书写认真拘谨,不是率情任性之作,端庄温和有余而缺少变化,只能反映王僧虔书法的一个侧面,而其风格与他在书法理论中的主张也有着不小的差距。<br></div> <h1><b>趣味链接:</b>谁的字第一<div><br></div><div>萧齐时期,齐高帝萧道成是一个喜爱书法的人,字也写得很好。一次,他和王僧虔比赛书法,并问王僧虔谁的字第一。王僧虔听完,当即回答说:“我写的字第一。”听完这话,大家都为王僧虔捏了一把汗,而高帝的脸色果然不太好看。令人没想到的是,王僧虔又接着说道:“陛下写的字也是第一。”对此,大家都很奇怪,高帝随即让他解释。王僧虔回答说:“我的字在臣子之中数第一,陛下的字在帝王中第一。”听完王僧虔的解释,高帝非常高兴,大笑着点头称是,一场君臣危机也在眨眼间烟消云散了。</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