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我们都曾经在人生路上奋斗过,追梦过,</span>风景因走过而美丽;命运因努力而精彩;日子在忙忙碌碌中充实;生活在粗茶淡饭中生香;人生在坎坷挫折中历练。<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我希望能通过这个美篇把朋友的故事简介给读者。我介绍的每个朋友也都有他们各自的经历和风采,都在为社会为祖国添砖增彩,我们也都在用</span>快乐之心看世界,感恩之心看人生,一路走来,一路回望,真诚的朋友,终身难忘。回忆昨日的温馨,满载今日的情怀,<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为此,</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珍惜生命里的真诚,喜欢岁月结下的友情,敬仰与人为善的品貭;我知道朋友没有一辈子的相聚,却有一生的惦记,所以珍惜这份友情,记录这份友谊;</span>快乐是一朵带露的花,沟通是一杯暖心的茶,让我们经常赏花品茶,尽展人间潇洒。我知道与人同行必有我师,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团结别人是一种能力,借鉴别人是一种收获,愿此文能送一份开心,让你不老;送一份美丽,让你欢笑;送一份真情,不用回报!再送你健康平安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4年,大学同学母校40周年校庆时合影,这里有我的启蒙导师和大学校友,我在前排右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感到: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总有幸福感,也总想把它记录下来,分享给朋友和社会。不仅想写自己,还想写朋友,所以</span>这次写作创意是接龙似的,整个过程有点漫长,是在和朋友的沟通过程中,必须得到理解、支持和认可才可以继续下去,这让我加深了对朋友的了解和友谊,并且深深的感到:人生永远难忘的是友谊,非常可贵的是真情,特别欣慰的是缘分;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朋友却是真正的财富;人这一生,有朋友是福气,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有一种友谊叫心心相印;有一种交流叫心有灵犀;有一种幸福叫心满意足。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至美的风景,那风景,可以是一个美丽的片段,可以是一个平凡的背影,也可以是一颗懂得的心灵。</p><p class="ql-block">2017年,发小在哈尔滨聚会,我在第一排右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一场经历,一场历练。文中的我们都本着笑对人生的原则来走人生之路,所以能做到笑口常开。成功时,自信的一笑鼓舞自己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失败时,豁达的一笑显示出自己面对挫折时的超然与从容。我相信:<span style="font-size:18px;">心中有风景的人,永远是最快乐的最美丽的,心中有花香的人,他的心扉会一直行走在春天的路上。总有一些不经意的遇见,美丽了生命的某段行程,总有一些不经意的品读忽然感动了一颗寂然行走的心。我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让你看到每个人不同的风景,能在阅读中有一点小小的感动。写作的过程我体到:</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1, 51, 51);">思维的碰撞才是灵感的源泉,才是友谊的基础,这也是我此文创作的初衷和追求。我相信:</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光阴一晃难收回,流水一去莫能追;笑对人生自寻乐,彼此牵挂永相随。朋友情义最可贵,友谊花开胜芳菲。我和朋友相处总是</span>清清淡淡,但却无比真诚,我们的交流也是平平常常,但却心领神会;很少见面,更没有请客送礼,这是我交友的风格和习惯。<span style="font-size:18px;">希望此文能送一份开心让朋友不老,送一份美丽让你欢笑,送一份真情不用回报,永远记住:</span>人间的美在于你来我往;朋友的美在于互相牵挂;<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信此文能起到:</span>珍贵的友谊在无形中感知,亲切的交流在无声中传递,温馨的情感在无言中存留!<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想送我文中的朋友和读者们的是:健康平安,这点至关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省委书记接见省委子弟的孩子们合影留念,我(前排右四)那时刚十二三岁就受到省委书记的接见很荣幸,孩子们中有我的同学和一个大院的发小,领导也是孩子们的父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阅读和查找方便,将人物目录列出:</span></p><p class="ql-block">1、从知青农工到高级记者——黄晓天</p><p class="ql-block">2、从知青农工到钳工——刘长洪</p><p class="ql-block">3、从知青农工到作家——<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宋金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span>4、从企业播音员到高级记者——韩春艳</p><p class="ql-block">5、从农工到下海经商创奇迹——汪乃奇</p><p class="ql-block">6、从驾驶员到雕刻艺术家——黄光大</p><p class="ql-block">7、从知青农工到出版社编审——李战</p><p class="ql-block">8、从知青到工商联秘书长——欧阳晓明</p><p class="ql-block">9、从农工到记者自由职业人——薛静松</p><p class="ql-block">10、从话务员到高级经济师——徐威</p><p class="ql-block">11、从知青司机到国企干部——常爱华</p><p class="ql-block">12、从工厂钳工到厂党委书记——战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学同学拍摄影课作业后合影,我在后排左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3、从战士到军旅知名画家——白红</p><p class="ql-block">14、从老五届到总经理——何涌泉</p><p class="ql-block">15、从军人摄影到专业摄影——李晓刚</p><p class="ql-block">16、从知青到高级教师——闻晓华</p><p class="ql-block">17、从知青到抗癌女侠——朱蓓华</p><p class="ql-block">18、从知青农工到医药总裁——刘铭君</p><p class="ql-block">19、从知青到老乒乓爱好者——江爱申</p><p class="ql-block">20、从民办教师到研究员——高国兴</p><p class="ql-block">21、从炊事员到高级政工师——陈渡林</p><p class="ql-block">22、从农工到出版总社社长——陈春江</p><p class="ql-block"> 23、从知青到办中国语教室——李冬青</p><p class="ql-block">24、从无名鼠辈到三随子——刘明原</p><p class="ql-block">25、从电信工人到总局副局长——李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单位组织退休干部到黑河旅游留念,我在前排右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6、从知青到画院院长——侯国良</p><p class="ql-block">27、从普通教师到高级教师——荣淑华</p><p class="ql-block">28、从知青到公司老总——王丽娜</p><p class="ql-block">29、从矿工到矿长——刘树平</p><p class="ql-block">30、从知青到青年科学家——张蔚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31、从工人到科研人员——康晓东</p><p class="ql-block">32、从知青到舞蹈老师——张亚峰</p><p class="ql-block">33、从知青到老年乒坛高手—关淑梅</p><p class="ql-block">34、从知青到高级工程师——郇江</p><p class="ql-block">35、从战士到研究生、上校——张勇</p><p class="ql-block">36、从知青农工到高级教师——孙明</p><p class="ql-block">37、从知青到研究员——欧阳晓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兵团五师团乒乓球队合影,我在后排左二</span></p> <p class="ql-block">38、从舞蹈演员到广播剧导演——姜萍</p><p class="ql-block">39、从知青到后知青带头人——戴欣</p><p class="ql-block">40、从记者到高级记者——陶艳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41、从知青到时尚达人——杨长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42、从农场职工到主任记者模特—王梅</p><p class="ql-block">43、从邮递员到社团法人—刘佳维</p><p class="ql-block">44、从大学生到名演员——刘伯英</p><p class="ql-block">45、从知青到总编辑——张持坚</p><p class="ql-block">46、从知青到北大院党委书记—宋振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47、从部队文工团员到杰出演播艺术家—— </span>王淑萍</p><p class="ql-block">48、<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知青到少林内功传承人—李启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49、从知青到高级记者书法家—毕国顺</span></p><p class="ql-block">50、从知青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p><p class="ql-block">一个朋友一片天,一个知己一份缘,珍惜人生每一天,珍惜今生每份缘。</p><p class="ql-block">2008年,50团知青在北京聚会,我在第三排右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从知青农工到高级记者——</p><p class="ql-block">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黄晓天,1953年生于北京,3岁随父母到哈尔滨,11岁又随父母到鸡西,16岁初中毕业到黑龙江兵团50团15连(后到师部印刷厂),下乡的五年中当过农工,铲过地,修过水利,学过排版工,这期间入团入党,做过连队的副连长,副指导员。1974年被推荐到北京广播学院工农兵学员,学习电视摄影专业,毕业后到黑龙江电视台做新闻记者,曾当选为省新协理事,省青联常委,省妇联委员,在时代的前沿做电视新闻采访,学习闯荡了20多年,多部作品获全国电视片奖;多篇论文登载在《北京广播学院学刊》《黑龙江广播电视研究》和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研究》上,最后成长为集采访、摄影、编辑、主持为一体的全能记者,并被评为高级记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一辈子喜欢乒乓运动,从少体校到师部乒乓球队,无论在学校还是下乡或工作,都代表单位参加各项乒乓比赛,还曾参加过全国和亚非拉乒乓球比赛的裁判工作,锻炼了身体,开阔了视野,也是我人生身心健康的因素。</p><p class="ql-block">我的朋友很多,发小、同学、知青、同事都有知心的交流,这是我快乐的源泉。但是生活中我和朋友之间走动的不多,大部分都在网络上交流,20年前我有了自己的博客,十年前我在50团知青网站上有“晓天文集”专栏,如今我有十几个微信群,四五十个微信朋友,我喜欢这种空中对话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友谊,而且是一种纯精神的交流和享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从<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知青</span>农工到钳工——</p><p class="ql-block">刘长洪下乡十年,返城后接父亲班在哈尔滨火车站当装卸工人,后来一直从事机械修理的钳工,他不但是我的兵团战友,现在我们还住的不远,经常在一个小区做健身运动,当年下乡时我们不认识,返城后,虽然都在哈尔滨,也没有联系。最近半年多才交往上,这可真是缘分。他朴实真诚,一到下雪就主动打扫院落,义务为大家服务,是个好人。我们俩个总是边健身边聊天,从兵团到微信,从社会到朋友,海阔天空,每天过的都很快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知青</span>农工到作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宋金山是天津知青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曾在农建连、采伐连工作,在连队入了党当了连长,十年后返津,曾在和平区劳动局、检察院、天津正源广告公司工作。