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

月光煮酒

<p>  炊烟,在我心里是温暖的情愫。</p><p> 无论清晨中午黄昏,那袅袅飘起的炊烟,总会有一种温暖的味道。那是玉米饼子的香,红薯的甜,小米粥的黏稠,是母亲劳累了一天依然含笑的脸庞。</p><p> </p><p> </p><p> </p><p><br></p> <p>  故乡的炊烟,总是早迎黎明,晚送黄昏。将清晨唤醒,又将忙了一天的大人孩子送入了梦香。将简单的日子释放出温馨的色彩。</p> <p>  袅袅炊烟飘起的是父母的操持,家的温暖。炊烟里飘荡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百般人生,煎炒烹炸调制出生活的味道。它是一道看似轻盈,实则深沉扎根于这片黄土的千年风景。</p> <p>  有人说,炊烟是乡村不老的魂。我说炊烟是诗人眼中的浪漫,是画家笔下浓墨淡彩的线条,是山村的云与梦,故乡的事和情。</p><p>炊烟是人间最朴实的烟火,在灶中沸腾了千年。炊烟是游子的心头梦,生生死死萦绕着挂牵。</p> <p>  对于那个时代,我只是朦胧间的一点记忆,是见证这段历史的一个看客,从单纯稚嫩的眼中,感受这段波澜壮阔的时代与历史的对接所迸发的激情之火。</p> <p>  四季轮回,一年一年,故乡的炊烟在早起晚归的笑声中唱合。春花秋月是它的背景影衬,风霜雪雨是崇尚坚守的问候,它是日月星光下的永恒,它是世间不会孤独的烟火。</p> <p>  炊烟是乡村屋顶上的一道风景,是柴米油盐的升华,是香火延绵的继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璀璨火种。</p> <p>  总记得母亲忙碌的身影,披着星星起来,戴着月亮寝下,一家老少七口人的生活,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父亲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百姓身上,这个可以理解,那个年代都是无私奉献,心中只有大家,没有小家。只是苦了母亲,一家人的洗涮缝补都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从来没有怨言。爷奶年纪大,奶奶常年有病,不能帮衬。家里家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也许母亲觉着这是做儿媳妇、母亲、妻子应该做的,这是份内的事。</p> <p>  天不亮,母亲就起来,开始准备一天的衣食住行,早早把饭准备好。吃完洗好,然后,争取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补帖家用。平日农闲,拿起绣针,穿针引线。既能缝补衣衫,亦能手推肩扛,妇女半边天的雅号无愧于这个普通的中国女性。</p><p><br></p> <p>  那个年代不单单是我母亲,好像都是那个样子。是当时的社会体制决定的,家家户户只是大同小异罢了。</p> <p>  高低不一的烟囱飘荡着不一样烟火,或浓或淡,或轻或重,在瓦屋或海草房上轻盈地舞蹈,或笔直或轻漫,尤其是雨天,如烟似雾,一派江南烟雨泛泛之貌。缥缈地诠释着岁月时光带给给人间的温暖与恒久。</p><p>乡野村庄,也因为那一缕炊烟,才会有了活力与希望,才会有了色彩,有了传承,有着华夏儿女割舍不去的惦念与牵挂。</p> <p>  每当想起陶渊明的那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总是心头一暖,千年的距离,是文字与烟火的光芒缓缓前行。在时间的长河,让我感受到千年文明璀璨烟火的生生不息。那是文化的力量,那是祖先的智慧之火,穿越了千年之后,激情经久不息,这是文字与烟火的魅力组合。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繁衍生息。</p> <p>  千年的烟火,千年的传承,滋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国是大家,家是小家,千千万万的小家,挺起一个华夏大家庭。骄傲吧,自豪吧。千年的文明又有新的机遇、新的崛起,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个了不起的民族,五千年的烟火熏陶让这个民族拂去百般煎熬与沧桑还有巍然屹立的雄心和勇气,这是人间正道。爱我中华不只是一句口号,已深深浸染到每个华夏子民的血液中,在烟火中传承发扬和继续,续写这个东方大国重新起航的新篇章。</p> <p>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耳熟能祥的歌,在烟火大地经久不息……</p> <p>图片:网络 致谢原作者</p>