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妈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 / 云阳</p><p class="ql-block"> 原不想过洋节的。不过想想,何必执念。见景生情,借景抒情一下,又有何妨?妈妈是伟大的,厚重的,博大的,饱满的。</p><p class="ql-block"> 我所知道的妈妈,仅仅是妈妈的一小部分。妈妈一辈子做事很少为自己,或者说我几乎想不到妈妈有做什么事是为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妈妈是本村嫁本村。姥姥家在村东头。爷爷奶奶家也在村东头。村东头是贫苦人的聚居区。姥姥生有四女一子(夭亡一女)。妈妈排行第二,舅舅最幼,和我大哥同龄。姥姥做饭很好,但不擅长针线缝补。于是,在做女儿时,妈妈就承担起了家里人衣裤鞋袜的制作缝补工作(方言叫缝涮)。这些工作里,做鞋子是工作最繁复,最费精力的。后来,大姨上高中,妈妈到十二三岁才上小学。上了不久,姥爷跟妈妈说,二的,你看你娘也做不了营生,我眼睛又不吃劲,家里没有劳力,俺孩罢念书吧,回来帮忙弄家里的事情吧。我想妈妈当时心里边肯定很难受。妈妈不讨厌念书,字写得很大气也不难看,妈妈的成绩还很不错。很多年以后,妈妈依然想要多认字,多写字。但是没有办法,一家子的重任搁在那儿,她必须挑起来。于是,洗衣,做饭,劈柴,挑水,都成了家常便饭。麦子成了,肩挑回来,拢到场里翻晒;杨树叶子落了,肩挑回来,当柴火烧。路上的人见了说,看人家二的多不容易,那么大绳络,装得满满的。</p><p class="ql-block"> 劳动是锻炼,但有时候也是劳损。妈妈后来的生病,有积劳成疾的原因。终于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妈妈说,在井台边挑水时,她遇到了爸爸。他们两家的距离只有上下坡百十来米。平常见了面估计都不太说话。但在井台边面对面,掩不过去了,只得搭了话。妈妈说,爸爸说话的语气声音温和轻柔,给她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后来,免不了媒人的撮合,他们建立了新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结婚后,日子过得依旧是苦哈哈的。对于妈妈来说,需要她伺候的人更多了,付出的更多了,吃的苦更多了。婆媳关系也没有比大多数人家开创出新局面。谁是谁非,纠缠不清。估计穷苦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这样,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妈妈心上也很受制(心情不好)。</p><p class="ql-block"> 结婚后不久,妈妈怀上了大哥。即便挺着个大肚子,依然要全力地帮助娘家。爸爸自然分担了很多过去妈妈在娘家的工作。但是正像我们知道的,劳动力越多,任务量越大。不管你热爱不热爱劳动,工作永远是做不完的。工作变成精神上的需要,才是一种快乐。但实际情况是,爸爸妈妈当时应该是每天都忙得筋疲力尽。所以他们有时难免会拌嘴生气。这样,妈妈心上又要受制。</p><p class="ql-block"> 大姨嫁给了表哥。大姨父当兵,工作分配到内蒙。他们一家也都定居工作在内蒙。大姨常常往家里边写信寄钱寄东西。大姨父在运输队开车,几乎每年把一卡车一卡车的煤炭往家里边送。这样,姥姥一家子(姥爷在妈妈婚前不久已经去世)实际上是在大姨和妈妈的共同帮扶下生活。但是无疑,村里边的,地里边的活,要更苦,更累,更受罪。舅舅和大哥同岁。这样,实际上是有两个小孩需要妈妈的照顾。姥姥没有奶水。妈妈哺乳完大哥,再哺乳舅舅,哺乳完舅舅,再哺乳大哥。许多年以后,妈妈依然在讲,她在娘家吃的苦,受的罪,甚至讲他的妹妹弟弟,没有良心,忘了她的恩。我以为我的姨姨舅舅也并不是没有良心,感恩也不能天天挂在嘴上。