他最大的特点是喜欢写作,最终成为知青小有名气的作家。他写过小说、剧本、诗歌和散文,他的作品像流淌的小河,细细道来,娓娓动听;又像琴弦,轻弹慢抹,沁人心脾。我们两个虽然在一个团,但并不相识,至今也没见过面,但是曾经在网络上空中交流结成了朋友,</span>从陌生到熟悉,从普通战友到思想升华的文友,难忘的一段友谊。我们的文字交流和对话还上了百度,朋友赞美说:有一种感情,不再浓烈,却一直存在。金山和晓天两位文人的隔空对话,情真意切,令人赞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从企业播音员到高级记者——</p><p class="ql-block">韩春艳,1954年生于哈尔滨,15岁参加工作,在国营东光机械厂当播音员,后来到黑龙江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电台当了一名记者。在34年的记者生涯中,做过工业、政教、财贸记者和编辑,成绩斐然,2014年在正高记者的岗位上退休。她的人生信条是:“清白做人,认真做事。工作要干到最好,文章要写到最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有品位,有高度。</p><p class="ql-block">我和春燕是同事,她在电台,我在电视台,共同采访的经历,让我们彼此欣赏对方。在单位常见面,在采访现场共同参与,完成各自的报道任务,退休后受一个支部管理,但是她经常在澳洲女儿家,所以我们的联系只有微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从农工钳工到下海经商创奇迹——</p><p class="ql-block"> 本人小名创伟从小励志创造伟大的事业,上学了用大号学名汪乃奇,据说名字中有乃字的那起名字的人绝对文化人(俺爹),这最后一个字(奇)那绝对是画龙点睛之重点,外号老肥可惜今已徒有虚名,所以有朋友专门著书有《怪咖老肥》一章。 </p><p class="ql-block"> 1968年7月下乡柳河五七干校成为一名英雄拖拉机手,战不过天斗不过地,1972年返城进入工厂成为一名模具钳工,使不顺铁銼抡不好小锤呢,1976进了哈尔滨晶体管厂进步成了共青团总支部书记,一干四年1980年调入黑龙江省电子工业局经贸处成为一名外贸干部,1983年进入天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大学学府,两年后再回到省局经贸处由于是业务外语双枪将成为主力科员。1986年初决定性的人生转折来了,我顺风顺水之时激流再转舵毅然南下深圳独闯特区开辟个人奋斗新天地。深圳一年打拼成功获得深圳市公派日本留学两个名额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7年四月进入日本东京拓植大学和日本拓植银行进修学习。一年后学业完成返回深圳赛格集团,由于出国后自己的眼界大开,已不满足死板的朝九晚五,毅然再作一生中的第二个关键决定:下海经商。1988年8月北上大连参加日本水产企业开始了12年的水产生涯。商海险恶沉浮,12年即创造了自己几年的巅峰辉煌也经历了呛水搁浅的几年苦难,饱经风霜酷暑后还好2000年成功转型去上海进入一家日本机械加工企业担任总经理,一干就是十年,把一个连续亏损几年的企业硬是强力肃清不法之人,使企业大换精神面貌开始盈利,2010年再毅然谢绝高官厚禄告老还乡享受海天自由,来到澳大利亚悉尼开始了闲云野鹤的平凡生活,三年前搬家来到昆士兰州的黄金海岸开始慢慢的继续余生。</p><p class="ql-block">汪乃奇是我一个大院的发小,还是哥哥的同学,在发小群里总是关注和支持我,让我感到很温暖。他的自我介绍幽默真实有趣,我喜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从知青驾驶员到雕刻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黄光大1950年出生于上海,1968年下乡到兵团,是汽车驾驶员。回城后先开卡车6年,后到区政协为二任正局领导开小车16年,2000年提前退休后又在原二位领导的政协之友社做干事。退休后专注竹器制作,他说:我拘泥于自己的小世界,退休生活很充实,象你一样,你在写书我在玩。就这样一个自称在玩儿的人,后来成为了海派艺术的杰出代表,其创作的作品可以用一节原竹制作的茶叶罐,香筒,牙签盒,解决了带有键槽的盖与体的接口,在此基础上又创作竹质香囊挂件,竹质饰品类挂件,香插,竹制可开合手镯。手镯申请了国家专利,平竹双隔松鹰鸣虫盒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我和黄光大是一个团的知青,我们不是一个连队的,所以当年不认识,40多年后也没有过接触。最近几年在微信群里有过一阶段的深入聊天,我才知道他的竹雕艺术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为此,我们在群里相互沟通和赞美,并且交换了自己出的书,成为了笔友和朋友。</p> <p class="ql-block">7、从知青农工到出版社编审——</p><p class="ql-block">李战,从学生时代到北大荒知青,到出版社编审,到省作家协会会员,到退休老人。大半生过去了,青春不再,世事沧桑,唯有不变的是对文学的热爱。 她初中一年时发表处女作,因从事“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几十年,个人创作数量不多,质量还好,多篇获各级大奖或收入不同文集。代表作电视散文《抹不去的记忆》、长篇小说《血雨潇潇》分获国家和省级大奖。写作成为她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喜欢写游记在美篇平台上发布;致力于红色传承,为老一辈革命家、英雄烈士撰写文章,在业界和广大读者中有一定影响。她的感悟是:人生就如一场花事,“盛期努力绽放,飘落人世留香”!</p><p class="ql-block">我与李战相识在退休之后,都喜欢写作的人成为了朋友,她为我的发小同学的父亲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撰写长篇传记,让我很是钦佩,为此我们结的缘。她晚年生活除了写作就是祖国各地旅游,潇洒浪漫美丽大方的身影和美篇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建党100周年,她又重走井冈山红色之路,写了长篇的记载,满满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从知青农工到全国工商联秘书长——</p><p class="ql-block">欧阳晓明,1953年出生于大连,1970年下乡到辽宁盘锦某农场,经过六年知青生活的磨砺,不仅强壮了筋骨,也培养了自强自立的性格,锻炼了吃苦耐劳的品质。1977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六年学业毕业后,先在航天工业部第710所、后到国家科委从事高新技术项目评审、投资分析、资金计划管理等工作,1995年到全国工商联,19年中从副部长到部长,再到全国工商联秘书长,主要从事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为企业开展经济技术服务等。这期间以她为主要开拓者和组织者,坚持十几年打造“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这是工商联最具影响的品牌,目前这项事业还在继续。</p><p class="ql-block">晓明是我的小学同学,作为高干子弟的她一点娇骄二气都没有,纯洁朴实善良真诚,一生都很优秀。六九届小学文化基础,能在理科读到硕士研究生,她要下多少功夫不懈的努力才会完成。毕业后无论在科研部门还是管理部门,她都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而且胜任了,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为有这样的同学感到骄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9、从农工到记者和自由职业人——</span></p><p class="ql-block">薛静松,原名雪丹妮,1953年生。1969年下乡到柳河五七干校,干了4年农活,是个不错的把式,种水稻种小麦,上山伐木、修路、打井、喂猪、赶大车……之后,上学、当老师、考进省政协报社当记者;1995年从体制内出来,进入信息技术外包企业,曾任黑大高科、华拓数码公司副总;2010年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当代人物摄影”,先后在东北三省和京津地区注册公司开展业务,在高端人像摄影方面颇有心得,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丹妮特别热情,把我们在的同学两次请到她的专业摄影室,给每个同学都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形象,她的摄影师,化妆师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因为他们把大家最光彩的人生影像记录下来,把同学的友谊永远留在了那一瞬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丹妮是我发小和同学,也是记者同行,五年前她的摄影师给我拍了一组肖像照,是我一生最满意的照片,对于我这个搞了一辈子摄影的人来说,对照相技术还是很挑剔的,我曾经到照相馆拍过两次艺术照,都不满意,以后再也没有心情去拍了。没想到已经63岁的我,已经步入老年的我,还能拍出这样光彩的照片,让我很吃惊,也很兴奋。朋友们评价:拍出了我的精气神,端庄优雅,美丽大气,上档次。丹妮说这正是她努力追求的风格。</p><p class="ql-block">这一组照片是丹妮的“当代人物摄影"拍的,各个都显得靓丽精彩,专业的化妆师、摄影师、后期处理,每个环节都很到位,绝对的高水准,高质量。我在第一行中间,我右边是同学张燕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从话务员到高级经济师——</p><p class="ql-block">徐威是我的小学同学和一个大院的发小,也是我的闺密,父辈在一个单位工作,父一辈子一辈的关系非常亲密。小学分别后30多年没见面,重逢时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心心相惜的感觉。她1969年中学毕业后在县城电话局做话务员,四年后到沈阳东北大学学习电炉炼钢专业,毕业后在黑龙江省几个大型企业工作,这期间她曾去非洲考察,法国埃菲尔铁塔、日内瓦世界卫生总部、安哥拉大西洋等地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说:自己经历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体验了汗滴禾下土,粮食来之不易的实践和感受,在工厂体验了炼钢工人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工作环境,做外贸体验了学习外语和专业知识的艰辛过程,当导游做笔译工作的不易等等,各行各业要想出成绩干出特色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勇气和毅力,下足功夫才可成功。我觉得她最大的特点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处处为别人着想,主动为大家服务的热情,很受同学们的尊重和喜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从知青司机到国企干部——</p><p class="ql-block">常爱华,1952年出生,1968年上山下乡到柳河五七干校当上了一名司机,1969年17岁就拿到了驾驶执照,小姑娘开上了大解放,这在当时的庆安县经常引起围观,也是一道风景线。当年她当司机是又干装卸工扛麻袋,又码砖头,整个一个假小子,非常辛苦,她说:那是在自我锤炼啊!1973年爱华走进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成了一名工农兵学员,两年学习毕业后分到动力之乡哈尔滨电机厂,开始在设计部门从事大型直流电机的设计项目,一干就是13年,1988年又在研究所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业委员会秘书,电机厂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秘书,在这期间,全国各地开会,不但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退休后,她和先生长期生活在海南,回首自己工作三十九年的经历她说:我一生虽然平淡无奇,但又感到非常快乐,无欲无求,随遇而安。</p><p class="ql-block">爱华是我的小学同学和发小,父辈都是从省会哈尔滨调到边境小城,又返回哈市的共同经历,让我们走得更近一些。</p> <p class="ql-block">12、从工厂钳工到厂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战捷,1952年出生于哈尔滨,1969年初中毕业后到尚志兵工厂山沟里当了一名钳工,1971年调回哈尔滨,在广播器材厂装配车间做无线电装配工,年年被评为工厂先进生产者,之后任厂团委副书记,1976年被调到哈尔滨电子仪表工业局团委副书记,1985年任龙江仪表厂党委书记,四年后被调到省物资厅人事处任处长。2006年离职后,先后在省某房产公司当副总,大庆数码公司办公室主任等职。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我工作认真,为人谦和,做人低调,谨言慎行,算是一个好人吧。</p><p class="ql-block">战捷是我的小学同学,退休后经常去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参加一些健身活动,闲暇时间也经常找老朋友小聚,在一起结伴旅游,享受退休后的快乐生活。