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此行由山西长治出发,经河晋城、登封、新郑、许昌、开封止,预计用时14天,全程骑行660公里。具体行程如下:</div><b>D1天:</b>天津→长治,住宿:长治<br><b>D2天:</b>长治→炎帝陵→大阳镇,住宿:大阳镇.。骑行80公里<br>游:炎帝陵、大阳古镇<br><b>D3天:</b>大阳镇→湘峪城堡→皇城相府,住宿:皇城相府。骑行60公里<br>游:湘峪城堡<br><b>D4天:游:</b>皇城相府、天官王府、海会寺<b><br></b><div><b>D5天:</b>皇城相府→王屋山。住宿:王屋山。骑行90公里</div><div>游:王屋山景区<br></div><div><b>D6天:</b>王屋山→小浪底→会盟镇。住宿:会盟镇。骑行70公里</div><div>游:黄河小浪底景区<br></div><div><b>D7天:</b>洛会盟镇→少林寺→登封,住宿登封,骑行70公里<br><b>D8天:</b>游中岳嵩山<br><b>D9天:</b>登封→新郑,住宿新郑,骑行80公里<br>游:新郑黄帝故里、郑国车马坑<br><b>D10天:</b>新郑→南街村→许昌,住宿许昌,骑行110公里<br>游:南街村、许昌曹丞相府、灞陵桥景区、春秋楼、<br><b>D11天:</b>许昌→尉氏县。住宿:尉氏县,骑行75公里</div><div><b>D12天:</b>尉氏县→朱仙镇→开封,住宿开封,骑行40公里<br>游:朱仙镇启封故园、岳飞庙<br><b>D13天:</b>骑游开封<br>游开封清明上河园、铁塔公园、龙亭、天波杨府、开封府、大相国寺、包公祠、宋都御街<br><div><b>D14天:开封</b>→天津</div><h1><b>骑游路线图</b></h1></div> <h1><b>西安华清宫</b></h1> 炎帝陵,俗称“皇坟”。陵后有庙,谓之五谷庙。炎帝的陵墓。相传远古时期,神农炎帝就在上党地区的羊头山一带活动,曾在此得嘉禾、播五谷、制耒耜、尝百草,开创了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晚年,在炎帝岭尝百草时,因误食“百足虫”而中毒身亡,且长眠于此。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第一大帝,是农业之神,医药之神,史称农皇。炎帝陵是我们炎黄子孙寻根问祖,谒陵扫墓的神圣之地,是中华第一陵。<br>山西泽州大阳古镇 大阳镇位于山西泽州县境西北部,有“东西两大阳,南北四寨上,沿河十八庄,七十二条巷”之称。是盛极一时的古建兴郡与阳阿县治所,是繁华一世的九州针都所在的地方。被称为“三晋第一镇”,拥有北方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br>山西沁水柳氏民居 湘峪古堡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该城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城墙中最为独特的是窑洞式的藏兵楼,城内至今保存着规模较大的明清古建筑群。<br>山西阳城海会寺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现存多为明清遗物。双塔为现存的主要建筑,由宋代砖塔和明代舍利塔构成。明代舍利塔,八角十三级,高约40米。下部三层围成八角城垛式,第十层支出平座,上置八根擎檐柱,成为高塔中的一层空中楼阁,并在此层重点使用琉璃构件,塔每层各面均仿照宋塔设置佛龛,并局部使用琉璃。整个景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九曲龙泉,绿水潺潺;擎天双塔,巍峨壮观;殿宇佛阁,古建丛集;池沼湖瀑,景观林立。<br>山西阳城天官王府 天官王府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户、吏三部尚书,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现有保存完好的官宅民居40余处,涵盖了居住、宗教、祭祀、文化、商业等建筑类型。<br>山西晋城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居,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于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称“皇城相府”。建筑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br>山西济源王屋山 《禹贡》记载,"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称王屋也。主峰天坛山,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祭天之所,干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圣地。誉满中外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就发生在这里,王屋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br>河南洛阳黄河小浪底 小浪底水库位于中条山、王屋山的晋豫黄河峡谷中,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有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h1><b>新郑黄帝故里</b></h1> 新郑市古为有熊国,是古有熊氏的族居地,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出生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长于姬水河畔,黄帝元年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带领先民肇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汉代时,为纪念黄帝功德,人们在轩辕丘上建造了轩辕庙,此后历代都有修复。20世纪90年代后,新郑市多次对黄帝故里进行改造扩建,整体布局突出了“中华民族之根”的主题,从北至南依次有拜祖区、庙区、中华姓氏广场区,构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块。<h1><b>许昌曹丞相府</b></h1> 曹丞相府”位于许昌市区魏武帝广场东侧,这里是三国时代,曹操办理公务,做出重大决定的地方,整个景区也是按照东汉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模式仿建的。主要包括帝王街,魏武帝牌坊,魏武帝游园,序厅,求贤堂,议事堂,赋诗楼,藏兵洞,后花园,青梅亭,相府宴会厅,养生馆,古玩、钧瓷和旅游品市场,才子街,将相街,佳人街,新三国演义大舞台等。<h1><b>许昌灞陵桥</b></h1> 灞陵桥原名八里桥,在许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相传为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征讨徐州,击败刘备。下邳之战降伏关羽。曹操敬重关羽。回许后,深器之,厚待之。羽深知新恩,但不忘旧主,护齐备二夫人,千里寻兄。操甚惜之,追至灞陵桥赠袍献酒,以饯其行。羽疑其有诈,立马桥上,以刀挑袍,长揖而去。而始了千里单骑、过关斩将的千古壮举。为推崇关羽忠义仁勇,桥西建庙设像以祀。<h1><b>许昌春秋楼</b></h1>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东征,下邳之战俘获关羽及刘备甘、糜二位夫人,为保护皇嫂安全,关羽“土山三约”之后暂且归附曹操,来到许昌。