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和国家以“社会大卫生”为目标,发起的一场促进全民健康的运动。自从1952年发起的这场运动,70年来对于促进我们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项运动给我们带来的益处。</p> <p class="ql-block">一、爱国卫生运动的由来及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国卫生运动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亲自发动,并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卫生工作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2年3、4月在朝鲜战场上美国军队发起了针对志愿军和朝鲜军队的生化战,这种违反国际法和人道精神的做法受到了我国及世界正义人民的一致反对。为了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图谋,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防疫委员会,周恩来总理任主任。各地政府亦陆续成立了相应机构,政务院发出《关于1953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明确各级防疫委员会,以后统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至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赋予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的任务。由此“除四害”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特殊使命。即使在十年“文革”时期这一运动虽遭受挫折,但周恩来总理还是多次要求继续把这一伟大运动开展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要求“各地各级迅速恢复和健全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极其办事机构,把卫生运动切实领导起来”。1988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规定“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保护人民健康”,爱国卫生运动被完全固化为各级政府必须领导并认真开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群众性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体会议,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国卫生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工作侧重点,但都与我们国家各个阶段的国情相适应。特别是在历次救灾防病及重大疫情防控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爱国卫生月活动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爱国卫生月活动可以促进节约型卫生工作的开展,提高群众自我保健和共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的意识意识。其主要内容包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全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月的活动。爱国卫生运动是由多部门共同组织,以大卫生的观念,号召全社会、全民都参与,来搞好卫生和健康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爱国卫生月活动就是要建设整洁、良好、健康的城乡卫生环境,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民文明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达到生活污水排放、垃圾分类的科学化、精细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要做好传染病防控,不但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还要将爱国卫生运动与疾病防治工作紧密结合,清除病媒生物防制滋生场所,做好虫媒传染病的防控,教育人们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这些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活动,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病媒生物防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病媒生物防制源于除“四害”,是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定职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全世界发现病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病源体200多种,在我国法定的39种传染病中,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可以直接或间接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肾综合症出血热、钩体病、斑疹伤寒、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炭疽、狂犬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等。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和分布发生了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病媒生物的主要危害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播疾病:鼠疫、乙型脑炎、出血热、疟疾等。二是影响休息:蚊虫叮咬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质量。三是损害财物:鼠类啮咬电缆,破坏电器设备,给供电与通讯等电器设备带来隐患,可能导致停电事故、通讯中断、甚至火灾的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应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在病媒生物的防治中应以生物生态学为主要手段,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把有害动物种群数量抑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除害灭病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慢性病防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我国营养协会提出“膳食指南”中的合理膳食原则是食物要多样;食盐要限量;饥饱要适当;甜食要少吃;油脂要适量;饮酒要适量;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人群患病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慢性病是指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能引起多种多样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急性感染、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等疾病。与世界很多国家一样,慢病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中国慢性病防治策略以营造健康促进环境为最终目的。强调预防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特别是关注农村和贫困人群,提高居民抵御慢病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国卫生工作在慢性病防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一是要定期体格检查,二是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要配合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的慢性病干预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了解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和内容后,我们也应该为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到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健康的环境。为此,我们学校向全体幼儿和家长发出行动号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养成行动。学生要注意保持居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等良好的卫生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开展“会行路,不乱扔”习惯养成行动,幼儿要跟随家长学会遵守交通规则,要养成按规则在道路上行走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病媒生物防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病媒生物防制源于除“四害”,是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定职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全世界发现病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病源体200多种,在我国法定的39种传染病中,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可以直接或间接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肾综合症出血热、钩体病、斑疹伤寒、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炭疽、狂犬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等。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和分布发生了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病媒生物的主要危害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播疾病:鼠疫、乙型脑炎、出血热、疟疾等。二是影响休息:蚊虫叮咬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质量。三是损害财物:鼠类啮咬电缆,破坏电器设备,给供电与通讯等电器设备带来隐患,可能导致停电事故、通讯中断、甚至火灾的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应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在病媒生物的防治中应以生物生态学为主要手段,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把有害动物种群数量抑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除害灭病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慢性病防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我国营养协会提出“膳食指南”中的合理膳食原则是食物要多样;食盐要限量;饥饱要适当;甜食要少吃;油脂要适量;饮酒要适量;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人群患病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慢性病是指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能引起多种多样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急性感染、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等疾病。与世界很多国家一样,慢病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中国慢性病防治策略以营造健康促进环境为最终目的。强调预防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特别是关注农村和贫困人群,提高居民抵御慢病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国卫生工作在慢性病防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一是要定期体格检查,二是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要配合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的慢性病干预活动。</p> <p class="ql-block">了解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和内容后,我们也应该为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到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健康的环境。为此,我们学校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发出行动号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养成行动。学生要注意保持居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等良好的卫生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开展“会行路,不乱扔”习惯养成行动,小学生要跟随家长学会遵守交通规则,要养成按规则在道路上行走的习惯。家长注意孩子从小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乱泼污水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开展“不张贴、爱整洁”的习惯养成行动。家长应教育小学生养成不乱贴乱画好习惯,保持自己的书包、书本、文具、衣服的整洁。自觉树立“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开展 “无烟区”行动,应禁止家长在居室内吸烟,避免小学生吸“二手烟”。</p> <p class="ql-block">请家长带领幼儿养成爱卫生、保健康的生活习惯,将孩子养成卫生习惯的过程和行动以照片、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近期将这些记录交给老师。</p> <p class="ql-block">希望幼儿和家长响应学校号召,在家中、生活里养成良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同学们的一生,将来做一个健康、文明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