我们同学聚会,他也总是积极主动的自己开车接送大家,是个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好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3、从战士到军旅知名画家——</p><p class="ql-block">白虹1952年12月生于哈尔滨,1969年入伍,197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现为一级美术师,美国国际青年艺术家协会顾问,圆梦画廊签约画家,诸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及私人机构收藏。白虹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木刻《祖国在我心中》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2009年油画《白帆》入选建国60周年全国美术展,并送香港、澳门等地展出;2011年油画作品《干鱼》《音》参加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环太平洋国家艺术展”,在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等六个国家展出;2012年油画《海之情》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暨第十二届全军美展。</p><p class="ql-block">白虹是我的小学同学,而且也是父一辈子一辈的关系,他一生都在追逐绘画,成绩斐然,同学们都为他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4、从老五届大学生到宣传部长总经理——</p><p class="ql-block">何涌泉,1945年生,哈尔滨原住民。1968年哈师院中文系毕业,分配到绥芬河外事委员会工作。后历任教师、绥芬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1982年调到省级宣传部门,1983年到妇女之友杂志社工作,后到企业家杂志,中外企业家杂志任副总编,副社长,党支部书记。1992年调到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先后任中国新闻发展公司黑龙江公司总经理,音像新闻部主任、主任记者。退休后,他以舞文弄墨为乐事,先后创作了诗歌、散文、人物专访、小说、相声、小品和创意策划数百篇几十万字。现在是自由撰稿人、今日头条签约作者。</p><p class="ql-block">何老师在《妇女之友》杂志社时曾经采访过我,作为新闻人物登载在杂志封二整版上,于是我们成为了朋友。如今70多岁的他仍然笔耕不辍,几乎两三天就有新作问世,登载在今日头条上。去年他还参加了莱特兄弟航空俱乐部的活动,在模拟场里练习驾驶飞机,真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5、从军人摄影到专业摄影——</p><p class="ql-block">李晓刚,辽宁鞍山电视台摄影记者,从部队摄影人到专业摄影记者,他感慨很多:跻身新闻记者的行当36年,容颜从年轻到老年,头发由黑又亮变为白发苍苍,青春已远去。回忆36年的日日夜夜,惟感自豪的是:激情仍在,动力依然,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新闻是个充满挑战、需要激情、不怕艰辛、固守职责的行业,选取了它,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付出和努力。在这36年里,作为一个电视新闻记者,我和我的同仁,恪守党的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忠实的采制播发了大量反映社会时代脉搏的新闻。回顾这36年的记者生涯,有成功、有遗憾、有欢笑、有泪水……如今已经退休的我,放下手中的摄像机🎥 和笔,细细的回味36年的记者生涯赋予我吃苦耐劳的性格,造就了我恪尽职守,是非分明的品德,这是我一生的财富!这一天我为自己曾经是一名记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同行,在美篇上相识,在微信上交流成为朋友,晓刚经常用自己拍的精美画面作早安的问候,我很欣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6、从知青到高级教师到摄影达人——</p><p class="ql-block">闻晓华是我的中学同学,下乡知青战友,也是我的闺密,50多年来我们一直都有联系。1969年下乡到兵团当了一名农工,两年后招工农兵学员到鸡西市师范学校美术班学习,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在基层普校任教14年,在教育局做成人教育工作14年,教育学院五年任教期间,连续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巾帼英雄。退休后痴迷摄影,摄影作品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选用编入画册,还连年在各种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并入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2018年北镇首届国际摄影大展。她曾多次随汽车拉力赛的勇士们拍摄作品到兴凯湖采风,真正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成就。</p><p class="ql-block">我和晓华两人属于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她是一个热心为别人着想,愿意为她人付出的人,通过她让我又重新找到了知青的群体,和当年五十团各地的战友又重新建立了联系,所以我心存感激。同时我对她从美术老师到摄影达人非常钦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的拍日出、拍城市风景,我是搞摄影出身的,看到她如今奔七的人了,还那么有激情,那么有创作欲望,最能体谅这其中的艰辛了,真是难得。</p> <p class="ql-block">17、从知青到抗癌女侠为爱传递彩丝带——</p><p class="ql-block">朱蓓华 上海静安区市一女中68届毕业生。1969赴黑龙江兵团50团二营12连。她对知生活的评价是这样的:“知青从下乡到返城,两次迁徒,两次适应,两次重塑,应该是超越了常规的人生塑造过程,我们用火把燃烧理想,用冰水浇灭奢求,用意志战胜困难,从热烈走向平实。” 独特深刻的评价。</p><p class="ql-block">1975年初蓓华到中国石油,从事过团委、工会、新闻、文联、石油行业企业家协会等领导工作,成为主任记者。2004年患直肠癌,康复后参加彩丝带志愿者队伍,是上海彩丝带志愿者工作站第一任站长,现任全国彩丝带行动组委会副主任。她曾患癌,她是抗癌侠,她坚信:有癌有爱,有爱不怕癌。十七年来,她在彩丝带志愿者“1助10”爱心传递行动中,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的勇气与战胜病魔的阳光。</p><p class="ql-block">我和蓓华是一个团的战友,又是乒乓球友,返城后,她在北京中国工人总会工作,90年代曾带全国著名演员到大庆慰问,我作为省台电视记者随团采访。近十多年来,我们在网络上交流也很多,知青友谊永在。</p> <p class="ql-block">18、从知青农工团副政委到上海医药集团总裁——</p><p class="ql-block">刘铭君,1953年出生,1970年从上海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十团,<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乡十年,她18岁入党,从战士、班长、副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到21岁时提任为团副政委、24岁担任农场管理局文教卫生处长。</span>1979年她接父亲班回到上海,从制药厂食堂洗碗工做起,业余时间攻读到大学本科,期间先后担任上海第六制药厂团委书记、上海新先锋药业党委书记兼副厂长、上海延安药厂厂长、上海延安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3年,刘铭君在上海交通大学决策科学系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span>2002年任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总监兼总裁办公室主任,2004年任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OTC事业部总裁。曾兼任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价格学会副会长、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出席上海市第五次、第八次党代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曾荣获上海市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十佳好厂长、上海市优秀企业经营者、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医药行业先进工作者、全国城乡妇女“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她是我们五十团知青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现在刘铭君成为我们50团知青的领军人物和带头人,无论是出书还是各项活动,她都是总策划总领导。我们两个当年都是小六九,都曾被团里提拔为年轻干部,不同的是:在今后的人生中,她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向行政更高领导层进军,而我却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内钻研奋斗,刘铭君比我走的更高更远,成绩更大。在近几年的知青活动中,我也与她见过面,很钦佩她的工作能力和奋斗精神,她是我们知青的人才和骄傲!</p><p class="ql-block">今年五月中旬,刘铭君参加了“喜迎建党百年、万人红色之旅一一寻梦晋陕”,这是由上海老科协药学委、线带委主办的,一百余人三辆大巴飞驰在晋陕大地,寻觅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奥秘,探究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根。一路上满满的正能量勾勒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从知青乒乓选手到老年乒乓爱好者——</p><p class="ql-block">江爱申,上海知青,1969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0团,当过农工和老师,1977年返沪后曾在上海教学仪器公司工作,1983年底调入中共上海党史办公室工作,至到2004年退休。</p><p class="ql-block">我和江爱申都是50团乒乓球队的选手,他的打法属于怪手型,基本功一般,但是球感很好,比赛经常赢球,记得第一届比赛时,在团机关打了场表演赛,当时团首长和机关干部、团直单位很多人都去观看,把小礼堂的水泄不通,他在远台放高球,黄一士(也是上海知青)在近台扣杀,一板、两板、三板,板板打中,满堂喝彩。后来我调到师部,又去上大学,他在50团先后参加过三次全师性的比赛,如今70多岁的他在上海仍然常年坚持打球,以球会友,以球锻炼身体,乐在其中。我们有一个知青乒乓群,经常看到他们打球的精彩小视频和照片,聚会的快乐,练球比赛的友谊,让我老羡慕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从民办教师到研究员教授——</p><p class="ql-block">高国兴1961年出生在辽西农村。读中学时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因年纪小,被生产队长安排放牛。他喜欢读书,常带着书本,一边放牛,一边看书,成为那时村子里的佳话。中学毕业后,1977年7月开始在家乡小学当民办教师。所以,职业生涯是起步小学民办教师。1979年考入辽宁朝阳师专,两年后毕业留校任教。又三年即1986年考上研究生来到哈尔滨。研究生毕业后,1989年7月被分配到黑龙江省文化厅工作。三年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感召下,到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市场调查公司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就在这个时段,我与他建立起了工作联系,合作拍摄了许多专题片</span>《呼唤企业重视市场调查》三集、《呼唤企业进入三国时代》三集、《让黑龙江特产走向世界》三集,以及哈尔滨市场报告会、啤酒屋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播发在黑龙江电视台经济台“经济时空”栏目里,有力地促进了黑龙江思想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市场纵横驰骋十五年后,经过教育、科研、政府与企业等工作领域,高国兴的人生历练与人生智慧都得到极大提高。他觉得他获得的人生经验与思想认识应该让更多人分享,这样做才能更有益于社会,于是决定放下拥有,2007年9月回归教育。又开始基本上是三年换一个工作单位的人生发展历程。先后在江苏、北京、山东、浙江、福建等地高校工作。现为研究员、教授。