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职休养 院长主动让贤</p><p class="ql-block">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父亲已经年近古稀。他知道自己为党工作的时间已经为时不多,就十分在意在工作中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父亲一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是对学识渊博、出类拔萃的科技人员更是尤为器重。父亲经常感叹自己一生除读了四年私塾和两年抗大以外,再没有机会进过正规的大专院校,所以对院里的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关心备至,疼爱有加。为了发挥全院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开拓进取、科技创新,父亲在政治上为他们落实政策,使他们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在工作上为他们搭桥铺路,营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业务上为他们添油加劲,提供条件让他们学习深造;在生活上为他们谋取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父亲的直接关怀下,煤设院先后两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赴美国和西德进修。至1981年12月,经国务院颁布的技术职称考核,全院有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158人、经济师3人、助理工程师130人、技术员18人,共计317人。同时一次晋升工程师的就达99人,在全国科研院所名列前茅。煤设院还成立了翻译组,配有英、日、俄、德等外语翻译人员。由于煤设院技术力量雄厚,在业界享有盛誉,慕名找上门来的设计项目接踵而至,院里先后承接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部、重庆百货大楼等一大批著名工程的建筑设计,得到了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优秀设计奖。</p><p class="ql-block">父亲在工作和生活作风上一贯严以律己,廉洁奉公,从不利用职权,假公济私。他时常告诫家人和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干部是群众的公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权。他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身体力行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在永荣矿务局,还是在重庆煤设院,家中安装的办公电话,他严格禁止子女随意拨打使用。单位给领导干部配备的小车,家属甚至连一次顺风车也没搭过。每逢出差,能坐火车父亲就绝不坐飞机,能坐汽车就不乘轮船,能步行前往就不以车代步,渴了就喝一杯白开水,饿了就啃两个干馒头,尽量给单位节约经费。每月父亲所领的薪金,还不到现在刚就业的白领阶层的十分之一。父亲直到临终仍住在没有客厅、造型单调、功能不全的老式住宅楼里,过着跟平民百姓一样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从参加革命到离职休养,父亲从未伸手向组织上求援,遇到困难总是自己默默地承受或是自行设法加以解决。他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生死与共的领导、战友和同事,后来有的做了省市委书记,有的当了大军区政委,还有的担任了省部级领导甚至是中央首长。特别是在荔波与父亲共过事的县委副书记张策,八十年代初升任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随后跟赵紫阳同志一块调到中央,出任中组部干部调配局局长,再后来在国家人事部第一副部长任上离休,是父亲平生最要好的莫逆之交。父亲在“反右倾”和“文革”动乱时期,曾经两度受到打击和迫害,政治上面临岌岌可危的命运,但他一次也没有通过关系改变自己的恶劣环境。这次同僚官至“吏部侍郎”,正是时来运转的大好时机,只要父亲唏嘘一声便可青云直上,但父亲连这样的念头也丝毫没有动过。家里的6个子女长大成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最艰苦的煤炭系统工作,父亲从未凭借职权利用关系向有关方面写条子打招呼,将自己的子女和亲属安排在条件优裕的部门坐享清福。</p><p class="ql-block">然而,对自己手下年轻有为的干部,父亲却倾注了全身心的热情。他甘为人梯,举贤荐能,大胆提拔任用后起之秀,让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担当重任。根据党中央倡导的干部建设“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精神,父亲在煤设院扶持、提携、培养了一大批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带头人。原科室领导张林森被破格提拔为院总工程师,随后又被任命为副院长,最后接替父亲的职务,当上了煤炭工业部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的院长。</p><p class="ql-block">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父亲团结带领院级领导一班人抓紧时间努力工作,不断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创新,解决了全院所有的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了上下左右的各种复杂关系,夯实了改革开放的物质基础,搭建了市场经济的大舞台,把一个班底好、作风正、思想新、业务精的煤设院打扮得更加亮丽动人。到了1982年12月18日,已经66岁高龄的父亲,结束了长达44年的革命生涯,带着一身的尘土、带着一身的信念、带着一身的辛劳、带着一身的厚望,仿效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主动让贤,功成身退,将新长征的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任的接班人。 </p><p class="ql-block">父亲自从1953年1月调到重庆江北煤矿出任矿长开始,一头扎进煤炭行业一呆就是整整的30年,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和每一根神经都深深感染了煤的秉性和气质。他时常拿煤炭自喻,戏称自己就是一块又黑又亮的“煤”。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树,经过千百万年默默无闻的沉积,才孕育成了“乌金”。一经人类开采出来,在燃烧自己的同时,就会发光发热为人类造福。当其能量快要耗尽之时,它会化作一缕青烟悄然离去。哪怕最后烧成煤渣、变成灰烬,还可制成砖石、铺成道路为人类所用。煤的这种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性,这种只顾奉献、不图索取的高风亮节,这种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执着精神,在父亲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煤炭战线终日操劳,呕心沥血,恪尽职守,无怨无悔。即使在离职休养以后,还经常受邀回到院里,义务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发挥自己所剩无几的最后一点余热。</p><p class="ql-block">父亲离休时,没带走任何一件公家的东西,只有一把在永荣矿务局当局长时下井检查巷道安全的长柄尖锤带回家来,算是在煤炭战线终生奋斗的唯一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