我说,妈妈,别尽说以前那些事情了,你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是为了啥?不是让他们感谢你。你做的一切,即便他们看不见,村里面的人看不见吗?我们所有为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事情,其实最终都是为了完成自己。妈妈虽然不懂这样的话。但她却在用实际行动很好地完成自己。因而,我以为妈妈的生命是没有遗憾的。我为妈妈那么忘我地去帮助家里人,去为家里人付出,而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妈妈怀了二哥。当时穷苦到什么程度?秋天新打的粮食,在石磨上磨成面,然后捏成窝窝头吃。奶水不足,米汤好像也不稠,居然是拿个小纱布袋,里边装上小米,在水里边熬。</p><p class="ql-block"> 贫困是一种记忆,贫困让人不自觉地对比,在对比中感恩,感恩让人觉出现在的幸福。贫困实际上是有馈赠的。但是我们宁愿不要这样的馈赠。然后,妈妈要将她当女儿时,刚刚出嫁时,在娘家干的活儿,吃的苦,受的罪,在我们四个儿女身上,重新经历无数遍,加倍地经历无数遍。</p><p class="ql-block"> 八二年,我出生了。四年以后,妹妹出生了。妈妈说,那个时候日子变好了。人民公社分开了,自己家里边承包土地了。想种什么,吃什么,活变(灵活)了。妈妈会缝制衣服,铰鞋样子,会踩缝纫机,会在书包上绣花,会织毛衣,会把碎布头连缀成漂亮的门帘。那个时候,大姨会经常不断地邮寄来一些半新不旧的外套衣服接济我们,这可帮了我们大忙了。但依然有很多针线活,需要妈妈亲自去做。记忆最深的是妈妈做鞋。顶针,环锥,线绳,楦子,鞋帮,鞋底一大堆摆在炕上。到了半晚期(下午),屋子外头小猪啰啰,母鸡咯咯,黄牛哞哞,时光显得正悠长。妈妈坐在炕上靠窗户的地方,聚精会神地做鞋子。现在该上鞋了:先把鞋帮用大针脚大概缝在鞋底上,再拿环锥刺穿鞋帮和鞋底,用戴着顶针的手指,把穿着线绳的针顶进穿孔去,再用钳子把针拔出来,一个针脚完成后,把长长的线绳麻利地缠在手背上,用劲儿一勒,然后再重复上面的工作。妈妈做的鞋子,穿在脚上既合适又舒服。我的脚趾头没有变形就是证明。</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劳动在妈妈这儿,是既有苦也有乐的。妈妈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不愿意去别人家串门闲聊天,更不会用打牌去消磨时光。于是劳动就似乎成了他的一个消遣方式。她愿意把床单被罩,里外衣服,洗涮得干干净净,把屋子收拾得整齐利落。妈妈说,只有这样,她才会觉得头轻(思想轻松),觉得慰帖(心里舒服)。妈妈洗衣服非同寻常。那会儿没有洗衣机,当然全靠手洗。我现在洗衣服,有需要手洗的,最多也就用清水漂洗两次。但是,妈妈会漂洗五六次,甚至还不止,直到漂洗的水清澈到没有一丝一点的泡沫为止。有时候妈妈因为收拾屋子,不停地擦洗,会让自己在做当紧的事情时受急躁。这样,有些营生就不得不拖到晚上很晚的时候。记得我上了中学以后,常常在晚上睡了一觉醒来,发现妈妈依然在地下来回走动,摆弄东西,不停干活。这样,到了白天,妈妈有时候也会犯困,她说,哎呀,死人煞呀(累死啦),圪躺圪躺(稍微休息一下),就泛过劲儿来了。然后她休息个十几二十分钟,半个小时,起来以后,依然不停地干活。妈妈不知道懒惰为何物,不知道消遣和享受为何物。自然不用说,做饭是最寻常的事情。但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在我这里却很不寻常。她炒的肉,炖的烩菜,捏的糕,蒸的馒头,烧的烙饼,包的包子饺子,拉的拉面,我都爱吃到无以言说的地步。吃妈妈做的饭菜,才可以真正地说是吃得又饱又好。现在,没有多少机会去享受这个福分了,但我也知足了。我为妈妈有这样的厨艺而感到骄傲。但是妈妈在做完所有这些饭以后,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她总说自己累了,不想吃,你们多吃,好好吃。