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各类文章200多篇,出版四本专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去年国兴看了我的美篇文章,主动和我联系,于是我们有了微信沟通,我欣赏他的人生,干一行爱一行,努力一行,成功一行。从教育起家,最终回归教育,教育是国之大事,也是国兴的人生大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21、从知青炊事员到高级政工师——</p><p class="ql-block">陈渡林1962年哈三中学生,1968年高中毕业后到北安长水河农场八分场知青,在连队她<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菜园学过种菜,</span>后来到炊事班,因为她从来没做过饭,所以什么都得从头学起,分场六百多人的饭,就靠她们三十几个人做。大食堂分开后,她又带家属劳动,下过大地,割过黄豆,她的感受是:这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它使我们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再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够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我们这些在艰苦和磨炼中一起走过来的战友之间的友谊也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这就是知青的情结。这就是我们知青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p><p class="ql-block">1972渡林姐被招回哈市73中、71中做教师,后来做了副校长;1978到哈师大生物系学习,曾任班长,党支部书记,1982到哈铁分局普教分处,为铁路的普教工作奋斗了二十多年,曾任党委宣传委员、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职称是高级政工师,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渡林姐是我的发小,从2015年以后,我们几乎每年聚会,她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她在海南经常游泳、练习太极拳,还参加了鸿雁合唱团,每逢节日都在联欢会上演出大合唱,真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令人羡慕的老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22、从知青农工到省出版总社社长——</p><p class="ql-block"> 陈春江 哈尔滨一中的老高三,1968年5月下乡到黑河市北部280公里处的哈尔滨青年农场(简称“哈青”),建新点,伐木、和泥、建房、打井、开荒……住过地窨子、马架子、泥草房……也曾担任过下乡所在团的政治处宣传股副股长和农场的场办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77年恢复高考后入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在校期间连续被评为三好学生,是奖学金获得者,获经济学学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共黑龙江省委机关、中共绥化市委、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和原黑龙江省出版总社工作,42周岁时被提拔为省直副厅级干部,曾获省政府特殊津贴,担任过省科顾委文化产业专家组组长。</p><p class="ql-block"> 在担任黑龙江省出版总社社长期间,提出了“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支军队”的办社理念,出版产业发展提速。还具体组织领导了“事转企”的出版改革,并争取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在全国同行业中最优惠的政策,当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他和夫人苏英(获评黑龙江省首届十大杰出母亲)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闯入华尔街的中国女孩”陈磊。陈磊学习成绩多次排名哈三中学年榜首,还担任哈三中的学生会主席和省学联副主席。是东北三省第一位获全额奖学金到美国读大学的高中生,后获哈佛商学院硕士学位,现为香港一家对冲基金公司的总裁顾问。</p><p class="ql-block"> 陈春江 2013年退休后,笔耕不辍,已先后出版《诗录年华》《漫步忆林》《让心静下来》《清水湾日记》等八部散文诗歌集。现每年冬季去海南,住在美丽的清水湾,坚持乒乓健身,担任了雅居乐清水湾业主乒协的会长,热心为大家服务,并受到广大球友的拥戴。</p><p class="ql-block">我和陈局在80年代省直机关乒乓球比赛相识的,他是组织者,我是运动员。后来广电和出版局合并,他成了我们的领导,再后来我们在单位组织的活动中共同出去旅游,一路上坐车都是邻居,有了更多的交流,在互相交换了自己写的书后,又都为对方写了读后感,文字的交流让我们的感情和思想都有了升华,成为了笔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3、从知青到留学生创办中国语教室——</p><p class="ql-block">李冬青,1968年下乡到柳河五七干校,六年的时间参加过洪水中抢割的稻田会战、修路大会战等,1975年招工进了齐齐哈尔铁路局做了电报员,1978年,因父母的关系,回到北京,进了外交人员服务局委外史领馆人员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1988年到日本闯荡,35岁的她像初生牛犊一样,闯进了谁也不认识,一句话也听不懂的国家留学生活,打工学习。1990年,她通过了日本文部省的日本语能力考试一级,是全班唯一通过考试的学生,以后又去大学学习,同时也换到中国语教师打工,作了中国语教师。1994年,她创办了中国文化交流会,帮助后来各种形式来日本的中国人解决各种困难,对中国感兴趣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咨询,向日本人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她们的业务也越来越多,现在年过花甲,她仍在工作,不是为挣钱,而是为充实,为乐趣。</p><p class="ql-block">冬青是我的小学同学和一个院的发小,2016年,小学同学毕业50周年聚会时,她也赶回来参加活动了。看到她在日本经常为中国文化,为中国美食做宣传,真为老同学高兴。</p> <p class="ql-block">24、从无名鼠辈到三随子——刘明原</p><p class="ql-block"> 鄙人刘明原,乃一介草民,术无专攻,业无所成。云云众生中能人比比皆是,所在友群里贤者层出不穷。友人之中,学富五车者有之、事业大成者有之、妻颜绝美者有之,子成大器者有之。相比之下自知微不足埃,无以望贤能之项背!故而若将鄙人庸庸碌碌之人生历程晒出示人,难免为人耻笑!</p><p class="ql-block">尽管鄙人自幼循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性格随和;行温良恭俭让五德之修,与世无争。却因从未树立过明确的人生目标、少有执着与责任、无严谨自律之约束、无努力进取之行为、缺经营自我之意识、常见散漫和慵懒之情状,以致从小学到研究生所有学段中、从下乡黑龙江兵团到回津在学校任教的所有职业经历中、从退休至今闲适在家的十几年时光中,始终碌碌无为,从来是无名鼠辈。</p><p class="ql-block">鄙人如今已岁过杖国,年老体衰,长年生存于亚健康状态,然始终笃信精神不倒则躯体迟衰之理。且深知欲要精神不倒,发展兴趣和落实爱好是首要前提。<span style="font-size: 18px;">鄙人自认喜欢阅读,但读书烦杂了无实获;鄙人自认喜好自驾出游,但随年龄老去而出游渐少;鄙人自认钟情国学,但仅限喜爱却毫无建树;鄙人自认爱好写作却从未敢想去当作家;鄙人自认喜欢写字却也无由妄称书法家;</span></p> <p class="ql-block">鄙人喜欢网络和自媒体技术,却也只是玩玩而已;鄙人喜欢纪录片制作,但也只能是哄哄自己……可见鄙人在所有爱好领域中依然碌碌,难于摆脱无名鼠辈之存在现状。</p><p class="ql-block">然鄙人老来有知:鼠辈卑贱,却有自由。不会被人关注,不会被人追捧,不会被人嫉妒,不会被人嘲笑。因执此念,鄙人虽身归鼠辈,却找到自我选择生命状态的机会和可能。由此,鄙人才想到立随缘听命为生存理念,定随遇而安为处世态度,秉随心所欲为行为准则。并撰诗自诩:</p><p class="ql-block">心随闲云飘天际,意逐野鹤浪无涯。</p><p class="ql-block">情似樵夫迷山野,志若行僧做游侠。</p><p class="ql-block">此念即生,"随缘听命、随遇而安、随心所欲"便渐成自觉,遂立"三随子"为号,混迹于微信、博客,美篇等等社交平台。至此,鄙人完成了从无名鼠辈到三随子的蜕变,渐入达摩祖师所言"无我、慈悲、智慧、自在"的人生境界。争取在"自娱、自足、自信、自安"的心境中"平静、平和、平稳、平拙"的老去。人生本就是游戏,鄙人也只能在游戏人生中老去!哈哈!</p><p class="ql-block">刘老师撰写的自传文学、幽默、谦虚、随性、独特、诗意。我和刘明原曾是兵团一个连队的知青,一直在50团和15连群里交流,喜欢文字的两个人都是活跃分子。</p> <p class="ql-block">25、从<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电信工人到电信总局副局长——</span></p><p class="ql-block">李平,1954年出生于哈尔滨,1969年到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当工人;1972年,北京电信工程学院工农兵大学生;1976年回哈尔滨市省邮电系统工作,曾在微波局、数据局、省邮电管理局电信处工作;1989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5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任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1996年,中国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2014年退休,历任中国移动副董事长,中国电信执行董事,中国通讯服务董事长。哈哈,这官可没少当,人有能力、有水平、有智慧,就得为社会多做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李平是我的小学同学,他一辈子从事邮电事业,我父亲也是在邮电岗位上离休的,只不过他们擦肩而过。我们这代人读过研究生的不多,特别是理工科,小六九基础比较差,需要实实在在的补初中高中课才能跟上大学的脚步,而他却获得了美国某大学的硕士学位,所以我很敬佩他。在和他的接触中,我感觉他的性格沉稳低调、成熟大气,聚会从不张扬,吃饭总是抢着买单,他绝对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在同学中威信也很高。</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6、从知青到一级美术师哈尔滨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侯国良,1946年出生,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不久就被抽到师部专业绘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文史馆馆员,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1988年至2006年,任哈尔滨画院院长,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德艺双馨文艺家,作品入选全国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美展,及其他国家大展,金奖一次、银奖两次、铜奖一次、优秀奖五次,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四件,曾获黑龙江省文艺精品工程奖金奖。</p><p class="ql-block">他说:我庆幸自己脱生下来,上天给了这样一种爱好,并将这种爱好变成了我的事业,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他的愿望是:当所有的行政职务、身份、光环隐去之后,我依然还以一个画家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尚有一丝可能,便不放下画笔”,这是当年他在北大荒的诺言,至今都在践行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侯国良作品的特点是:注重情感的表达,他在画中时时刻刻体现着诗人的情怀。右下角的画题目是:“今夕是何年?”他要传达的是时间流逝,画面中的人物有穿旅游鞋的小姑娘、有清末的、有民国时期的、有现在的人物,这些各个时期的人物,本来不应该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但是侯国良却把它组合到一起,实际是就是一种表达,目的就是让你不知道他是什么年代,感觉时间流逝非常快。左下角画的题目是:“呼兰河传”,是侯国良的代表作,这是一九九一年完成的,获得全国金奖。这个作品影响比较大,当时国内在不断宣传和印刷,并在法国和西班牙再版过,画作比较准确的把萧红的《呼兰河传》传达的意境表达出来。左上角:侯国良在北大荒时作画,右上角:当年侯国良给我画的素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侯国良在五师做专业画家时,我在师部乒乓球队,画家与运动员之间有着经常的互动,我们去他们那儿做模特,于是老侯给我画了第一张我人生的素描像,那是知青的留念,青春的留念。