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4月10日</font></b></h1>清晨闲逛,不经意走进旅馆旁西影文化园地。<br>早些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曾在华语影坛上名噪一时,文革后这里先后走出张艺谋、陈凯哥、吴子牛、田壮壮等响当当的影视人物。其第五代导演群关注社会底层,忧患民族命运,艺术上大胆吸收运用世界电影新理念新技巧,拍了不少融合世界潮流亦为大众喜爱的现代电影,实现了中国电影与世界同步接轨。《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等一批优秀电影在国际上先后获奖,为中国电影赢得了很好声誉。但随着影视业逐步市场化,商业电影大行其道,近年来西影厂也慢慢走向下坡路。西安本不乏优秀影视人材,如张嘉译、阎妮、文章、尤勇等,却都是外地发展成名,不知西影厂对此作何感想。<br>也许天色还早,空荡荡的园区内只有我们一行几人在随意溜达照相。碧绿的人工草地带着湿润的朝露,一旁寂寞地耸立着当年《老井》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奖的复制塑象。高大陈旧的摄影棚大门紧锁,泛白的红墙上张贴着西影厂六十年(1958--2018)辉煌历程的宣传资料,算来已是两年多无人打理了。<br> 早饭后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三秦大地作为十三朝建都之地,多年来地上地下搜集出土的文物在国内当属前列,整理汇萃而成的博物馆虽署名“陕西”,却是真资格的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br>来到馆前,迎面耸立的是一排气势宏伟的仿唐建筑群,当然是为突出此地曾为盛唐帝都的风采。好不容易排着长队来到售票口,却问有没有预约,未预约者便得出列在旁掏出手机先行预约,完了才能购票进入。<br>展览按朝代顺序共分三馆七单元,听介绍共藏文物十七万余件,上起远古的简单石器,下至鸦片战争前社会生活各类器物,历史跨度一百多万年。文物品位高,价值广,包括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给我最深印象的当数何家村窖藏的大唐遗宝。<br>何家村位于西安市碑林区,1970年城市扩建时在此出土三个唐代窖藏罐子,从中清理出金银器、玉器、宝石玛瑙、金石饰物、金银货币等各种宝物1000余件。许多精品美轮美奂,举世罕见,其中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的有三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br>何家村虽是无名小村,唐代却是长安兴化坊所在地,当时居住于此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达官贵人。如此多的宝藏集中埋进地里,估计是主人逃难所为,具体何人也没个定论,但肯定是个高官显贵。唐律一品以下官员禁用纯金制品,这批宝藏却有大量金品,实属贪赃枉法之举,但无意间却为后世留下稀世珍宝。看看今日那些贪官,囤积的多是大捆钞票,他年之后就是一堆废纸。就此而言,远不如古代贪官对历史贡献大。<br> 博物馆出来便直奔韩城。此系太史公司马迁故乡,大禹治水,赵氏孤儿,鲤鱼跳龙门等传说都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贾平凹说这里是一生最值得去的地方,余秋雨却是想去而不敢去。进得城来,但见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宽敞洁净,似乎比汉中更为气派。<br>稍事休息便去浏览韩城古城。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古色古香的历史风貌保存得十分完好。最让我感慨的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古城。各家院落人影幢幢,映衬着青砖灰瓦的老旧建筑,男女老少各行其是,悠然安闲,放眼望去,整个古城完全就是一幅鲜活的民俗风情画。想起以前游过的一些古村镇,家家关门闭户,多不住人,看上去只觉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更有甚者,有些地方为了开发搞旅游,竟用强硬手段迁移原住民,引起不必要民怨。两年前本人去云南沧源参观翁丁佤族村寨,看见墙上贴着抗议强制迁移村民的大字报,在游客中造成极坏影响。<br>游逛韩城古城,另外获得两点见识。<br>一是知晓了此地花椒的名气。原先只知道云南和四川汉源的花椒好,没想到这里的花椒亦负盛名。听说川渝一些火锅店老板还点名要韩城大红袍花椒才够味。走在古城,满大街都是“花椒锅巴”、“花椒奶茶”的叫卖声,看来这里的花椒产品已成系列,他日逐渐发展成支柱产业也未可知。<br>二是了解到大清王朝近三百年西北五省唯一的状元王杰竟出自这里。乾隆二十六年,王杰以探花第三名进殿试,被乾隆皇帝钦点为状元。王杰在乾隆、嘉庆两朝为官四十多年,先后任侍郎、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高官,81岁在京去逝,追赠为太子太师,赐谥号文端。