妈妈在吃上头,从来不讲究,她说,家里边这些粗茶淡饭,吃起来就最香甜。外面买的那些东西,都不干净,不卫生,吃了容易生病的。</p><p class="ql-block"> 妈妈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只有我一个人算是念成了书,吃了公家饭。父亲不说,大哥二哥不说,妹妹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两句,兄妹们都念书的时候,妈妈对我偏心。证据大概是说,妈妈认为我那会儿上高中费脑筋,需要补充营养什么的。但妈妈又说,我们小的时候,她坐在邻居家门口,左手挎着我,右手挎着妹妹,一递一口喂鸡蛋。我知道,光靠爸爸妈妈,我是不能够完成我的学业的。大哥,二哥,妹妹都对我有过帮助。这个情感,我终身难忘。但偏心的说法,对妈妈来说是不公允的。妈妈为我们兄妹四人操碎了心。邻村上下,四处奔波,为大哥找媳妇;二哥外出打工,饥寒冷暖,时时挂怀;后来妹妹去了内蒙,在大姨身边,自然可以少宽点心。但儿女们结婚生子的事情,真的可以让父母们衰老一半的,尽管她内心可能是高兴的。这还不说,我和妹妹小时候身体虚弱,常常生病。妈妈在生下我以后,身体也开始不好起来,隔几年就会生病一次。为了给我们看病,爸爸带我们四处求医,妈妈在家着急得不得了,这样的心里的折磨,我们做儿女的,又怎么能想见呢?这几年,我和妹妹的日子相对好一点点。妈妈自然把心靠近大哥二哥更近一点。妈妈真的是把自己的心分成了四瓣,分别给了我们。妈妈把另外的三瓣心给了哥哥妹妹,他们的感受,我不得而知。但妈妈给我的这一瓣,我却深有体会。而且我也自以为,四个儿女中,我是最让妈妈操心的,每每想起来,愧疚不已,无以为报。妈妈心肠软,感情丰富,也喜欢哭。小时候有一次,我感冒了,输液输错了液体,我坐在椅子上,皮肤肿胀,浑身发抖。妈妈给我带来饭菜,着急得跟什么似的,一边哭,一边让医生赶紧给我拔掉液体。我从树上掉下来,把脸划伤,妈妈哭。我躺在医院拔牙,妈妈哭。结婚后情感不顺利,妈妈哭。想要孩子要不了,后来终于有了女儿,儿子,也不顺利,妈妈哭。妈妈这一辈子,怎么就操不完这个心呢?</p><p class="ql-block"> 现在,妈妈老了,病了,言语不流利了,腿脚不麻利了。一辈子,任凭我们怎么劝,妈妈都不肯停歇一下。有时候我真想告罪一句说,这样,妈妈倒可以休息一下了,虽然说这样的休息不能算是享受。但我们做儿女的,真不愿意看到父母年纪一大把了,还为我们操劳不止。所以,现在我有空了,就赶紧往家跑。看看妈妈。我们彼此一看,心里面都开心。我们做儿女的,就是要回报父母为我们操的那份心,虽然不能达其万一。对于我自己来讲,我从父亲身上遗传的,主要是对于文艺的热爱(大概还有饮酒的嗜好),而妈妈身上则有更多的精神财富让我继承学习。勤劳,闲不住,爱干净,不凑热闹,不传闲话,不谄媚别人,不装狐媚子,有责任心,有担当精神,不屈服,敢于与侵犯自己利益的个人和势力作斗争。但同时又能忍耐,能妥协。妈妈说,她一生当中做的最大的妥协,就是和父亲在一起。他是为了我们兄妹四人,不想给我们弄前家后底(后爸后妈),让我们受制。</p><p class="ql-block"> 妈妈身上的这种牺牲精神,让她变得高贵。虽然在我看来,爸爸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现在他们看起来好多了,但同时也都老了。时间真是最神奇的创可贴呀)。</p><p class="ql-block"> 婚姻其实原比爱情要复杂得多。它需要我们去发现,珍惜,经营,呵护。母子之缘不易。世间一切缘皆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珍惜。</p><p class="ql-block"> 妈妈,节日快乐!</p><p class="ql-block"> 愿天下所有母亲,健康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