他们也来我们这儿打乒乓球,因此我的球友成了侯大哥的夫人,后来我们都回到哈尔滨,如今我们两家的居住地只有公交二站的距离,成为了永久的朋友。</span></p> <p class="ql-block">27、从普通教师到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荣淑华是我的中学同学,<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学</span>毕业时由于身体原因没有下乡,进入矿区一所中学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后来因需要被选拔去学习英语。上图就是1982年和陈春荣在佳木斯学习时于松花江畔留影。那时的她风华正茂,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下图是她俩在2019年再次相聚时留影。她经过辛勤苦学和不懈努力,从不会读ABC到后来成为一名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是一名学生爱戴的辛勤园丁。后来调入市里一所示范中学,至2008年退休。如今培育的学生遍布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桃李满天下,这也是她这辈子的荣耀和欣慰。现在的她在为儿孙忙碌,虽然很辛苦但享受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荣淑华是我的中学同学,印象中她是一个温文尔雅,说话总带微笑的同学,我们相处的很快乐,也有共同语言,毕业后无论是难得的聚会还是网上交流,都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属于三观很合吧,所以也彼此欣赏对方。</p> <p class="ql-block">28、从知青到公司老总——</p><p class="ql-block">王丽娜1953年生人,1969年下乡到兵团三师二十团当农工,铲地、割地都打头阵,扛麻袋上跳板、上山伐木,成为知青的典型,事迹在黑龙江知青博物馆中展出。1973年返城当中学老师,1978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系;1982年分配到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做翻译,期间担任业务部项目经理,出访了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1991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先进工作者,评为高级经济师之后,任职副总经理。1995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003年担任省迈克招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将亏损企业扭亏为盈,经过十年的努力,公司成为全国知名的招标代理机构。</p><p class="ql-block">王丽娜是我的小学同学,50年后重聚,我们两个多次参与了组织活动,我看到了她的亲和力、智慧和组织能力,佩服她学习外语,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更佩服她文科读理科研究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做经商外贸企业的老总需要魄力、能力、果敢、勇气和真才实学,她多次挑战女性极限,让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29、从矿工到高级工程师矿长——</p><p class="ql-block">刘树平,1970年到立新矿做工人,历任段长、副井长,一采区区长,期间读大学;1984年,鸡西市委党校学习;1986年立新煤矿矿长;1996年,黑龙江省委函授本科毕业,第二年评为采矿高级工程师,鸡西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九届是劳模。</p><p class="ql-block">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说:走过的历程是值得追忆的,我们经历了文 化大 革命、上山下乡、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再就业、自谋生路,历尽艰辛,历尽挫折,荣辱与共,饱经了蹉跎岁月的风霜,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大熔炉里,我们百炼成钢。</p><p class="ql-block">刘树平是我的中学同学,虽然毕业后接触不多,但是50周年聚会时感受到他的成熟和大气,他的沉稳和睿智,作为一个矿长,从生产到安全,从人员到思想,从家属到吃喝,事无巨细都要管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同学,你在实践中历练成长,为你骄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0、从知青到青年科学家——</p><p class="ql-block">张蔚波,1969年到柳河五七干校做农工,1975年在哈尔滨制药二厂当工人,1978年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教学,搞科研,这期间读完研究生课程,入了党,同时参与了八个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航天部奖等,和同仁共同组建的国家科研实验室获首批国家“863”科研项目立项,并获“青年科学家”称号。1988年,到省政府农业开发办,工作期间被评为省政府先进工作者,受聘国家开发特邀专家,受聘我省的几个县国营农场的特邀专家,完成了国家农业开发办四年的财务总决算,评为国家农业开发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张蔚波是我的小学同学,又是我一个院的发小,50年代,我们两家曾共用一个厨房和走廊,父一辈子一辈的关系。他不是中规中矩的人,性格比较随意,活的比较洒脱,小六九学理科,补数理化课的艰难,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搞了一辈子的科研,还是很有成就感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31、从工人到工程师科研人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晓东(原名康晓东)出生于南京市,1958年随父母到哈尔滨,1969年分配到哈尔滨石油机械配件厂车工学徒;1970年入伍到沈阳军区某部;1976年复员到省化工设计院工程室电气组,一年后转到河南省化工研究所工作;1984年到河南省化工职工大学学习有机工艺;1992年调青岛化工院“催化剂研究中心”工作,后改名青岛科技大学。工程师职称。晓东认为:自己一生中基本上是普通和平淡度过的,退休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青岛郊区种果种树,有时钓鱼,安度晚年,他还喜欢滑冰,经常在冰场上大展身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晓东是我的小学同学,50年聚会时没能联系上他,之后才被同学拉到群里,结果成为活跃分子,他经常拍些生活的小视频发到群里,活跃气氛,引起话题,介绍自己的劳动生活,让大家分享他的快乐。晓东是个热情的人,2019年,他和白虹邀请同学们到青岛聚会旅游,在他的小庄园里聊天聚餐,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2、从兵团宣传队员到专职舞蹈老师——</p><p class="ql-block">张亚峰(曾用名李颖杰),1969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0团宣传队,1971年返城鸡西市政府幼儿园任舞蹈老师,后进师范学校幼师班学习两年,毕业后做专职舞蹈老师。她编排的节目上中央八套:春节展播,曾获全省少儿舞蹈大赛金奖以及特等奖;1998年香港回归,作为全市唯一的少儿节目,《归航》在全市庆典大会上与专业团体同台演出;从1989年到2001每年带领娃娃艺术团150名幼儿,连续四年每年一个专场,受到全市各个部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她曾经担任黑龙江省舞蹈协会委员,鸡西市舞蹈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颖杰是我的中学同学,下乡一个团的知青战友,她从小就爱唱歌,爱跳舞,一辈子喜欢搞艺术,她努力从幼儿抓起,为家乡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每次同学聚会,她也是活跃人物,带领大家唱歌跳舞,让同学在聚会时感到艺术的氛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3、从知青农工到老年乒坛高手——</p><p class="ql-block">关淑梅1952年出生,1969年下乡到生产建设兵团50团,在连队做农工。1977年返城后随丈夫到内蒙古伊敏河矿区建材总厂生产科;1988年在江苏省红光化工有限公司供销科。2007年退休后,又随丈夫到上海生活。</p><p class="ql-block">关树梅是我的小学和中学同学,还是下乡一个连的知青战友,我们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乒乓球比赛,获得了第一名。接着在少体校集训过一年,1966年正准备参加全省少年乒乓球赛,结果因文革比赛取消,让我们乒乓梦破灭(照片左上是我们两个1969年下乡前为纪念少体校乒乓生涯的合影,左是关淑梅,右是我)。当年在兵团我的机遇比较好被选为师乒乓球队队员,两次参加兵团乒乓赛,多次参加全国乒乓裁判工作,而且之后到电视台经常代表单位参加各种乒乓球赛。当年关淑梅因病请假回家未能参加比赛错过机会,之后大半生都远离乒乓运动。退休后我的乒乓球生涯基本结束,她却开启了自己乒乓运动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淑梅返城后随丈夫(上海知青)回上海生活,这时机遇让她开始大展乒乓宏图。2016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乒乓球业余联赛,苏州站,她和浙江下乡知青和江西知青三人,获60岁女子组冠军;2017年上海市张德英杯老知青赛,她获女子单打冠军,同年在湖北十堰全国联赛又获女子65岁组单打亜军;2019年浙江全国联赛分站,获65岁组团体冠军,单打冠军。同年全国联赛总决赛,获团体第三名。关淑梅告诉我:工作和下乡时,没时间打球,几十年球拍都没有,退休后才拿起,反正是我也不懂什么板,瞎打打就是了,开始打反胶,后来打正胶,再后来又打反胶,打了一阵子又打生胶,现在又打长胶了。都是球友打换下来给我打,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什么适合我,就瞎打,起到锻炼身体就是目的了。今年参加上海恺策杯砂板乒乓球世界杯直通赛,获得了第四名,前三名都是20多岁的年青人,我能给她们当外婆了。</p><p class="ql-block">我的球友、我的同学关淑梅好样的,如今在上海老年球队无论正胶、反胶、长胶、生胶、砂板什么怪球都能打,成为老年乒乓健将,为鸡西少体校和知青增光添彩了,老年生活光彩照人。</p> <p class="ql-block">34、从知青到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郇江,哈尔滨六中一九六七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十团,曾在团生产股实验站工作,在此期间他跟过三位团长。1973年上大学,毕业后曾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口厦门公司工作。1984年曾赴法国马赛和巴黎的直升机无损检测培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任中航技厦门公司总经理助理,纪委副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 30, 170);"> 退休后,郇江随夫人在上海生活,他参加过街道主办的乒乓球比赛,获得了老年男子组单打比赛第一名。</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还曾获得厦门乒协中老年第三名,上海红双喜杯老年组第四名等。</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 30, 170);">郇江</span><span style="color: rgb(2, 30, 170);">还参加了“舞动九里亭”舞蹈比赛,他们的探戈集体舞获得三等奖,他既是演员,还是教师,每年都在小区迎春联欢会上演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 30, 170); font-size: 18px;">郇江 是我们50团乒乓球队的队员,我们共同参加过师里的比赛,如今又在一个“ 黑兄黑妹乒乓群”里交流信息,知青和球友的友谊一直延续着。</span></p> <p class="ql-block">35、从知青、工人、战士到研究生、上校——</p><p class="ql-block">张勇(小宝)1969年到兵团852友谊农场,1970年到哈尔滨纺织厂当修理工,1972年到沈阳部队当坦克兵;1974年推荐到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1977年回部队提干;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又返回部队,1998年转业时官至上校军衔。