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街小学五(1)班 走进冉庄地道战遗址-开展红色研学之旅

(五一班)解铭豫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队伍向着太阳,准备就绪整装待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二零二一年5月9日是母亲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家长和老师们们怀着儿时的记忆,带领着花园街小学5(1)班的同学们去参观地道战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怀着愉快的心情, 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校门,到达上车地点。</p> <p class="ql-block"> 坐在大巴车上,同学们讨论着此次去的目的地———冉庄地道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来来来,同学们,拍照了,我们要保持最好的状态,剪刀手✌️晾出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8点30分同学们就来到了纪念馆展厅门口,大家在由杨成武将军书写的“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的红色牌匾下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学们怀着崇敬的的心情,秩序井然地步入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  之后进入展厅,参观了展厅里陈列的地道战文物,里面有当时军民挖地道时使用的工具:小推车、镐、辘轳……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还有烈士的雕塑,触目惊心的的血衣,并记载有他们的英雄事迹,还看到了民兵们与敌人作战使用的武器,有被破坏的民房的模型,还有敌人的“刑讯室”,这些都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了印迹。</span></p> <p class="ql-block">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真实地再现了先烈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的情景,使同学们们深切感受到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革命先辈的英勇顽强。进入地道战教育基地,就如置身于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认真记录下研学笔记</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展厅,同学们就来到了地道的入口,怀着崇敬的心情,慢慢地往下走。身子一点一点沉下去,历史的图画也一点一点清晰起来,有储粮室、兵工厂、指挥室、作战室、休息室……不知不觉中就会被人民的奇思妙想所折服,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p> <p class="ql-block"> 沿着狭窄的地道口,同学们手拉手平行进入,地道四通八达,完全不知哪条通往哪里。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同学们想象着,感受着哪里有过枪眼,哪里有过战斗。在地道内各种地下设施设计十分巧妙,共有23种,256处之多,如地下指挥部、储粮室、兵工厂、双层地道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冉庄地道设计之巧妙,结构之复杂,设施之完备,同学们啧啧称叹——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span></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阿姨说到,这座“地下长城”全长约有30华里,虽然向游人开放的仅仅是其中一段,但这一段绝对堪称精华,电影《地道战》高传宝就是在这间指挥室里发出的战斗命令;日本鬼子向地道中灌的水就是流进了脚下的井里;那间房子里召开过干部会议,定下了杀敌方案;那里掩护过群众,躲过了敌人的扫荡……神秘的地方在于地道口的设置,比如锅台、炕面、马槽——构思奇特,隐蔽巧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地道口出来,同学们发现已经来到村子里,这里有古朴宁静的村道、陈旧斑驳的石碾,那无言伫立的古槐,还有那隐于房根墙角的枪眼工事、临街墙上的大幅抗日标语,都在默默诉说着这个普通村庄、在那个峥嵘岁月里的战斗传奇。</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古老的街道往里走,可以看到,两棵老槐树和那口敲响战斗信号的大钟,千年古槐,铮铮大钟,记录着冉庄的烽火年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做亡国奴”、“反蚕食、反扫荡、反封锁”等抗日标语到处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今,老槐树已经枯死,只留下干枯的枝干直挺挺地伸向天空,而老槐树上的铁钟高挂,仿佛在时刻警醒着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p> <p class="ql-block">自由活动时间到了,同学们分成5个小组,各自带队参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分组参观完后,学生们准来到集合地点,纷纷拍照留念,开始仨一群,俩一伙儿,凑到一起,与自己的同学一起分享参观的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红色研学之旅圆满结束了,这次旅行让我们知道战士和人民多么的英勇,了解到我们这个民族的坚韧、伟大,让同学们懂得饮水思源,了解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向我们的先烈们学习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屈不挠的精神,爱国爱党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继往开来,不忘初心,长大以后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光和热。</span></p>

同学

地道战

冉庄

展厅

地道

参观

地道口

研学

老槐树

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