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二师兄

<h3>●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h3><h3><br></h3><h3>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代名臣,因致力于为百姓办实事为人民谋幸福而受到大家的爱戴,同时也因倡导吏治而招来了不少政敌,有同事直言相劝:做人做事,不要像啄木鸟那般尖锐,也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忧不报喜,为此,范仲淹用八个字铿锵回应:宁鸣而死,不默而生。</h3><h3><br></h3><h3>从古到今,像老范这么“一根筋”的领导干部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城头的大王旗换了一面又一面,乌纱帽走了一茬又一茬,但能名垂青史、令人肃然起敬的却屈指可数,也就那么一小撮。</h3><h3><br></h3><h3>想想也是,好不容易熬过了十年寒窗,终于等来金榜题名,一步跨入学而优则仕的官运快车道,从此,手里握着沉甸甸的权印,每月领着白花花的银子,还有各种吃请、馈赠、小费等“外快”,这阵势,想想都让人心花怒放,怎能舍得不好好维护。</h3><h3><br></h3><h3>不信你翻开历史看看,多少人自从戴上了那顶乌纱,踏入官场之后,可以说是无师自通,学会了浑水摸鱼、见风使舵,学会了阿谀奉承、欺上压下,学会了忍气吞声、委屈求全,学会了不择手段、唯利是图。</h3><h3><br></h3><h3>不信你再挤进人群看看,多少人从此变得唯唯诺诺,又趾高气昂,只要是上司叫干的,他们就会坚决地干、毫不动摇地干、大张旗鼓地干、锣鼓喧天地干,哪怕这事情明摆着是多么的没有意义,又劳民伤财;反之,上司不让干的,就坚决不干,有再多再好再积极的意义也不干,因为这些意义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怎么保住乌纱,怎么使头上的乌纱越来越大才是重中之重。</h3><h3><br></h3><h3>读了那么多的圣贤书,书里那么多的金玉良言都忘了吗?没有忘,怎么可能说忘就忘呢,多少个三更睡、五更起的苦日子累积起来的记忆不是那么容易忘的,他们心里亮堂着呢,可他们知道,金玉良言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换不来叮当作响的银子,换不来前呼后拥的威仪,换不来颐指气使的派头,换不来锦衣玉食的生活,因此,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权力世界里,自然而然的,有人开始变通,有人开始变节,更多的人则顺流而下。</h3><h3><br></h3><h3>于是,偶尔出现那么几个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知道回头的,一心按着书和心中的良知逆流而上去做人做事的,即使乌纱越戴越小,甚至丢了也不肯低头的“傻帽”,就显得弥足珍贵,惹人侧目了。</h3><h3><br></h3><h3>莎士比亚说:“生或者死,这是个问题。”可偏偏有人不以为然,一意孤行,他们始终把道义放在心中,把生死置之度外。</h3><h3><br></h3><h3>他们是晨星,在漫漫的夜空中孤独地闪啊闪,他们是山涧,在浩瀚的史册里自顾自地流啊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