</p><p class="ql-block">小宝是我们一个大院的发小,又是小学同届同学,作为北京发小会的会长,他积极张罗聚会,热情主动为大家服务,受到发小们的好评。退休后,他快乐的与夫人和发小们周游世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档次,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看着都羡慕。今年一月十五号,他在海南东方市一万三千英尺高空跳伞。他说:人生总是要挑战不可能!我做到了!我看到这个信息后第一个感觉就是: 哇,一个68岁的人竟然敢去挑战高空跳伞,太厉害了。小宝跳伞后拿到了证书,这是他的成绩和骄傲,也是人生很辉煌的一步。我为他的壮举写了一个美篇,点击量一千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更让小宝骄傲的是:他的儿子在北大MB n研究生毕业,如今事业有成,让我们祝福两代北大人为国家多做一点贡献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6、从知青农工到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孙明,1952年生于沈阳,1969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农工,这期间还在武装排锻炼了一年,1973年被推荐到鸡西矿务局师范学校读书,毕业之后一直在煤矿中学教书,1983年到天津师范大学物理系进修,1990年回到市区实验中学,当<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年东北师大物理本科函授毕业。1994年被平评定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1997年参加了黑龙江高中毕业会考物理试题的岀题工作。</span>40多年来,他一直埋头物理教学,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他最大的感受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淡泊名利,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当教师无怨无悔。 </span></p><p class="ql-block">孙明是我的中学同学,下乡一个团的知青战友,印象中他朴实内向,同学聚会时也很少出头露面,比较沉稳,比较谦和,我对教书育人的人是敬佩的,对保有诗书又内敛的人比较欣赏,他就是这样的人。退休后孙明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参加了羽毛球俱乐部,经常参与训练和比赛,运动一定会使人快乐和健康,祝福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7、从知青到研究员——</p><p class="ql-block">欧阳晓光,1951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70年在辽宁盘锦插队,之后到沈阳农学院学习农业,北京航空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计算中心和国家科委信息中心从事软件维修及系统设计开发工作,期间去美国旧金山大学做商务信息管理访问学者一年,曾参加欧共体、亚行、世行的信息系统建设等国际项目,1990年担任国家科委世界银行贷款星火项目总协调员,项目办公室主任,历经一个复杂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对科技项目管理和科技咨询有较深的研究。工作中撰写大量研究报告和论文,编著了《中国中小企业咨询服务指南》《服务农业走向服务三农》等著作。欧阳晓光被评为研究员,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创始会员,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研究分会会员。</p><p class="ql-block">我和晓光姐是一个大院的发小,她和我哥哥同班,她妹妹和我同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晓光姐近几年在井冈山等地讲党课,她是真正用实际行动做到了继承先辈遗志,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span></p> <p class="ql-block">38、从舞蹈演员到广播剧导演——</p><p class="ql-block">姜萍,1955年广州出生,她从小受家庭环境和父辈们的影响,喜欢文艺,真诚、上进。七十年代初参加文工团任舞蹈演员,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片段中担任主角。在歌舞节目《三八采种队》、《洗衣歌》等中领唱、领舞。1975年被选拔为话剧演员担任主角,在话剧《雷雨》饰演四凤、《救救她》饰演李晓霞、《唐人街上的传说》先后饰演两个主角——美籍华人女儿蔡梦华和艾丽小姐。尤其在大型话剧《龙江怒涛》中饰演主角夏英,该剧在1979年代表黑龙江省赴北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荣获优秀表演奖、最佳舞台美术效果奖,受到专家好评,为黑龙江争了光!1979年被破格转干晋升两级工资。1981年调入省广播电视艺术团。1986年全省首届广播剧评奖,在广播连续剧《深流》饰演主角14岁的中学生白雪,荣获最佳女演员奖。1998年在广播连续剧《风雨同舟》饰演主角原青,荣获中国广播奖广播剧最佳女演员奖;</p> <p class="ql-block">姜萍导演的广播剧《七七的城堡》荣获中国广播电视评奖广播剧最佳导演奖;《大地之爱》等多部剧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花糖纸》等多部荣获中国广播奖一等奖;导演配音的动漫片《山猫吉咪》荣获美国独立电影节优秀动漫片大奖、国家西部动漫节荣获最佳配音奖。声优团队荣获第八届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一等奖。2001年担任广播艺术中心演播部主任后,为使演播队伍良性循环,储备演播人才,创办了影视表演、播音主持培训班。2001年创意主持性爱夜话节目《今晚不设防》730集,销售全国多家电台,销售节目排行榜第一。工作几十年因业绩突出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工会工作者,1997年入党!为省广播剧“二十连冠”、“五个一工程奖”五连冠做出了贡献,被授予“省模范工作者”称号。</p><p class="ql-block">我和姜萍同在广电系统,工作期间都知道彼此,但是各忙各的,打交道不多,退休后在一个支部经常一起参加活动,交流的机会更多一些,我欣赏她退而不休,至今老有所为,经常录制广播剧、专题片解说、动漫配音,充分发挥了她的艺术特长,为社会服务,为广大听众服务。</p> <p class="ql-block">39、从知青到后知青带头人——</p><p class="ql-block">戴欣,1952年出生在上海,1968年从哈尔滨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0团,1977年接班回城,曾在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工作。戴欣父母是五十年代支援东北建设的高科技人才”,她退休后在上海和哈尔滨两地生活,积极参加两地的知青活动,非常活跃,她被推荐为哈尔滨知青艺术团团长,在为知青战友服务中寻找晚年生活的快乐。2013年,她们还成立了徒步小分队,这样一群年逾花甲的人每周一次的徒步活动在疫情前一直在坚持,她们经历了严冬酷暑,春暖花开,收获了健康快乐,增进了兄弟姐妹的战友情谊。<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戴欣作为</span>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第37组组长,带领大家组织“学雷锋志愿者服务”,37组的文艺小分队还排练了“藏族舞”、“旗袍秀”等节目,参加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哈尔滨之夏”等</span>许多演出并获得成功,她们连续几年都被评为《哈尔滨知青联谊会》先进集体。</p><p class="ql-block"> 我和戴欣都是50团知青,在网上我们是交流较多的朋友,她的热情真诚和文笔让我很欣赏,所以我们成为了笔友和朋友。</p> <p class="ql-block">40、从记者到高级记者——</p><p class="ql-block">陶艳芬,高级记者,1950年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县,1970年参加工作,1974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任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政教部记者,农村部主任,1991年调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71篇新闻作品获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好新闻奖,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1985年,她曾在全台大会上发表演讲《乐当一辈子农村记者》,在以后25年间,她真是扑下身子下农村、访农民、当农业记者没动地方,这期间组织上几次让想她进地方党政机关调离新闻广播口提职,但她矢志不渝,用其言行兑现着自己的庄严承诺。1985年被国家广播电视部授予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优秀工作者,被黑龙江省新闻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新闻编辑,著有《通讯员新闻写作》一书。</p><p class="ql-block">我和陶姐都是干新闻的,她在电台搞采访,我做我的电视节目,没有合作过。退休后在一个支部活动还能经常见面,于是相互交换了自己出的书,因为都喜欢写作,所以总有一种亲切感,喜欢交流。</p> <p class="ql-block"> 41、从知青到时尚达人——</p><p class="ql-block"> 杨长虹,1950年生人,1968年从哈尔滨下乡到柳河五七干校,70年代中期返城。</p><p class="ql-block"> 杨长虹退休以后,一直致力于舞蹈教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员,她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健身,长虹姐经常在微信中展示他们的旅游生活,所有的群香照都时尚新潮,年轻靓丽,令人羡慕不已。她是我们发小群的群主,在50周年纪念活动中,她非常活跃,带领大家跳群舞,使聚会活动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发小友谊也在不断加深。</p><p class="ql-block"> 杨长虹还是第一代哈尔滨儿童小火车列车员,今年6月1日,哈尔滨儿童铁路“少先号”已走过了整整65个春秋。她和小伙伴儿们一起参加了哈尔滨儿童公园在“北京站”前广场举办了隆重的庆典仪式,留下了他们快乐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长虹姐作为发小群主,对于我这个后进群的群员小妹关照有加,在多次参加发小聚会活动中,也感受到长虹姐的美丽真诚热情大方,以及她的凝聚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42、从农场职工到主任记者老年模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梅,1971年参加工作,在绥化红光农场服务队苗圃职工,1974年广院广播学院电视摄影专业学习,1976年毕业分到央视(北京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王梅先后到国外学习进修和拍片。1983年12月至1984年8月到法国SFP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培训学习。1994年12月到德国梅克伦堡洲进行环保培训学习,之后去拍片。2004年10月去柬埔寨拍片。王梅在央视工作了40年,于2016年3月底退休。退休后她参加了广电总局的老年大学模特班学习。在学习期间还参加了中央直属机关“红飘带”演出。选择学习模特,也是缘于年轻时的梦想!让自己的老年形象变得优雅,从内到外的一种修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和王梅的友谊从大学开始一直延续到至今,因为当年都是黑龙江籍学员,又都是高个,两次实习我们都分在一个组,这大概都是缘分吧。毕业后她分到中央台,我回到了黑龙江电视台,但是一点没影响我们的交往,我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秘密,人生经历中的恋爱,婚姻,家庭,孩子,事业等等的故事,我们相互都沟通和了解,我觉得这样的友谊真的很难得。<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2018年我们有幸携手回到了母校,两个人都是一米七五个头,曾经的中国女电视摄影记者,没有给母校丢脸,为我们的事业奋斗追求了一辈子,我们心里在默默的向母校汇报。这一页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历史之中,友谊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梅作为中国的女电视摄影人,曾经多次到国外学习和采访工作,她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退休后的模特生涯,更是光彩亮丽,我很羡慕。