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回想 从2015年到如今,我从事绘画职业已有六年。过去也有一些绘画基础,统算起来在国画天地里少说也淫浸了十几年。我们都听说过:中国画讲究功㡳,没有十年功底画不出写意国画。这句话也是我个人的感受和体悟。在这六年里,我画了上千张画,写了上千张字,有些是练习,有些是创作;有些换来了金钱,有些争来了荣誉。当然,在圈内和社会上也会遭遇一会鄙视和抵触。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荣辱不惊是一个画者应该具有的胸怀。</p><p class="ql-block"> 画画久了,想要放弃,我认为很难。早几年就有人劝我,要我放弃画画和装裱行业,改行做挣钱快的行业。我说我改不了,我除了画画,不爱其他事情,也不会做别的事情。虽然我没有别人的条件,但我在画画的时侯,我感觉自己是最快乐的。有很多人为了金钱,为了前途,选择了背心离意的职业或行业,而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是我这几年来唯一感到幸运的事。六年了,自己在这个“江湖里”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不论外界如何评价我的画作,不论圈外的人如何看待我个人的习性,我都已经习惯用笔墨纸砚和文字语言来打发我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画画久了,也自然会形成一些思想积累和艺术沉淀。艺术这东西不完全是靠技术来支撑的,更重要的是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思想理论和学养,有了这个理论系统来支撑你的作品,你的作品才能站得住脚。我曾说过,我没入过大学校门,我画画的经历就是不断自学。我拜师学艺就是让老师纠正我的路线,让我少走弯路。老师的言传身授会对一个学生的笔墨技法和艺术审美取向产生终身影响。老师传授你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无限的东西就是从自学的漫长过程中得来。从老师那里走出来之后,我把眼界放宽到古今。先学古人,后学当今,各有各法,全凭自己权衡把握。名家成名,必有其过人之处,你要学的正是他赖以成名的那一点东西。</p><p class="ql-block"> 都说学画必投名师门下才能学有所成。我不太认可这句话。这一点,我的感受正与国画大师陆俨少的理论不谋而合。资质平庸的学生往往在名师的风格里打转,他们被老师的面目框住了,怎么画还是老师的样子。正是:入师易,出师难。当今画坛,我见到数不胜数的画者,他们的画完全就是老师的复制品,毫无自己的笔墨语言和面目。不看题名和印章,你根本不知是学生作品还是老师之作。</p><p class="ql-block"> 学艺跟读书是一样的,老师带进门,修行靠个人。总有些成绩好的学生,和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这就是个人的资质和方法以及用功程度了。学画,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者。</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很多学艺者都想去北京深造,花个三五万拜个名师,图个“学名双获”,但能遂愿的人却极少。大多成了“沽名钓誉”之辈。所学无几,回来后架子大了不少,到处树立“我是ⅹx大师之学生”这杆旗帜。</p><p class="ql-block"> 现代国画界里陆俨少、李可染、钱松嵒、黎雄才等等诸先生的画论是值得学习的。我平日就是常读这些已故的大师们的书画理论。相反,古人的画论我反而看得少。因为古人的画法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审美需求,时代气息是中国画不可缺少的精神内涵。我们阅读跟我们年代相近的先师的东西,他们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更能融入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要求。</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在一次笔会上作画,有同行的画家,他看到我的画风是岭南画派和新金陵画派的时候就开始笑我:“谌老师,你的画法好传统呀!”我无语。他们这些学院派的画家就是看不起传统,难怪,当今国画界的“四大天王”除了龙瑞专学黄宾虹之外,其他三位都不见传统笔墨了。</p><p class="ql-block"> 学画,只有苦画是不成的。陆大师说过,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四分读书。读书为什么还多一分呢?因为读书可以增加文化修养,提炼思想情怀,把人的品位提高了。传统书画艺术就是“文雅”的东西,你没有情怀,你又怎能画出有情怀的画来。你若胸无诗意又怎能做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呢!关于这一点,我写字、画画、写诗、写文章一直没搁着。中国画家,比的就是浪漫的情怀,比的就是诗文书画的高洁与清逸,不管是董其昌、石涛、八大、齐白石,文人也好,官家也好,僧人也好,木匠也好,读书养性,书画双修的事,他们一刻都不曾停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