黄河边上一个小小的韩城,前有司马迁,后有王杰,这在封建时代的中国也算是风光无限了。<br><br> <h1><font color="#ed2308"><b>4月11日</b></font></h1>上午先看党家村。该村位于韩城东北方十来里,建于元代,成于明清。党家村因完美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技能融入村庄建设被誉为“民居瑰宝” 、“东方人类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走进党家村,处处都能看到历史的厚重身影。庄重典雅布局合理的四合院,古老的石砌巷道,考究的高大门楼,华丽的节孝牌坊以及挺拔的文星阁和庄严的祠堂,无不向人们诉说着村庄昔日的辉煌。精美奇巧寓意深刻的门楣牌匾、壁刻家训更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深受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熏陶。<br>党家村现有住户300余家,1400多人,主要姓氏为党、贾两家。明朝嘉靖年间,贾家祖上因娶了党氏女以甥舅之亲定居党家村。以后两家人丁兴旺,联手经商聚集巨额财富,经百年精心打造方有当下规模。看看那些精美建筑,随便一块石头门墩的雕刻制作都要几两银子吧,偌大一个村庄建得如此华美堂皇,前后不知砸进多少钱。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人的钱财不是购置珍宝就是修宅买地,如果更多用于扩大再生产,也许后来就不会受到西方肆意凌辱。以前不太明白这个道理,今天看来,似有所悟。<br> 下一站参观梁带村芮国遗址。梁带村为梁姓始祖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芮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国,但以前仅见于史籍。2004年在梁带村首次发现芮国墓葬群,经五年抢救性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方使芮国“重见天日”。<br>博物馆是一座倒梯形的高大建筑,据说是仿照某件出土文物设计,远远望去,突显庄严凝重,气势恢宏。同伴们驻足留影之际,我捱不过强烈的日头,独自一人先进去参观。<br>馆内展品既多且美,青铜器、金器、玉器、兵器、车马器一应俱全,丝毫不亚于其它博物馆展品,想来当年的芮国也不很弱……走了几个展厅,我突然发现空荡荡的展馆只有我一个人,先还有点一人独享的自得,越往里走,灯光愈发昏暗,不由生出几分阴森森感觉。走到拐角处,迎面挂的却是一张出土骷髅的大幅照片,伴着馆内喇叭的幽幽琴声,顿感几分惶恐,匆匆看完便逃出馆外。<br> <p class="ql-block">下午拜谒司马迁祠墓。</p><p class="ql-block">太史公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处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顶观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群山,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业绩。走进祠堂,但见古柏参天,环境幽静,庄严的太史公坐象前林立着各个朝代凭吊纪念的碑石。祠堂后边是太史公墓茔,状如蒙古包,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敕命改建。墓顶上古柏苍劲,枝叶青翠,至今仍充满活力。</p><p class="ql-block">史圣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被后世称为历史之父。他不虚美不隐恶的史胆为后世史官秉笔直书树立了光辉典范。因为触怒汉武帝,司马迁曾被施以宫刑。《报任安书》中自述“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因为《史记》的写作还未完成,他绝不能死!为了实现人生夙愿,他接受了比死更甚的奇耻大辱,忍辱负重,艰难前行,终于写成了《太史公书》(史记)这一鸿篇巨制,从而奠定了史学在中国的独立地位。在司马迁身上,我们看到人格的力量是何其强大。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仰,什么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思绪及此,我虔诚地跪在太史公象前,深深地拜下身去。</p><p class="ql-block">返程中问观光车司机,此地现有无司马迁后人,回答说还不少。不过当年为避朝廷迫害,后代早已分改为“同”“冯”两姓,即在“司”前加一竖和“马”前加两点。又说演员冯远征就是本地人(此人因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饰演下死力打老婆的男人而闻名),并经常回来祭祖。</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