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五:《发展儿童数学关键能力》读后感⑤

逢缘

<p class="ql-block">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的感觉,那么在什么时候展现呢?我以为有这两个方面,一是计量时有感觉,数东西,估东西的多少大小,有的人一感就差不离,还有一种是在计算中呈现,如除法试商是,有的人一看就准,又快又对,有的人未必,需要试几次才行。这时我们会体会到孩子数感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那么后天的是可以在运算中进行关注并培养的。</p> <p class="ql-block">  正如吴老师的教学故事中所言:不计算,你能找到答案吗?只看这个题目,我就有这样的想法——有些题不计算是可以的,有些题是需要计算的,孩子在看到题时能不能直觉反应,找出规律并进行思考呢?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计算基础需要扎实,学生对基本的口算、口诀掌握需熟,需要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第二学生的习惯要好,做题会审题,会估,能够进行估中比,迁移计算。第三学生对相关运算中的性质、法则不仅仅要会,更要运用自如。</p> <p class="ql-block">  正好吴老师所呈现的数学故事:不计算,你能找到答案吗?对于判断:14.8×3.2=57.32是否正确的判断,孩子不能立刻作出,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算,我们的计算正确只是一种熟练的技术工,并没有上升到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数感的推进上来。这不是猜不猜的事,而是孩子必须要有一种正确感知和判断的能力,就以此题为例,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认知,我来简单的说一说:第一,估,当作15乘以3,大约是45,至多大一点,57.32显然大太多;第二要有尾数意识,如果前面不能准确判断出结果,尾数判断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二八一十六,尾数是6,肯定不正确。这些看似简单的判断,在实际教学中孩子往往都不会运用,是什么原因?我想与教师将运算当成单纯的算,当成技术有关系,正确的运算习惯比多做多少道题更有效,是以在运算中重视学生审视运算,审视数据的习惯,重视学生估的习惯,比的习惯更能促进运算效率的提升,更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从这个故事及其解决来看:许多时候不是数感难形成,而是我们在计算教学中过于关注算的结果,关注算对,而忽视了某些过程,忽视了学生经历判断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是以在运算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在最简单处下力,将基础掌握牢固,努力达到对运算意义的本质理解,以期实现运算相通,可以借助加与减的关系,乘与除的联系去辨析,在辨析中思考运算。同时要重视口算的训练:基本的分与合,基本的口诀,基本的进位加减法,基本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基本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都要熟练到位,当一切都熟练自如的时候你就能够合理运算,才能在运算中实现运算自如,这样实现对运算中数的特征,关系,变化 的自如把握,从而发展数感。第三要关注估算,要多估,并且将估与口算结合,估与比关注,能够估比结合,逐步实现将乘法运算律与算自然结合,学会在算中调整,在提高运算效率的时候增强数感。</p>

运算

数感

口算

计算

学生

判断

正确

尾数

习惯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