</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3、从邮递员到集邮社团法人——</p><p class="ql-block">刘佳维,1954年出生,黑龙江人,于1971年进入中国邮政,最初是送信的邮递员,后来主要从事邮政运输和集邮两大专业工作,1982年,刘佳维任黑龙江省集邮协会秘书长,邮票公司副经理,省邮电管理局邮资票品处处长等职,是中华全国集邮协会联合会一届到六届邮联会工作,现任中华全国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亚洲集邮联合会副主席,国际集邮联合会文献委员会委员,2007年七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授予其会士称号,他编辑的专题邮集《火》曾获国际和世界邮展镀金奖一枚,大银奖两枚。从2002年开始,他将自己20年积累和部分新撰写的文章,先后汇成了“邮情三部曲”,邮情已融入他的灵魂,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p><p class="ql-block">我和刘佳维有各种关系,父亲和弟弟都是邮电系统的,如今他退而不休,仍然很忙,除了各种活动和会议外,每天还在微信上发有关集邮的知识和资料,<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邮”撰文著书,为“情”倾注心血,这是他的一份执着,一份责任。老有所为,让人敬慕。</span></p> <p class="ql-block">44、从大学生到名演员——</p><p class="ql-block">刘伯英,1954年出生,哈尔滨人,1975年北京广播学院表演系,1978年毕业,分到央视电视剧中心,早期主要作品电影《三等国民》饰演主角,地下党员郭中华,之后他一直活跃在影视剧的表演艺术中,他饰演过许多正面角色工人,农民,解放军,最后以饰演国民党高级军官走红著名,其代表作有:电视剧表演:《窗口》、《神秘国画》、《青春的浪花》、《解放》(饰白崇禧)、《解放大西南》(饰张群)、《东方》(饰毛人凤)电影表演:《蛇案》、《虎年奇案》、《鞘中之剑》;制片作品:《如此出山》、《幸福之托》、《天高地厚》。<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1年评为优秀青年演员,获得年度电视剧奖的多部剧中担任主角及重要角色,</span>1987年被吸收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1988年,因饰演《虎年奇案》获八一厂小百花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刘伯英,因为是我的老乡,又是大学校友,2001年时,我在黑龙江电视台《明星告诉你》栏目组专门采访了他,他不仅热情接待了我,采访结束后,还邀请我到他自家郊外的别墅聚会。</span></p> <p class="ql-block">刘伯英说,1978年,他第一次触电,那时他年轻、英俊潇洒帅气,他饰演的角色大多数是军人,国家干部,警察等正面形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刘伯英变得越发成熟稳健,他的戏路也逐渐宽阔起来。在《绝代双骄》他中饰演一个反派,这是台湾制作的,刘伯英说:开始与他们不协调,他们娱乐性很强,在表演上甩开了演,而且这是一个大反派,所以他在吸取别人的经验,加上自己对表演积累的基础上,又和剧组磨合了一段,才顺利完成角色的创作。刘伯英热爱自己的职业,虽然他没有大红大紫过,但是他的艺术执着从来没有改变过。陈凯歌、张艺谋这些大导演在找演员时,第一句话不是这个人演戏怎么样?而是这个人怎么样?可见人品的重要,刘伯英就是这样一个人品很好的人。在采访时他说:电视剧发展到今天,使他切实体会到沧海桑田,他没有被事业的激流所淘汰出局,退休后才离开“中国电视剧中心”,在职期间,台前任演员,台后任副导演和导演、制片人,还拍过数部电影。作为一个退休人员,他看到后来人迎面张开的彩霞满天,为电视事业的新人呐喊鼓劲为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祝寿祈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5、从知青到高级记者总编辑——</p><p class="ql-block">张持坚,1951年生于上海,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兵团50团,不久后从事新闻工作,1979年从黑龙江农场总局报社调到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当记者,后任采编主任、副社长,18岁到44岁26年间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那片广袤的黑土地;1995年,新华社上海分社后任新华社主办的上海证券报总编,新华社高级记者,1984年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p><p class="ql-block">我和张持坚是一个团的兵团知青战友,又是新闻事业的同僚,近几年50团出了四本书,回忆当年的知青生活,展示返程后的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张持坚在这个过程中都是组织者和主编,为各地知青留下了永远难忘的纪念。80年代,他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当记者,我在黑龙江电视台搞新闻,我们曾经共同采访过许多重大报道,如中央领导到黑龙江来视察、大兴安岭火灾、全省各种重要会议和庆典活动,我们都会在现场相遇,各自完成自己的报道任务,毕竟是一个团的知青战友,相互间有一些交流和熟悉,他的敬业、他的努力、他的谦和都给我留下深刻了印象。</p> <p class="ql-block">46、从知青到北大地空学院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宋振清,1952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69年8月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0团,经历过很多惊险难忘的事,诸如夜班打草帘子遇到翻车救人,夜里紧急集合,冻坏了手脸和耳朵。1972年4月被推荐上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75年底毕业留校任教,到2014年底退休,退休后仍然担任学院院友会秘书长,副会长,北大校友会理事。北大荒精神一直激励着她进取不息。在北大挑战杯论文比赛中,宋振清领导的学院连续七年获得团体一二等奖,多次获组织奖和先进团委,红旗团委奖,她曾多次作为先进代表,在交流会上发言,个人获得北大优秀德育工作奖,两次获得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等奖、李大钊奖,是北大最高管理奖项,获北大优秀党员标兵称号、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等20余项奖,这些奖励是对她工作充分的肯定,她说:北大荒精神激励我奋力前行,给了我精彩的人生,北大荒成了我一生永恒的记忆,是我前进路上的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我和振清从当年在50团到现在都没见过面,但是在微信中她经常给我的文章点评,都是高水准的、深刻的,不愧为北大教授,让我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47、从部队文工团员到杰出演播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王淑萍是省广播电视台的演员,我们两个是同年出生,同年被评为正高的,与王淑萍相识已经几十年了。她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面带笑容,为人谦和。她对自己从事的广播艺术工作执着、勤奋、刻苦,在自己钟爱的广播艺术生涯中做到了持之以恒,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王淑萍是一九七三年从解放军原昆明军区国防文工团转业来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的,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丰富了她多彩的艺术人生。她从部队文工团话剧表演开始,来省广播电视台后,参加演播的广播剧有一千多部(集),她塑造的各类角色追求声音表达的最高境界,在全国广播剧评比中由她主演的广播剧《老神树》《咱们工人有力量》等30余部获国家政府一等奖;有10部广播剧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主演的广播剧《星空下跳舞的女人》等20部获全国广播剧专家评比金奖;主演的广播剧《老神树》《特殊护理》分别获得第11届、第12届广播剧“飞龙”奖最佳女演员奖,她为黑龙江台在全国广播剧评比中荣获23连冠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王淑萍参加拍摄的电视剧有300余部(集),由她主演的电视剧《白桦林作证》获第11届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该电视剧在前苏联国家电视台播出后深受赞誉,众多媒体广泛宣传。</p><p class="ql-block">她录制的电影录音剪辑《云水谣》担任解说,获全国广播电视文艺评比特别奖。参与电影电视剧录音剪辑担任片中解说80余部(集)。其中三部作品获黑龙江广播电视文艺评比一等奖。</p><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来,王淑萍在广播剧演播影视剧拍摄、长篇小说播讲、电视译制片配音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2012荣获中国小说演播艺术家。在中国广播小说演播艺术家评委会的颁奖词中,对王淑萍的演播艺术是这样评价的:“王淑萍:音色柔和、温暖、讲述感强,针对不同的作品风格,表现出与之相贴合的语言表现。在40多年的广播生涯中,她刻苦认真,勤于探索,先后录制了《心灵的潮音》等15部作品,先后参与演播的广播剧1000多部(集)参加拍摄的电视剧300多部(集)。这种以演促播,以播带演的独特创作方式,使得王淑萍在有声语言的风格上具有了清新自然,娓娓道来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段颁奖词既是评委会专家对王淑萍演播艺术上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她四十多年演绎生涯中形成的独特创作风格的赞赏。她对我说:她为能在自己钟爱的演播工作上辛勤耕耘,用自己有声的语言艺术为广大听众服务而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王淑萍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继2012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演播艺术家之后,于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又被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评为“中国有声”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p><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来,王淑萍的演艺业绩先后发表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电视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黑龙江文学艺术名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北疆文艺精粹》以及广播电视,各类报刊杂志等媒体采访报道中。</p><p class="ql-block">我和王淑萍是闺密,写作沟通中,让我吃惊的是:她取得这么多的成绩,杰出的艺术家,她这一生真是丰富多彩,够充实,够浪漫,够高度,她的参与给我的文章添了不少彩。</p> <p class="ql-block">48、从知青到少林内功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李启明1946年出生,1968年从上海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0团,激情年代曾在兵团留下坚实的奋斗足迹。1978年返沪后,一边学中医,一边跟父亲练少林内功,并在上海中医学院从打工做起,直到担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医疗气功科主任,他用所学的知识将年迈的父亲口述的学艺过程练功要义、推拿技法、行医体语以及师辈们的经历等等一一记录下来,使历来口口相传的这个行当有了系统规范的文字记载。他不仅工作中颇有建树,而且少林内功研究成果丰硕,他曾赴日本讲学名播海外。他是少林内功第四代传人,<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少林内功是“内功推拿疗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有一个少林内功推拿陈列室,里面展示着少林内功,第三代传人李锡九的人生经历和他儿子第四代传人李启明传授少林内功的图和文,2017年12月21日,李启明登上了“杏林寻宝第九届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的舞台,向业界行家演练少林内功这一病健身之宝受到广泛赞誉。之后,他劲头十足的四处奔波在社区,在老年活动场所热情洋溢的传授着少林内功,正因此,广东省中医院为此专门选了两位优秀的研究生拜他为老师,要传承他的理念和技艺,发扬光大我国优秀的中医传统精华。《健康》杂志在32周年特刊隆重推出,并在封面做了醒目提示,对少林内功评价甚高,对李启明赞扬有佳。