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年才建成开放的天津盐业风情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位于滨海新区汉沽大丰路9号,</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场区内里。</p>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天津长芦汉沽盐场责任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渤海之滨,场区面积96平方公里,前身为芦台场,始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煮海人”辛勤劳作,砥砺前行。这里生产的优质海盐被誉为“芦台玉砂”,成为明、清御用贡盐;这里是国家“001号”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中国唯一一个食盐“中华老字号”;这里也是北方时最早的“海盐原生态产地”。</p> <p class="ql-block">文化长廊,从不同角度展示长芦海盐生产工艺沿革、变迁、改进;展示企业发展变化;展示盐业文化的丰厚底蕴;展示盐业对天津和地方发展的贡献。</p><p class="ql-block">盐歌悠悠,海韵绵绵,让我们一起品味汉沽盐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p> <p class="ql-block">清初,芦台场除保留少量煎盐外,海盐生产实施了“废煎改晒”的重大改革,产量大增。由于眦邻京城、水运便利,成为长芦盐商主要引地。为了便于管理,清康熙年间长芦盐运署由沧州移至天津城内。自此长芦盐在生产、运输、销售、税收、辑私等方面都有了新变化。清代长芦盐区不断合并与裁撤,至民国十三年(1925年)由原来的二十余场缩减为芦台场与丰财场两场。</p> <p class="ql-block">1948年汉沽解放,“芦台场”更名为长芦汉沽盐场管理处,自此汉沽盐场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管理由国家财政部门转为工业部门。汉沽盐场伴随工业化进程,海盐生产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国家先后投资上亿元,在汉沽盐场开展海盐生产实验,实施了“新深长”工艺,集坨、储运、放销全部实现机械化,海盐产量超过一百万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精制盐产量不断扩大,产品品质保持行业领先,先后获得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国家银质奖、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等,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p> <p class="ql-block">落凰翔鸥堪宝地</p><p class="ql-block">刮金积玉古盐滩</p><p class="ql-block">煮海熬盐</p> <p class="ql-block">百里银滩增秀色</p><p class="ql-block">千年古韵继潮声</p><p class="ql-block"> 观海听涛</p> <p class="ql-block"> “八 卦 滩” 文 化 广 场</p><p class="ql-block">建于1941年著名的“八卦滩”位于汉沽蛏头沽北侧,占地面积7363亩,是当年李氏灶户受八卦图启发,组织盐民修建完成。它把坨地与盐民宿舍设在当中,十副滩围成一圈,利用海水制盐逐步浓缩的原理,由四周向中心排列,走水路线合理,土地利用率高,制卤、结晶、储存与防盜于一体,代表了当时滩晒工艺的最高水平。</p><p class="ql-block">“八卦滩文化广场”根据“八卦滩”滩型创意建设,由文化广场和巨型崂山青玉景观石等组成,其中“古芦台场”四字由著名书法家唐云来题写。文化石基座高距地92.5厘米,石高10.95米,寓意从公元925年至2020年建场共1095年;碑阴记述了汉沽盐场历史沿革及所产海盐的品质。该广场是游客了解海盐知识,体验滨海文化和观光休闲的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庚子孟秋之月</p><p class="ql-block">“古芦台场”</p><p class="ql-block">渠梁双芦乡人唐云来署</p><p class="ql-block">(唐云来 天津市书法协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天津长芦盐场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美丽的渤海之滨,古称“芦台场”,置场于公元九百二十五年(后唐同光三年),衍于辽,盛于金,所产海盐粒坚味醇,色白质好。清《古今鹾略》曾记载,盐以质论:“广不如浙,浙不如淮,淮不如长芦。”明清两朝该场所产之盐独享贡盐之尊,有“芦台玉砂”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文化广场上陈列着部分制盐工具、器械。</p> <p class="ql-block">轧池机</p> <p class="ql-block">输盐机</p> <p class="ql-block">输盐机</p> <p class="ql-block">收盐机</p> <p class="ql-block"> 千 年 古 滩 遗 迹</p><p class="ql-block">自古这里就是长芦汉沽盐场传统生产区域,明代之前主要用做“锅煎成盐”的卤水储存,附近有毛家大灶、尹家大灶等煎盐场所。清顺治年间,芦台场引入滩晒工艺,由于不受燃料约束,产量大幅提升,从而滩晒迅速取代了煎制。</p> <p class="ql-block">资料记载:芦台场开滩最早在“中沟”张家小河附近。初期滩形面积较小,约三十平米,采用自然纳灌、水车倒卤的方式,每年夏季晒盐,两三天收一次。清代后期,从南方引入风车,卤水输送能力大幅提高,滩田面积扩大,至民国期间芦台私人开滩超过二百副。</p> <p class="ql-block"> 大 风 车</p><p class="ql-block">风车曾是汉沽盐场重要的汲水设施。据记载:清代光绪初年,芦台场仿制苏北盐城稻田水车,制成四周有帆蓬,中间有“将军柱”,用于纳潮和卤水提汲的大风车,每副滩有风车1~2架不等,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有风车300余架。风车的引入使滩田倒卤能力大幅提升,海盐产量提升。一望无际的盐田内盐层垒垒,盐坨堆积如山,风车帆樯林立,风吹帆动,呼呼作响,蔚为壮观,成为滨海地区一大景色。</p> <p class="ql-block"> 古 滩 水 影</p><p class="ql-block">自清初实施“废煎改晒”以来,这里一直是长芦海盐的传统生产区域,并保留了大量的古滩田。古滩田占地数十平方公里,捻埂蜿蜒,走水系统独特,滩形众多,代表了当时海盐生产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天地人”分工合作,天地负责能量转换,人类负责水体调节,海水在这里不断浓缩、熟化,并转化为优质原料卤水。这二百余副古滩田名称各异,各有传说,如:大滩王、八卦滩、金马驹、灵芝草、道僧帽等众多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滩田还生长着丰年虫、盐田微藻等卤水生物,它们在完成生命周期过程的同时,也担负着水体生物的净化环节。这里还是世界候鸟迁徒落脚场所,每年春天有大量候鸟在这里生长繁衍,留下了滩田“精灵”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模拟古盐场制盐劳作的雕塑群,一侧排列数口煎制卤水的大铁锅,地上摆放着轧压盐池的碌碡(石滚子)。</p> <p class="ql-block">晒盐与阳光、时间相关</p> <p class="ql-block">拉大碡体验区</p> <p class="ql-block">独轮车体验区</p> <p class="ql-block">打榔头体验区</p> <p class="ql-block">生产用船</p> <p class="ql-block">盐场的水路</p> <p class="ql-block">盐场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盐场的铁路</p> <p class="ql-block">输盐皮带机</p> <p class="ql-block">如山的盐坨</p> <p class="ql-block">苫盖盐坨</p> <p class="ql-block">盐装车</p> <p class="ql-block">盐运输</p> <p class="ql-block">古法制盐体验馆</p> <p class="ql-block">钢结构玻璃大棚内,</p> <p class="ql-block">建有四个晒盐池;</p> <p class="ql-block">注入过滤后的饱和盐卤,</p> <p class="ql-block">经过约两天太阳晒,</p> <p class="ql-block">结晶成盐后,</p> <p class="ql-block">刮盐装筐,</p> <p class="ql-block">摊晾晒干。</p> <p class="ql-block">景区瞭望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远眺</p> <p class="ql-block">赏景</p> <p class="ql-block">感谢关注、浏览;</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祝您快乐、健康!</p><p class="ql-block"> 🌹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