曹操宠才爱将,遂拜关羽为偏将军,并赐府宅一处,让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关羽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让二位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楼,关羽在此秉烛达旦,夜读《春秋》,春秋楼由此而得名。许昌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形成了“一宅分两院”的基本格局,外院中轴线上依次有雉门、钟鼓楼、春秋楼、刀印楼、关圣殿等,内院有问安亭、甘糜二后宫、挂印封金堂及附属建筑;西与文庙毗邻。<h1><b>许昌临颍南街村</b></h1> 南街村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村民们免费享受住房、医疗、上学、中央空调、肉、蛋、面、节假日食品、购物券等14项公共福利待遇,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全体村民居住在30多栋配备齐全的花园式的现代化公寓里,人人安居乐业、家家生活幸福。<h1><b>开封朱仙镇启封故园</b></h1> 朱仙镇启封故园,即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分为古镇风情展示区、环湖风景游览区、温泉休闲度假区、古战场文化体验区、生态农家体验区、文化创意养生区、生态湿地体验区、生态林地观光区等8个功能区。<h1><b>开封朱仙镇岳飞庙</b></h1> 朱仙镇岳飞庙是中国三大岳庙之一。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西院为岳飞庙的主体院落,东院为岳飞庙碑林(亦称别院)。西院为三进院,依次建有山门、拜殿、大殿、寝殿,两侧有东西厢房、五子祠、五将祠等建筑群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琉璃瓦顶,青砖砌墙,飞檐桃角,雕梁画栋,大殿飞檐斗拱,主架为木质结构,明间金檩上写“大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壬成八朔甲子日”一行字,清晰可辨。大殿前方东西两侧立有岳飞手迹碑:《送紫崖张先生北伐》和岳飞手迹碑:《满江红》。后院有岳飞寝殿,五将祠,五子祠组成。东边系三百多块石碑组成的碑林。<div><h1><b>开封清明上河园</b></h1><br></div> 清明上河园是依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于1998年10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园设驿站、民俗风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鸟鱼虫、繁华京城、休闲购物和综合服务等八个功能区,并设有校场、虹桥、民俗、宋都等四个文化区。<h1><b>开封铁塔公园</b></h1> 铁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已有近千年历史。享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混似铁柱,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其设计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式结构形式,塔砖饰以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砖与砖之间如同斧凿,有榫有槽,垒砌严密合缝。建成九百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依然屹立。<h1><b>开封龙亭公园</b></h1> 龙亭公园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端,按清万寿宫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体,自南向北由午门(景区南大门)、玉带桥、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大殿、宋代蜡像馆、东西垂花门和东西跨院、北宋东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门遗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门、东便门等组成。<h1><b>开封天波府</b></h1> 开封天波府是一座大型仿宋建筑群,建筑规格按当时正一品武官级别修成,与杨业受封太尉和大同节度使的官职相一致,东靠六朝皇宫遗址龙亭景区,西临清明上河园,是一座典型的仿宋式古典园林建筑,由杨家府衙,杨家花园,演兵场三部分组成。<h1><b>开封开封府</b></h1> 开封府依照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修建,布局规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它以府门、仪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楼宇,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大体分九个展区。<h1><b>开封大相国寺</b></h1> 大相国寺,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h1><b>开封宋都御街</b></h1> 开封市中山路北段的一条仿宋商业街,是为再现宋代御街风貌,于1988 年建成。两侧角楼对称而立,楼阁殿铺鳞次栉比,其匾额、楹联、幌子、字号均取自宋史记载,古色古香。天波一楼灌汤包子馆,有灌汤包子、各种特色豫菜、开封名吃。<h1><b>郑州城隍庙</b></h1> 郑州城隍庙全称是“郑州城隍灵佑侯庙”,建于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是河南省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落之一。基本上保留了历史原貌,因此弥足珍贵。该庙始建于明代初年,清代重修。主要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全部殿堂均为琉璃瓦覆顶,造型精致,结构紧凑。其中乐楼高达15米,大殿内外的雕刻非常有特色,在正面屋脊上雕有游龙和凤凰,旁边有荷花、狮子等,图案精美,雕工细致;进入大殿,两侧可见雕刻的龙、凤、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及苍松翠柏、人物鸟兽,构图和谐精致。<h1><b>郑州二七纪念馆</b></h1> 郑州二七纪念馆由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二七纪念堂、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四处近现代遗迹组成,是郑州地区唯一一座近现代纪念馆。<h1><b>河南博物院</b></h1> 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旧址位于开封市龙亭区三胜街31号。馆址几经变更,1961年迁至郑州,新馆于1998年5月1日落成开放,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h1><b>晋城皇城相府</b></h1>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