</p><p class="ql-block">李启明是我们50团的上海知青,当年他在团宣传队出演《红灯记》中的李玉和,高大威武英俊的形象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他也是我们50团知青的活跃分子,以自己的少林功传人身份为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是老有所为的典范。我们两个虽然没见过面,但是由于三观一致,所以在微信上交流信息很多,也是相互欣赏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49、 从知青到高级记者书法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毕国顺北大荒老知青高级记者,国家一级书法家,53年新闻鼎益生,从北至南,从事过八家媒体,其中在五家媒体任总编辑,哈尔滨人现定居深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毕国顺的父亲毕宝忱是中国老一代一流书法家,是毕体书法创始人,毕体书法曾“统治”黑龙江省书法界近五十年。毕国顺从小耳濡目染、揣摩临帖毕体书法,对毕体书法一直情有独钟,退休后他继承家父的书法精神专心钻研痴练书法,无日不临池,但绝不是简单地临摩苦练,他给自己的书法定下一个创作模式:即把自己几十年的记者笔力和书法功力结合起来,专写文化特色强的自创书法或禅味浓的文化书法。这个书法创作定位令他高点切入进中国书法界。多来年来参加全国各种书画大赛,屡屡荣获“庐山杯”、“中国梦想杯”、“夕阳红杯”等全国书画大赛髙奖,近几年有六幅书法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特别金奖。</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9月第八届“中国梦想杯”全国书画大赛上,毕国顺以“毕体书法继承人和国家一级书法家”身份被大赛组委会聘为特邀颁奖嘉宾为10位金奖获奖者颁奖。2021年又有2幅获特别荣誉奖,还被北京华夏兰亭书画院授予"中国书画代表人物“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毕国顺曾经是黑龙江省报记者,当年我们经常在一起采访省内重大新闻,后来他调往深圳,如今仍在那边生活,近两年我们有了微信联系,我看到他退休后在书法界不断取得新成就,为他高兴,他也欣赏我不断写美篇的创作精神,所以我们两个经常赞美对方,也在不断交流和加深友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0、从知青广播站播音员到著名主持人——</p><p class="ql-block">敬一丹,<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2年</span>开始在黑龙江省通河县清河镇清河林业局当知青,任广播站播音员。1976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1979年,担任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1983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进入中国中央电视台担任记者、节目主持人。1993年,获得第1届金话筒奖;同年担任《一丹话题》节目的主持人,而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节目。1995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同年,获得第2届金话筒奖;随后,出版访谈类书籍《一丹话题》。1996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栏目组;同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并担任主持人。1997年,获得第3届金话筒奖。1998年,出版文学作品《声音》。1999年,由其创作的文学作品《话筒前》出版。2010年,获得第16届上海电视节“电视主持人30年年度风云人物”。2015年,敬一丹退休后出版文学作品《我遇到你》;当选为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主任。2018年,敬一丹出版文学作品《那年那信》。2019年获评“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和敬一丹既是校友又曾经是同事,1991年她已经到中央台,她邀请我合作拍摄纪录片《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小敬仅比我小三岁,但她作为播音专业的研究生、中央台主持人,有许许多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整个片子都是我拍摄的,小敬做现场采访。业务上我们互相支持,互相弥补,很顺利,很成功地完成了报道任务;此专题片不仅全部镜头都是我拍摄和编辑的,也是我唯一的一部在央视亮相主持的片子,而且是和当今著名的主持人敬一丹共同完成的,我很珍惜那次的合作,也感到很荣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03年我出版了个人文集《穿越记忆河——我的记者人生》,由敬一丹为我写的序《欣赏晓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50个人物的介绍,我感到很欣慰,很有成就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我介绍朋友的排序完全没有逻辑性,联系好一个写一个,找到一个人的资料就完成一段写作,所以会看似有点凌乱,没有规律,不过我觉得这样灵活的顺序也不错。二、这篇文章几乎都是同龄朋友,人生故事也只是简介,没有细节,我和每个朋友都进行了沟通,征求意见,在交流过程中,让我感觉和他们走得更近了,更多的了解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和大家的友谊,让我感到很快乐。 三、完成写作后让我深深的感到:首先,每个人的生命因为独一无二而唯美;我们的岁月因为无法回头而精彩!朋友们,希望大家:人在多联系,情在多珍惜;一辈子很短,好好珍惜遇到的有缘人,让幸福和快乐伴随一生!我和朋友的故事就是:时光珍藏了美好的记忆,岁月记载了幸福的点滴,人生融入了彼此的牵挂,生命浇灌了真挚的情谊。</p><p class="ql-block">1973年我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裁判工作,最后的大合影,希望这部美篇能把我的朋友集中在这里,像这张大合影一样,印下一份真诚和痕记,让友谊放光彩,永远留存。</p><p class="ql-block"><br></p> <p><span>其次,我与朋友之间是:捧起心中的一份惦念,刻成一世永久的纪念,因为相识只需一瞬间,惦念却会到永远,所以,这种快乐是缘分的搭建;这种温暖是心灵的交融;这种幸福是朋友的给予;这种相遇醉美了流年,温润了时光;这种情意温馨着彼此,镌刻在心间;这种相知不需多言,却在心底默默牵念。</span></p><p><span>每个朋友的介绍都让我看到他们生命里的傲骨,灵魂里的傲气,面对生活甜酸苦辣的从容,微笑里的自信及人生姿态的淡定优雅,这才是保持完整生命的格局。我为朋友的人生高兴祝福和点赞。 大海相拥一滴水,人生相遇一世情,心情相近一知己,缘分结下一生情,交到好朋友同行一辈子,遇到真心人珍惜一辈子,生命中有你开心一辈子。我用这篇</span>文章做心灵的表达;通过文字默默的舒发对友谊的感悟;在交流中得到真情的升华! 一份情、因为真诚而存在;一颗心、因为珍惜从未走开;交流你是我的快乐! 健康和幸福是我们共同的期盼!</p><p><span></span></p><p>邓小平一九七八年了黑龙江视察,我和新闻界的同行们跟随采访,最后合影留念,我在邓小平身后右侧拿着摄影机</p><p><br></p> <p class="ql-block">写作的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真诚才能走入内心;厚道才能让人踏实;感恩才能相处长久;风雨人生珍爱相遇的每一个人。非常感谢朋友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我完成了这篇文章,所以我会珍惜这份友谊,让生命中的缘份静静珍藏,让记忆中的美好细细回想,让交流中的喜悦美美分享,让今生中的朋友久久不忘。岁月刻画了各自生命的精彩;情谊升华了我们美妙的人生;沟通温暖了彼此的心灵;写作永远来自我心声的独白和希望:友谊路上我们珍惜,健康路上我们相伴,快乐路上我们同行!阳光带来了美好,生活带来了甜蜜,朋友带来了友谊,交流带来了幸福。愿我们都能用一双手把人生的缘份握紧;用一颗心把友谊的情感守候;愿我用此文把心中的感恩传送。我知道:最深的情谊就是各自随意,却又彼此铭记。清淡如茶却又甘醇似酒。不用刻意提及,因为从未忘记!平时不必多打搅,挂牵思念常在心里。人生的日子所剩无几,就像风会记得花香一样,我也会记得68年来所有朋友的温暖,所有人们给予我的美好……我觉得:只要我们心还年轻,岁月就会不老,只要我们珍藏感情,缘份就会永在,就能走进心里,拉近距离,让我们携手相伴,让友谊天长地久!</p><p class="ql-block">1976年,小学同学毕业50年大聚会,我在后排左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回帖摘:</p><p class="ql-block">支持晓天的创意。尤其从“农工到——”的楔子很好。兵团战士,实质是农工。但后来涌现出各个阶层的成功人士。大到各个层面的领导,更多的各个角落的,包括演艺界,体育界等的名人志士。黑龙江兵团藏龙卧龙,返城后尽管境况有异,但都有当年的情结。都可以在这里登台亮相。比如,我这样的“非著名作家”。哈。你行文很棒,在50团文集征稿整个过程中,我把你排在“10大才女”笫二位,足见功力不浅。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宋金山</span></p><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夸奖,我是文学功底很差,但是新闻不需要文学功底,是让老百姓能听懂的话,真实朴实就可以,我就有这两大特点[呲牙]写文章写书都是,很顺畅,也有思想,老少皆宜,但是没有文学功底自知之明,自我解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晓天,我很羡慕你一生的成长过程!应该继续写下去。留给我们的后代,了解我们这一代是怎样为祖国增光填彩的!刘秀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晓天,</span>你有成功的人生,也有写作能力,退休后还笔耕不止。我支持和欣赏你的才华!谢谢你把我也编进了你的美篇🙏🙏🙏🌹🌹🌹。</p><p class="ql-block">黄光大,你也有成功的人生和不凡的成就,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是我们的榜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非常感谢小天把我写入美篇。这个创意新颖美好,我喜欢。 晓天说:捧起心中的一份惦念,刻成一世永久的纪念,让友谊伴着日月天长地久! 朱蓓华</span></p><p class="ql-block">1975年,发小50周年在哈尔滨大聚会,我在第二排右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晓天姐老有所为,精神可嘉,执着奋进,奉献社会,广交朋友,释放正能量,资源共享,快乐人生!榜样的力量,学习的楷模,激励鞭策为动力!</p><p class="ql-block">佳维,谢谢你的夸奖,你才是老有所为的典范,至今还在为中国的集邮事业和世界的集邮事业努力做事,散发热量,活跃在社会和事业之中。</p><p class="ql-block">作品真实,记录详细,看了很感动。四面八方难得的聚会,再现昔日刻骨铭心的记忆,回首往事,记录着每一位不平凡的故事。感谢时代的机缘,使你们远离家乡结下了地久天长的战友情谊,时代造就和艰苦锤炼,你们成为了不起的时代代表人物,很有成就为你们点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87, 107, 149);">雨雯,</span>谢谢你的关注和点评,能把我朋友的人生故事展现给大家,记录我们之间的友谊,是我的心愿,也是朋友的理解、支持协助才能完成的,非常感谢他们的配合,感谢时代和机遇让我们相识、相知和相交。</p><p class="ql-block">晓天:退休后你始终坚持笔耕不辍用勤奋一生所积累的知识,发表了一系列的小说,回忆录,及各种正能量的文章。为你点赞!你是我们班值得骄傲优秀的全才。期待拜读你盛产的文章。刘树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我上大学时,兵团五师印刷厂全体职工欢送我合影,我在中排左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几年来,黄晓天一直坚持每天创作,就数量和艺术含量来说堪称大咖,作为一位资深的美篇作者,已经上了百度的名人录,近日做的这个美篇有新的创意,创意、创新是创作的底蕴和灵感,晓天的朋友圈,可谓往来无白丁,大多数是经过艰苦奋斗,事业有成者。在这部美篇里,晓天介绍记载了她的几位朋友,有兵团战友,有业界同行,大多保持着热线联系,美篇便是媒介之一,朋友都是从相识到相知到相悦,从而成为一生的挚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朋友多一个世界,多一个朋友多一份热源,我们已届古稀之年,朋友们相携相助,呼唤着前进,抱团养老,让我们在美篇这个平台上经常见面。谢谢晓天的热心和辛劳。</p><p class="ql-block">何涌泉 (新华社高级记者,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2021年5月17日</p><p class="ql-block">何老师在哈尔滨索菲亚教堂雪景</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